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小说】苏东坡十梦朝云(三)
作者:李展强(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3-05-14 11:11:19

 

三梦宅

 

辛苦见不识,

今与农圃俦。

买田带修竹,

筑室依清流。

这是绍圣三年阳春三月的一个上午。

清明时节刚刚过去,岭南早熟的佳果荔枝便开始上市了。一般来说,荔枝要到五六月才成熟,而有一种叫“三月红”的早熟荔枝,就提早在每年农历三月左右就有新果上市,因它赶在早季节,人们又都喜欢尝新,也可以卖个好价钱。这岭南佳果“三月红”可真不赖哩!

东坡来到惠州后,喜欢上了这岭南佳果荔枝。这天上午,他心血来潮,又叫苏过拿来笔砚,摊开宣纸后,提起毛笔写了那首食荔枝诗:

罗浮山下已三春,

卢桔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东坡刚把诗句写完收起笔,注目低吟了一遍,摇头摆脑,洋洋自得,乐在其中。

这时,朝云从房间里出来,看见东坡刚刚用毛笔抄写下来的诗句,想起不久前在水北荔枝浦食荔枝时,曾将此诗赠与古稀老农陈伯。如今东坡又即兴重抄出来,是对岭南佳果恋恋不舍,还是真的想在惠州落地生根,她望着东坡,说:“先生,这首诗我记得您送过一首给水北陈伯伯,如今又抄写出来,是想送给谁呀!”

“这幅字我谁也不送,自己收存着,以后裱好把它挂在思无邪斋书房里。”东坡说。

“那您真的想长作岭南人?”

“当然想啦!不然,我也不会千里迢迢来惠州。”

朝云沉思着,说:“想长作岭南人,恐怕也是难的。这里仅是您的流放地,不是您说了算,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不过也真的,如今我们居无定所,一下子住合江楼,一下子住嘉寺,搬来搬去,也够折腾人的。只有安居才能乐业呀!”

东坡伸手往桌上一拍,说:“朝云你说得对,我东坡就是想在惠州安居乐业了。我要有自己的房子,这是我这段时间一直做着的梦想。我要同你好好地一齐生活下去,让你安居下来,不再跟随我像浮萍一样,到处漂泊。这些年真的苦了我,也苦了你。”说到这里,东坡眼睛湿润了,心里内疚着。沉默了好一会,又说,“为了能与你过上安稳日子,我倾尽自己一点积存,在白鹤峰买下一块地皮,打算在那儿建几间房子,到时我们就会结束这‘守庙’生涯,实现居者有其屋了。”

“等朝廷指令下来,说不定又让你弃屋而走。唉,真是进亦难,退亦难。“朝云担心地说。

“别诸多顾虑吧,这儿山高皇帝远,朝廷不知道我在这里建房。我可以安稳地在惠州生活下去,加上有你相伴在身边,已丢弃一切烦恼,故建房势在必行。主意就这么定下来。”东坡说。

朝云听着,朝东坡点点头:“那就但愿先生能心想事成。”

东坡转过头,对站在旁边的苏过说:“过儿,你把这幅书法作品卷起来放进书房里去。”

苏过应声说:“好,我就办。”说着,上前将桌上这幅刚写好的书法作品收卷起来,拿进书房。

朝云顺手倒了一杯热茶,递给东坡。东坡接过茶,美美地呷上一口,双目朝窗外望着,陷入沉思之中。

说起来,东坡要在惠州这座古城建自己的住宅,是经历过一番反复考虑的——

初贬到达惠州之时,东坡并没有作长期打算。因为这里毕竟是蛮荒之地,人烟稀少,各种生活条件与中原相比大相径庭。尽管惠州官宦乡绅和子民百姓待其不薄,但仍不能拴住他那返回京师定居之心,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常理。他希望通过各种力量的支持帮助,为其北归中原创造条件。此间曾有一缕让他看到曙光的是:绍圣二年秋天,表兄程正辅利用到惠州视察灾情机会,主动与东坡接触谈心,化解了四十二年积下的恩怨。东坡当然想通过兄弟了解上头情况,帮助说情,让他尽快到回中原去,为此他曾向表兄程正辅倾诉过身处惠州的窘迫,盼能得到援助和解救。可是不久,程正辅就被朝廷召还。加上那时他的政敌宰相章已出台“独不赦元臣僚”之奏,东坡北归已渺茫起来。

走不了,那就只能打留下来的算盘——买地造屋,作终老计。

可是,东坡这个主意一提出,却遭到家人的极力反对,而眼下在惠州生活的朝云、苏过和老婢阿容,阿容作为婢仆持沉默态度外,朝云和苏过都认为在惠州建屋暂缓进行。建房本是一件利好之事,为什么他们不积极响应呢?

朝云认为,跟随着东坡这些年基本上是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可以说是处处无家处处家。若在惠州造屋,说不定哪天房子建好后,朝廷一纸诰命,又得卷起铺盖走人。再者,建房确实需要一笔较大资金。抵惠一年多,经济上的入不敷出已让朝云看出端倪。要造屋必须四处化缘筹措,负债累累。这何苦呢?

苏过作为东坡最小的儿子,一直追随在东坡身边。他考虑的是父亲已是花甲老人,年岁毕竟大了,就是有本事将房子建起来,又能享受几年风光?建屋不但要花钱,更要花大力气。房屋从策划到兴建完工,需要一年至数年,这样折腾下来,老父亲身体能否承受得起,弄不好再把身体搞垮,那问题就大了。所以,他一直劝说父亲暂缓考虑建宅问题。

建屋遭家人反对后,东坡先是沉默,冷静地思考了一段时间,并不想急于求成。他认为朝云和儿子的说法都有道理,值得考虑。如果真的从个人得失观上考虑,他真的不想在惠州建房,“大厅千间,夜眠八尺”,仅此而已。既然如此,可他为何要顶着破财、顶着辛苦甚至拼着一条老命去考虑建房之事呢?而且家人又持否定态度。

应该说,东坡有他独到的想法。

东坡是挂着“贬官”的身份千里迢迢从中原来到蛮荒之地惠州的。身边除了朝云、儿子苏过和婢仆之外,几乎一无所有,连一块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也没有,家不像家,一切摆布由人。作为一个曾在朝廷当过大官的人,眼下虽有嘉寺可暂且栖身,那种寄人篱下的苦况,恐怕只有他自己内心才知道。你说东坡精神上能不痛苦吗?另外,东坡的长子苏迈正在联系指派粤中差遣,日后也好照顾父亲,若事成后就会儿孙一齐来惠,合江楼肯定不够住,到这嘉寺,条件又十分恶劣,那不等同让儿孙过来跟着自己遭罪么!这些情况,东坡都不便事先在朝云和苏过面前先说出来,只有自己内心知道。为此,建宅的情结一直让东坡无法开解,他变得更加忧郁,陷入进退两难之地。

东坡闷闷不乐地走出家门,独个儿踩着石阶,慢慢地登上了嘉寺旁的松风亭,倚着亭上的栏杆,对着悠悠西去的东江流水呆望了好一会。突然,旁边一阵吱吱喳喳的叫声惊动着东坡,他循声望去,见一只喜鹊就在离他不远的空地上蹦跳着,像在觅食,又像在寻找什么东西。喜鹊身上长着黑白相间的羽毛,显得比其他鸟儿更健美漂亮,这是一种令人喜欢的吉祥鸟。东坡自然也喜爱这种鸟儿,如今进入他的视线里,不觉让他眼前一亮,心想:喜鹊登枝便吉祥,它是来向我报喜吧!可我现在心里仍在苦闷着啊!

说来也怪。这喜鹊像是明白东坡心思似的,它猛然扑打着双翅,又张开嘴巴“得、得、得”地一连叫了好几声。

莫非它也支持我建房,不然,它不会在我面前连叫几个“得得得”。想到这里,东坡发出一阵苦笑声来。

不一会,东坡又见喜鹊扑打着翅膀跳跃了好几步,张开嘴巴啄衔了地上的一条枯树枝,朝着河边的一棵木棉树上飞去。这时,东坡看见树上有一个大鸟巢,这只叨着树枝的喜鹊正朝着鸟巢飞近,落在巢里。东坡终于明白,这是一只衔枝筑巢的喜鹊。瞧,那鸟巢已筑得有竹箩筐这般大,看来也快要筑好,喜鹊把巢筑好后,接下来当然是安居、下蛋、孵子……东坡看着,想着,竟然入了迷。

“苏学士,你呆在这里看什么咧?”背后有人问。

东坡转过头来,见是翟秀才走过来,便伸手指着木棉树上的鸟巢,说:“你看,好大一个巢。”

“哪是什么鸟筑的巢?”翟秀才又问。

“是喜鹊鸟筑的。”

“你怎么知道是喜鹊巢?”

“刚才我看见一只喜鹊叨着一条枯树树枝飞进巢里去。”东坡说:“真的,我没有看错。”

翟秀才目睹着那鸟巢一会后,很是惊讶:“这么大个鸟巢,喜鹊一定忙了十日半月才筑起来。它们那种辛勤劳动的精神,不也值得我们人类学习吗?”

东坡觉得有道理,便附和着:“对呀,喜鹊筑巢的劲头还是挺大的。刚才我看它叨着的那根枯枝,有一尺多长,手指般粗,筑这么大的巢,不知要来回飞多少遍。”

“唔,苏学士,喜鹊都有了窝,看看什么时候你也像它们一样,有着自己建的新窝,不用再在嘉寺住那破烂房。”翟秀才望着东坡,打趣地说。

“鸟儿有树上可以建窝,可我建屋没有地皮,往哪儿去建呀!难道也像喜鹊一样建在树上。”东坡朝翟秀才摊开双手,也打趣起来。

“苏学士,若你真的想建房,地皮没问题,找我翟某就成咯。我住宅旁边有好几亩荒地,可以转让给你,但不知你合不合心意?”翟秀才一本正经地说。

“你说的地块在白鹤峰哇?”东坡问。

“没错。就是我现在住的房子旁边。”翟秀才说。

“在白鹤峰你房子旁边那块地方的位置,我看挺好。你若是能转让给我,我就真的想像这喜鹊一样,自己动手建住宅,打算长作岭南人。”东坡心情有点激动起来,说。

“是呀,若学士把房屋建起来,到时我们两家靠得更近,与学士互为邻居,让我脸上有光,也是一种缘份,所以,若是你决定下来要建房,这地皮就不用钱送给你了。”翟秀才也一时高兴起来。

“白拿白用,我东坡从来不敢胡作非为。地皮你不收钱,我才不敢要呢!”东坡说。

“都是老朋友了,那就便宜点,交些作物补偿费也成。”翟秀才说。

“还是公平交易好,这对子孙有好处。不然的话,以后房屋建起来,契证也难写清楚,给两家人的子孙后代留下难题就不好。”东坡说。

“那你回去先同家人商量好后,再谈具体问题,反正我是大力支持你。”翟秀才说。

东坡觉得今天遇上喜鹊也碰上好运气,曾一度困扰他的建房用地问题,在翟秀才的大力支持下,初步有个眉目了,这让他对在惠州建房又增添了信心。

回去后,东坡又反复考虑几天,思前想后,最后拿定主意,决心在惠州安个家,把住宅建起来,为儿孙造点家业,也让他自己和朝云好有个固定的居所。再说苏过就在身边,总不能让他跟着自己随波逐流,应为其作好退路准备,这也是为父者应尽的一点义务。

东坡建屋之所以要选择白鹤峰,源于白鹤峰有个美丽的传说吸引着他:

说话远古时候,有一天,阳光普照着大地,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忽然间,天上有两道白光像闪电般自东往西闪过,直落到惠州城北角的一座小山上。白光渐渐逝去,现出了两位仙人。原来这是白鹤仙和孔雀公主因热恋而偷偷离开天庭,来到凡间此地谈情说爱。当二仙在树下花前谈兴正浓时,二仙的魅力吸引了各种鸟雀从四面八方飞过来。这些飞来的鸟雀在二仙的头顶上盘旋着,飞翔着,吱吱喳喳叫个不停,像是在为这对仙人初恋的祝福,又像是在为这块风水宝地大唱赞歌。

千百只鸟飞呀飞呀,扑打着翅膀,很快包围起来形成一个大圆圈,翩翩起舞,上下翱翔,又叫又唱,一会儿圆圈渐散,又组成几路纵队,俯冲而下,一会又转弯而上,直插云端。如是往返三四回,状似飘扬的彩带。最后鸟儿又表演叠罗汉,齐拍翅膀,一齐“呀,呀,呀”叫着,列回纵队缓缓地飞走。

这千鸟朝仙的壮观景象,让白鹤仙和孔雀公主笑逐颜开,频频招手致意。待鸟儿离去后,白鹤仙和孔雀公主手拉手地站起来,背山面江,放眼眺望,近处可见东江河上的点点白帆,远处可望白水山汤泉那似白练的瀑布。孔雀公主让眼前的美丽景色所陶醉,情不自禁地赞叹着:“登高远望,这山上的风景真是美极了。”

白鹤仙也附和道:“不错,是个风水宝地,若允许我下凡,我会选择在这儿居住。”

孔雀公主乘兴说:“那咱两不回天庭,干脆在这儿定居下来算了。”

白鹤仙说:“这可不成,我们只是说着玩的。要是真不回去,玉帝会派来天兵天将把我们抓回去,那会受到惩罚的,可吃不消啊!”

孔雀公主听了,无奈地说:“那凡间真好,做凡人更好,真令我羡慕凡人。”

白鹤仙说:“哎呀,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得赶回天庭里去。”说着,牵住孔雀公主的小手,冉冉升天去了。

说来也算奇怪,自从白鹤仙和孔雀公主登临这个小山后,山上的树木居然成了鸟儿们的天堂。成群的白鹤和孔雀接踵而来,站在树梢上引颈张望,展翅伸腿,呱呱直叫。同时又招来喜鹊、画眉、鹌哥、白头翁、鹦鹉等各种鸟雀纷纷飞来凑热闹。一时间,林中各种鸟雀吱喳声不停,汇成一曲和谐悦耳的合奏曲。后来,其他鸟雀都渐渐离开这座小山,唯独所有的白鹤却留下在这里不愿走,栖宿下来,把整个山头的树木都栖满。白鹤开始在这里定居,它们筑巢生蛋,繁衍生幼子,生生不息,成了白鹤的天堂,人们因此称这座山为白鹤峰。

白鹤鸟是人们心目中的吉祥鸟、兴旺鸟、长寿鸟,与白鹤伴居自然能走好运。东坡写的《戏作种松》诗中就有“却后五百年,骑鹤返故乡”佳句,说的是五百年人,羽化成仙,我可以骑上仙鹤回故乡了。因为神仙都是骑鹤而去的。白鹤峰面朝东江,景色优美,自然也是一处宜业宜居之地,为此,东坡决定在这里筑宅定居。

客观地看,东坡一家人对建宅问题的看法不同,这也是一种正常现象。人们所站的角度不同,看法自然有差别,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吧!而东坡十分理解朝云和苏过的良苦用心,是站在关心他身体的角度出发,不让他因为建房而过度操劳,应该说是善意的。但东坡决心已下,且建房用地已确定,最后他还是以一家之长身份拍板定下还是要建新居的计划。在家庭讨论会上,东坡把这些实际情况一五一十地详细地对朝云和苏过作了解释,说清楚建房的道理所在。最后两人也表示理解和支持。

在朝云看来,东坡有文墨,思维活跃,想事周全,他决定做的事,就倾尽全力把它做成,再异议实属多余,况且她内心也明白,东坡建房很大程度上也为她,让她日后过得更舒适。而苏过也觉得父亲出发点还是为了他们兄弟儿孙创点业绩,并无其他歪意,他当即向东坡表示:“既然决定买地建房,我再无异议,爸爸年岁也大了,造屋大事,需要身体力行之举,由我来担当。我将竭尽全力为之。”

东坡见朝云和苏过都通情达理,思想反应迅速,马上转忧为喜,脸上展露着欢快的笑容,对苏过说:“你们能支持我完成造宅任务就好了。要建房子,需要办的事情还是挺多的,不要急,一步步来,这样吧,你婶娘朝云身体不好,就别让她沾边此事。我父子两倒可以分工一下,在惠州,我熟悉的人较多,有关购买地皮及房屋报批手续,图纸设计等前期事项,由我来做。过儿你则跑外线,到河源去采购木材和其他建筑材料,那么,等你把材料采集回来,就可择吉日动土建宅。你看这样成吧?”

苏过听完父亲的陈述,马上表态同意照办。数天后,苏过按照东坡意旨带上盘缠乘船前往河源购置木材,这一去就是几十天。

苏过离开惠州前往河源后不久,东坡家中突然发生意外,朝云不幸染上流行性的瘴疫病,这可急坏了东坡,尽管东坡跳上跳下,为朝云四处寻医,吃了不少药,毫无效果,身体日益消瘦下去,至这年七月五日不幸抱病身亡。

是时,白鹤峰新居建设已经展开,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请来施工者已按图纸挖好墙基并开始基础工程建设。可是朝云一死,苏过又不在身边,这让东坡乱了套,心都碎了……

想当初,东坡是带着万分忧伤悲痛携朝云一齐来到惠州的,到惠州不久,因水土不服,内火上攻,得了痔疮疾病,这对他又是一个身体上的折磨。后来他经过克制饮食,专心练功,遵循了道家养生“清静无为,清虚自守”的准则,结果让他治好痔疮顽疾。

在惠州,东坡发现这里家家户户都会酿酒,这里出产的“桂酒”,是当地人用来对付瘴毒的一种特效药酒,它用多种中草药浸泡而成。东坡深知岭南气候炎热,人们易患瘴毒病,故而很快就让他学会了酿造桂酒,并坚持经常饮用这种酒,增强了身体抵御能力。而心爱的朝云怕喝酒而没有坚持服用桂酒,抵御不住瘴毒侵袭而突然逝去,应该说这是东坡晚年重大不幸,怎能承受得了!

东坡建房,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朝云而建的。朝云走了,他突然失去了一条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房子还建它干什么啊!而这个时候苏过不在家,他仍在河源购置建房材料,也不知道朝云婶娘的死讯。除了老婢阿容,东坡此刻孤身一人在家,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万般无奈之下,作出果断决定:立即叫停建房施工。

建房施工人员开始莫名其妙,同东坡争吵起来,说东坡这样做不守信用,我们来帮你建房,是想赚点钱回家过年,这样立即叫停,我们生计下来怎么打发?是否赶走我们,让另外的工程队承包呢?

东坡只得忍住气,对民工们作了详细解释,也把家庭的不幸如实告诉,让他们给予理解。最后,东坡只好多补了些工钱,打发民工离去。

而此时远在河源的苏过,经过一段时间的洽谈采购,建筑木材已基本备足,正着手请人工将木料运至东江河边,组成木排,顺水流而下抵达惠州,到时苏过仍要跟随押运木排,估计回到惠州仍需一旬或半月。

这让东坡处境尴尬,进退两难,一边是要急于处理朝云后事,一边是苏过不知何日才能安全抵达惠州,万一又有三长两短,那惠州这个家彻底散了。还要房子何用?

东坡为此寝食不安,夜不能寐。有时居然一天粒米不沾,这可让阿容急坏了。那个夜里,东坡迷迷糊糊地睡到半夜,睁开眼时看见朝云正坐在梳妆台前对镜梳着头发。便上前问道:“朝云,你不是走了么,怎么又回家里来?”

朝云停住手中的梳子,转过头来对东坡说:“先生,我还有事没有同您说清楚,放不下心,故而我同阎罗王请了假,回来与您见面。”

东坡说:“你还有什么事要说的呢?”

朝云说:“是这样,我已获知,阿过往河源购买木材一事已办妥,不日会安全回惠州来,先生您别挂记。另外,建房施工才开始不久,怎么突然又停下来,工人也走了。这样不划算,会造成浪费。我的意思是,别因我到天国而影响造屋。既然买下地皮,又开工建造,材料也备足,那就一定要将大屋建起来,直至完成。这样我到天国也走得放心了……”

东坡睁开眼,见不着朝云,知是她托的梦。他想,对呀,朝云很支持我把房屋建起来,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她在九泉之下闭目安息。那好,她托梦回来要我继续做,那我就等过儿回来,一齐帮助把朝云后事妥善处理好后,再把遣散的工人请回来,继续把房屋建下去……想着,想着,东坡睡意全无,索性从床上爬起来,点亮了油灯,在大椅上坐下来,等待天亮。

大清早,阿容发现东坡坐在椅子上发愣,知道他昨夜又是没有睡好觉,肯定是为了朝云为了建房的事而苦恼,便走上前去安慰几句:“老爷,你想干的事情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夫人走了,对你是一个大打击,注意节哀为重。你决定建屋的理由早已讲清楚,让人信服。那次你回家后,就兴冲冲地讲你买了一块地皮在白鹤峰。唔,你说的我还记得清楚。你说很喜欢那儿依鹤峰而面临东江,景色十分优美。海山浮动而出没,仙圣飞腾而来往。古有斋宫,号称福地,风水这么好的地方,正是宜居宜业。所以,房屋应该建起来。”

阿容作为东坡家里一个女仆人,平时寡言,少语,默默地承担着东坡家里的一切家务杂事,里里外外照应周全,而在这朝云逝去不久,苏过又未回来的节骨眼上,能说上几句让东坡心暖的话语,着实让东坡由衷感激,使他心乱如麻的思绪得到片刻的宁静。

东坡望着她,说:“容姨的话说得好,说到我的心坎上,建房的事能得到大家的理解,我就知足了。夜里朝云还托梦给我,也是说建房之事要抓紧进行下去。对,等我心情逐步好转,处理好朝云的后事,会对建房事宜进行重新安排,力争年底把它建起来。”

“老爷,你夜里没睡好,那就再在床上躺一下,好好休息。”说完,阿容从房间退出,并顺手轻轻地将木门掩上。

在白鹤峰山脚下靠近河边的一条小路旁,住着一个年迈的老妇人名叫林行婆,孤身一人无依无靠。为了生计,在其屋旁搭了一间小店靠卖酒为生。此酒是她自己用本地大米精心酿造而成,浓度适中,甘醇可口,芳香溢人,真是物美价廉,招来不少生意。东坡一家人搬进嘉寺居住,成了林行婆的邻居,闲来无事,东坡常到林行婆卖酒处闲聊话家常,大家关系融洽。东坡还给林行婆卖的酒起了一个好名字叫“万户春”,还亲笔手书了“万户春酒”的酒旗,让其飘扬在酒店门前竹竿上。酒旗迎风招展,老远的地方都能望见,因而吸引了四方客人慕名而至,一时间,让林行婆这小酒坊顾客盈门生意兴隆起来。为此,林行婆十分感谢东坡,逢人便说:“苏学士信民爱民帮民,真是吉人天相大好人呀!”

而翟秀才家的房子建在白鹤峰的半山坡的平地上,是他祖辈留下来的。那泥砖瓦屋已显陈旧苍老,房屋周围遍植香蕉、龙眼、荔枝和青竹子,显得清静秀美,是个居家的好地方。翟秀才祖上早年经商积累点钱,供他上学读书,希望他日后能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无奈他人生运气不佳,科场屡试不第后,走不出家门,只得住在那破旧祖屋里,靠教习几个私塾学童收点钱来度日。家中娘子则在门前屋后垦荒种菜,留守家园,日子过得平平淡淡,闲来无事,翟秀才就坐在家里闭门读唐诗,打发那岁月时光。

自从东坡入住嘉寺后,翟秀才算是遇上了知音。因为他早已仰慕大学士的文才。开始,他以为东坡在朝廷里当过大官,肚里又有文墨,一定会是恃才傲物,盛气凌人者,后来在实际接触中,见东坡从不摆架子,平易近人,性格开朗,谈笑风生,一见如故,一下子两人的距离就拉近,闲来无事。会邀请东坡过来拉家常,谈文说诗,东坡总有独到之见。令翟秀才欣喜若狂,相见恨晚,立即下跪拜东坡为老师,此后虚心跟随东坡学习诗文字画,进步很大。

这次东坡在白鹤峰买地建宅, 需要动迁翟秀才家的荔枝、龙眼、香蕉等一批果木,他都作出无私让步,东坡说要补回一些果木青苗款,他一分也不收,还说:“我跟学士学习书法作文,还欠着学费哩,就权当我向学士交学费吧!学士在我屋旁建宅,以后往来更方便,不都成了一家人,还分彼此干啥呢!”

林行婆和翟秀才两家都以实际行动支持着东坡建宅,让东坡感受到邻里给自己送来了友情,送来了温暖,他的心情慢慢地好转过来。想到朝云的托梦,想到苏过这段时间为筹措建房材料而奔波劳碌,又想到邻居的大力支持,让东坡重新振作起精神,再次鼓起勇气,下定决心:把遣散的施工人员召回来,建房继续施工。

不久苏过把全部建房木材安全运到工地。住宅继续施工期间,主要还是由苏过负责输送各种原材料。他跑上跑下忙个不停,里里外外都得兼顾。而东坡虽则身体欠佳,但也闲不下来,天天都得往工地跑,指挥协调有关事宜,帮助施工人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掌握工程进展情况。

东坡边看边考虑,他有一个心愿:就是要尽快让新房建造在年底前完工,春节后搬进新宅居住。也难怪东坡要急着赶,建房毕竟是人生中一件大事情,不建则已,要建就一定要抓紧时间,保质保量依时完工。若漫无边际地拖延下去,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于己于人都不利。幸好,这段时间施工人员很配合。他们认为前段因故停了工,现在要加班加点把进度赶上去。他们抓紧时间,充实人力,早出晚归,中午也不休息。工作时全情投入,坚持做到保质保量。这让东坡觉得欣慰。有时见工人在烈日下施工,热得满身大汗,实在过意不去,东坡就劝他们在树荫下乘乘凉,拿来茶水让他们喝,买来烧饼给他们充饥,让工人倍受感激。

这天下午,东坡照例又来到工地查看情况,见新居房屋的主体墙壁大都建造起来,有的已到收尾阶段,一座新宅的轮廓已展现在眼前,想到自己的梦想很快就要变成现实时,内心充满了喜悦之情,这令他陶醉着,憧憬着,向往着……

时近黄昏,夕阳染红了西面山头的江水,远处飘飘渺渺的新墙青瓦点缀在紫滕翠竹之间,好一幅“水作青萝带,山如碧玉参”的人间仙境美景。东坡此时感觉到,住进这里新宅,会令人心旷神怡,愁绪尽消,一种喜悦心情禁不住油然而生。

夜色已经降临下来,东坡边走边看边想,偶抬头,不觉来到林行婆家门口,本想进去同她打点万户春酒带回家独酌。见她刚刚把门关上,也不便再去打扰她,悄悄离开。后又折回到翟秀才的家门,见门仍开着,屋里亮着灯光,就走了进去,与翟秀才打了一个招呼。

翟家刚刚吃完饭,见坡公进来,客气地把他扶进大椅上坐下,倒了一杯热茶递到东坡面前:“坡公,又从工地走过来的?”

东坡点着头:“正是”。说完,呷了口茶。

翟秀才说:“这段时间你也辛苦了,要注意休息好呀!”

东坡说:“哪个建房的人不辛苦。俗话说,建大屋既要出钱,也得出力,还得受气哩!你说是么?”说完,东坡哈哈大笑起来。

翟秀才说:“没错,起屋的确是件苦差事,人生万不得已,是不会随便动土起屋的。要是土地爷保佑进展顺利还好;要是土地爷发起怒来不给面子,这个事那个事,弄得更是晕头转向。所以,我虽有屋地,也不想去劳神,够住就成了。”

东坡说:“是的,有自己的房子,够住则成。建房要看需要哇。”

翟秀才说:“坡公你却不同,你来惠州快三年了,却一直没有自己拥有的房子,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现在你建房虽然辛苦,但这辛苦是值得的,应该的。上次你说过,喜鹊还有自己的巢穴,人比动物聪明,更应该居者有其屋才成,这是起码人生要求吧!”

东坡点着头,说:“对,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开始建房初衷,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朝云。如今我还得为自己,为儿孙。你想想,我北归中原恐怕没有可能了,要长作岭南人,得有个房子才成。选择在这里建房,除了这儿环境优越外,还有更重要一点,这里有我熟悉的好邻居你翟秀才,还有温都监、林行婆,以后房子建成我搬过来住,大家来往更加方便,我活得也开心。”

翟秀才说:“是的,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和睦,互相帮助,携手共进,这样人生才过得快活。”

东坡说:“你的话使我联想到一个问题。我见你们住在这里,百样都好,就是有个问题要想办法解决。眼下你们吃水、用水都要下到东江河里去挑,这可辛苦了妇女们呀。在这里住,女人家务事第一重任,恐怕就是每天要下山到河里去挑那几担水回来。真的,那天我看着林行婆挑着那担水吃力地爬石阶,心里就不是滋味。看来,我们这里一定要打口井才成。”

这时,在厨房里忙完活的夫人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从厨房里出来,递到东坡面前,说:“坡公呀,来得正好,这碗枸杞猪骨汤,是专门做给你喝的,可以降降火气,就当凉茶喝吧!”

东坡看着那碗汤,又朝夫人一瞥,说:“翟嫂子你真有心,太感谢了。这些天我忙着建屋的事,奔来跑去,怕是又上火了,咽喉有些不适咧。”

夫人说:“枸杞猪骨汤,可清肝火湿热,效果挺好的。我们南方水土偏热,经常会用枸杞煲汤吃,可防止虚火上头。”

翟秀才接口说:“对,枸杞是清热食品,也是中药,属滋阴降火类药,坡公近日操劳大,应多喝些枸杞汤。”

东坡说:“这个我知道,作为中药的杞子,我是熟悉的。”

翟秀才说:“我拜读过你的大作《枸杞》诗,说到‘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枸杞真的全身都可以入药,眼前这碗汤就是用枸杞根和茎、叶与猪骨一齐煲制出来的,清肝明目,效果很好。”

东坡笑了笑,说:“听你们这么一说,既然是降火汤,那我就不客气了,一定要把这碗汤喝下去。”说完,拿起汤匙就津津有味地喝起来。

见东坡喝得有滋有味,站在一旁的夫人心里很高兴,说:“坡公呀,刚才听你提起打井的事来,真是说到我们妇女人心坎上了。在这半山里住的确好,就是吃水用水麻烦。如果这个问题解决,我们妇女可就无后顾之忧,就是真有来生,也愿意在这儿住下去。”

东坡把那碗枸杞汤喝完,用手抹抹嘴,说:“嫂子呀,你放心。这次我的新居都建起来,下来彼此就是邻居,打井的事我已定了。今晚过来这里,就是想同翟秀才商量此事。”

翟秀才接口说:“坡公说起打井,我举双手赞成。这样吧,大家都是友好邻里,也别计较彼此,坡公你找地理先生看一下,哪儿适合挖井,定下来就成,如果要动用到我家的菜园或果树,我会妥善处理好,分毫不收补偿,以后打出井水,大家共同使用就成了。”

夫人也说:“夫君说的是,我也赞成这样处理。”

东坡说:“如果你们支持打井,就这样定。那我明天就把地舆师请来勘查一下,选准位置,然后迅速叫工人进场作业。新居也快完工,打井迫在眉睫,不能再拖下去了。”

翟秀才说:“好呀,就这样定下来,有什么不妥之处,可以随时叫我过去商量。”

东坡见翟秀才夫妇这么干脆拍板定调,心里很高兴,对打好这口井更有信心。他喜孜孜地踏着夜色,匆匆地赶回嘉寺居所。

经过地舆师的实地测量观察,打井位置选定在新宅左边的一个低洼聚集泉水的地方。东坡通过他人引荐,请来4名专业工人进行凿井施工。

白鹤峰比周边地势高出数十丈,土质干硬坚实,土层中还夹带着许多石头瓦铄。挖井工程很是艰巨,尽管4名专业工人轮流作业,人停锹不停,工程进展速度非常缓慢,每天只能深挖二尺。

打井开工以来,东坡几乎每天必到打井现场观察指挥,研究对策;老婢阿容亦过来帮助运土,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林行婆、翟秀才也一直关注着打井进度,有空就过来帮助挖土和运土。随着井口越挖越深,工程进度也越来越慢,从原来每天能深挖二三尺,减至每天深挖仅一尺。凿井深至四十尺时,遇到了十分坚硬的青盘石,铁锹打下去,火星四溅,铿锵有声,纹丝不动。

在井下施工的两个工人忙了半天,累得筋疲力尽,盘石依然如故。他们爬出井口喘着大气,说:“先生,下面是石层,估计很厚实,这个井打不出水来,还是另选他处再挖吧!”

这可让东坡一时犯愁起来,这地方怎么会有石层呢?

听说挖到石层,翟秀才闻讯赶来时,附和着说:“坡公呀,这地方不可能有石层,听我父亲说过,曾祖父当年在这里建屋时,请过地舆先生勘查过土层,也挖过一口井,据说水源还挺充足哩!后来因战乱荒废没有用而填埋了。”

听了翟秀才的话,东坡考虑片刻,说:“施工前我们请来的地舆先生也曾肯定地说,这里可以打井有水源。照此推断,这可能只是一个石头而已,不是石层。”

“我都有同感。”翟秀才说着,自告奋勇地要亲自下井去看个究竟。

人们用箩筐绳子把翟秀才吊到井下。不一会,又从井下吊上来,翟秀才手里捏着一团泥巴,说:“坡公,我们刚才分析的有道理,我下去细看之后,井口下的确是让石头堵住,用手细挖井边泥土,湿漉漉的,瞧,我手上这把泥土就是那里抓上来的。这些湿土证明,离泉水眼不远啦。如果是厚厚的石层,绝对不会见到这么湿润泥土。由此可知,这是一块石头而已,搬开这石头,再挖下去就见水了。”

说完,翟秀才又奔回家里,拿来一把大铁锤和一条大铁钎,交给下井工人,说:“对付大块石头,要这东西才顶用。”

两位工人接过工具,重新下井去继续施工。东坡见状,一时高兴起来,对着井下的工人鼓劲:“大锤打铁钎,心坚石头穿!加油干吧!”

井下工人受到鼓舞,劲头加足了,叮叮当当地凿打着石头。忙乎了好一阵之后,终于把那青盘石打成裂片,将裂片挖起来后,一股清泉喷涌而出,把井下两位工人全身弄湿了。

见到井下清泉涌涌而出,站在井口旁边的东坡和翟秀才都欢欣雀跃起来:“打井成功了!打井成功了!”

在一旁帮手干活的林行婆也高兴地笑起来:“打井成功,有了好井水,我也不用再受到东江河里挑水上山之苦了。”

东坡打趣说:“林嫂子下来用山泉井水酿制的酒,酒味会更香醇,吸引顾客多来购买,那生意一定会更加兴旺呀!”

“到时我会更加感谢坡公恩德,多送几瓶好酒让你品尝。”林行婆说。

“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和上苍恩赐的仙泉井水,那就感谢苍天吧!”东坡说。

林行婆听了东坡说的话,也真的朝天拜了三拜:“上天保佑,上天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水井把泉水打出来后,眼下工人正忙着在井口周围砌上砖石块,安装井栏,很快就可以完工投入使用。从此,在白鹤峰居住的几户人家,结束了要到东江河里挑水喝的历史。而苏过这段时间一直管理着新房施工,也进展顺利。房屋的砖墙主体已基本砌好,进入上梁盖瓦阶段。

东坡依然按照当地民间习俗,新盖房屋要选择良辰吉日进行上梁,还要备三牲香宝蜡烛,拜祭天神和土地伯公。为此,东坡又亲自撰写了《白, 鹤峰新居上梁文》,在上梁拜祭时诵读:

“鹅城万室,错居二水之间;鹤岭一峰,独立千岩之上。海山浮动而出没,仙驭飞腾而往来,古有斋宫,号称福地。鞠为茂草,奄宅狐狸。物有废兴,时而隐显。东坡先生南迁万里,侨寓三年,不起归与之心,更作终焉之计。越山斩木,溯江水之北来;古邑为邻,绕牙樯而南峙;送归帆于天末,挂落月于墙头。方将开逸少之墨池,安稚川之丹灶。去家千岁,终同丁令之来归;有宅一区,聊寄扬雄之住处。今者已兴百堵,媛驾两楹,道俗来观,闾里助作。愿同父老,宴乡舍之鸡豚;已戒儿童,恼此邻之鹅鸭。何辞一笑之乐,永结无穷之欢。儿郎伟,抛梁东,乔木参天梵释宫。尽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儿郎伟,抛梁西,嫋嫋红桥驾碧溪,时有使君来问道,夜深灯火乱长堤。儿郎伟,抛梁南,南江有木荫寒潭。共笑先生垂白发,舍南新种两株柑。儿郎伟,抛梁北,北江江水摇山绿,先生亲筑钓鱼台,终朝弄水何曾足。儿郎伟,抛梁上,璧月珠星临蕙帐。明年更起望仙台,缥缈空山隘云仗。儿郎伟,抛梁下,凿井疏畦散邻社。千年枸杞夜长号,万丈丹梯谁羽化。伏愿上梁之后,山有宿麦,海无飓风;气爽人安,陈公之药不散,年丰米贱,林婆之酒可赊,凡我往还,同增福寿。”

秋去冬来,日子过得真快,一年时间又即将过去。将近春节来临之际,白鹤峰上的东坡新宅已全部建成,盖上了瓦,雕花装饰和墙壁粉刷装修也接近尾声。一座具有岭南特色的客家民居展现在白鹤峰的山坡上,掩映在树木花丛之中,格外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少过往行人途经此地,都会驻足观望,赞不绝口这幢新宅选址好,造型美观大方,十分宜人居住。

东坡新宅建在山坡上的一块平整空地上,从白鹤峰山脚下进去,需沿着石阶拾级而上。大门正面朝着东江,整幢住宅按四合院格局摆布,共有大小房屋20间,共中前后两排各7间,左右两边各3间。前排中间位置作为门楼和进门大堂,后排中间位置作为会客厅堂,中间天井隔开。两边房子分别设置厨房、饭厅、卫生间和储物室。后排大堂两边是寝室和书房。房屋四周都是廓檐连接形成一个住宅整体,整座建筑简朴庄重,结构严谨。

新居落成后,东坡决定给这套新宅定个堂名。这个满腹经纶的学士反复思考了许久,拟了几个堂名,都觉得不够理想。后来苏过提了一下,说我们苏家居住的周围,林行婆、翟秀才等都是好心人,他们对苏家建房帮扶很大,真是友好邻居呀!这苏过一提,却让东坡顿悟起来,立即想起孔夫子说的“德不孤,必有邻”的至理名言,于是亲笔书写了“德有邻堂”的牌匾,挂在大堂的屏风之上,作为堂名。而旁边他的书房则沿用老名,叫“思无邪斋”。

说起这书房“思无邪斋”,还得追忆起东坡和朝云刚来到惠州时,开始是住在合江楼,那里是府衙的行馆。数天后,在惠州太守的关照下,搬进桥东嘉寺,这里的房子是陈旧些,但比合江楼住所宽敞多了。故而东坡就空出一间房子作为书房,并兴致勃勃地挥毫写了“思无邪斋”牌匾,挂在书房门口上。当时朝云看了这牌匾,不甚明白,便问东坡。东坡却笑而不答,思索一会,又挥毫写了《思无邪斋铭》,写完后一字一句地念给朝云听,并作了解说,这样才让朝云弄明白了其中蕴含的意思。

《思无邪斋铭》全文是这样的:

东坡居士问法于子由。子由报以佛语:‘本觉必明,无明明觉。’居士欣然有得。孔子之言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夫有思,皆邪也,无思则土木也。吾何自得道,其惟有思而无所思乎?于是,幅巾危坐,终日不言,明目直视,而无所见;摄心正念,而无所觉。于是得道。乃名其斋,曰‘思无邪’。而铭之曰:‘大患缘有身,无身则无病。廓然自圆明,镜镜非我镜。如以水洗水,二水同一净,浩然天地间,惟我独也正。’”

由此可知,东坡把书房命名为“思无邪斋”,是受子由话语启迪,要虔心向佛,佛乃觉者,觉者悟道。独善其身,清思寡欲。背上各种思想包袱一身受累,放下各种思想包袱活得轻松。思无邪,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心无杂念,行无邪道,正经为人。这书斋就是一个陶冶性情之熔炉也。襟怀坦白,光明磊落,惟我独正,所思所想,没有半点邪念。如今,这‘思无邪斋’书房又从嘉寺移到白鹤峰新居了。

新居基建装饰搞妥后,接下来东坡又开始考虑住宅周围环境的美化和绿化。东坡平生十分喜欢喝茶,对茶经颇有研究。这回有了生活空间,就决定在新宅旁边开辟一个菜园,自种新茶,自制茶叶。他叫苏过和阿容把原来种在嘉寺旁边的茶树统统移植过来,种在这个新开辟的茶园里,又到农贸市场选购了好些新茶树,一齐种进茶园。没多久,一场春雨过后,这些新栽茶树便发芽长叶,苍翠欲滴,充满生机。

东坡曾经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故而新居落成后,便在住宅周围栽上许多竹子。品种繁多,有黄竹、苗竹、竹、白眉竹、佛肚竹和广宁竹等等。同时,又在竹林之间选种了好些果树,有:柑桔、杨梅、荔枝、枇杷、松柏、含笑、札子等等,俨然成了一个小果园。

直至次年春二月中旬,东坡新居一切基建绿化工程全部完毕。此刻东坡和苏过终于松了一口气。由于建宅的劳累,东坡此时显得又瘦弱和苍老了许多,住上新房的梦想得到实现,尽管父子都辛苦无比,但心里仍有着一股说不尽的甜意。

获悉东坡新居已落成,循州大守周文之和惠州太守方子容,在百忙之中特地前来祝贺东坡乔迁之喜。白鹤峰新居在营造过程中,也曾得到两位太守多次关心过问。帮忙解决了许多具体问题,使工程能够顺利进行,按计划按时间完工。两位太守还兴趣盎然地观看了东坡的茶园。当新居动工后,东坡就陆续将一些茶树移植到这茶园来,经东坡和家人精心管理后,施了肥,淋足水,如今茶树的根已扎稳,长势喜人。

看到茶园一派生机勃勃,循州周太守说:“苏学士,你的茶园真是一块好地方,我们祝愿你像茶树一样扎下根来,永葆青春,长作岭南人。我们也会常来常往,向学士请教。”

东坡说:“请教谈不上,常来常往好呀,岭南人以斗茶相胜,太守就常来我这茶园与我斗茶谈心吧!我真的愿意长作岭南人。”

惠州方太守也附和着,说:“坡公选择了这块风水宝地,周围风光无限,怡情养性确实好,等我告老还乡后,也过来你这里凑热闹,一齐斗茶谈天说地。”

见两位太守对茶园作了肯定,东坡朝他们拱手相谢,说:“多谢太守捧场!好吧,敬请两位太守进厅堂里喝点茶水,坐谈坐谈。”

当两位太守目睹东坡新居选择的地理位置好,建筑新颖华丽且古朴庄重大气时,不断交口称赞。颇有诗才的惠州方子容太守被眼前的新居深深感染,即席吟诗赞美起来:

遥瞻广厦惊凡目,

自是中台运巧心。

真是人间好一处琼瑶仙境。而循州太守周文之为了分享东坡新居落成的喜悦之情,居然在惠州逗留了半个多月,陪同着东坡在茶园里喝茶聊天,游山玩水,欢度了一段快乐时光,让东坡感激不尽。

有了新居,东坡一家人也该团聚一下。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苏迈和苏迨兄弟带着两家子女赶到新居庆典之日抵达惠州。苏迈的大儿子已20岁,二儿子也已17岁,真是“子孙远至,笑语纷如”。一家人能在白鹤峰新居得以团聚,花甲之年的东坡真是笑逐颜开了。他还憧憬着苏过很快也当爸爸,“明年更有味,怀抱带诸孙”。是的,辛辛苦苦这些年,今日一家人终于在新居里庆团圆,东坡喜得老泪盈眶,十分珍惜这段人生难得的天伦之乐,觉得这些年自己走南闯北,难得安定,家人离多聚少。如今终于能安居了,将来可以在此退休养老,看管诸孙就成了。东坡心潮澎湃,激情奔放,诗兴大发,接连写了几首诗,抒发自己的情怀。他在《答毛泽民书》一文中写道:“新居在大江上,风云百变,足娱老人。有一书斋,名‘思无邪’。”这寥寥几句,东坡那对新居的心满意足之情,跃然纸上,也让人们羡慕着。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