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裕华参加云南卫视的《中国灯谜大赛》。
叶裕华
年龄:21岁
标签:现就读于惠州学院电子系12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系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惠州市惠城区作家协会会员,惠州学院灯谜协会名誉会长(创始人)。曾创建广东省高校第一支灯谜文化创业团队;于2015年1月30日参加云南卫视的《中国灯谜大赛》并进入最后一轮角逐;在中华国粹网灯谜擂台等网络平台公开发表谜作达数百条,从谜事迹引起CCTV、中国文明网、凤凰资讯、搜狐资讯、《广州日报》和《惠州日报》等二十多家媒体关注或报道。
每逢元宵佳节,灯谜便会入人眼帘。今年,惠州学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今日惠院》上也推出了“元宵猜灯谜”活动,创谜人群中,便有正在该院就读的叶裕华。他以“元宵”为主题,推出了4组灯谜共20个,与同学们一起互动,一起玩灯谜。“就是因为内心的热爱,所以才会为它(灯谜)付出那么多。”他对灯谜文化的热爱溢于言表。
泡图书馆研究“灯谜”
消瘦的身材,肩挎黑色背包,戴一副黑框眼镜,叶裕华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个沉静的书生。
受家庭的熏陶,叶裕华从小就对“谜”情有独钟。进入大学后,他不仅参加了诗社、文学社等文学性质的社团组织,而且花了大量时间泡图书馆,只为积累更多灯谜知识,研究得更加深入。
叶裕华说,“我一开始是看别人如何猜谜,接着尝试自己猜谜的。”总听别人猜谜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灯谜水平,还是要老老实实看书学习,“对于谜书,我都会研究其解谜思路,总结常用手法,积累它常用的素材。比如‘月亮’有‘婵娟、玉兔、嫦娥’等别称,在制作和‘月亮’有关的谜语时就非常有用。”
他还研究学习“成句谜”,这种类型是使用现有的古诗词造谜,难度相对较大,于是叶裕华在图书馆把《唐诗三百首》、《宋词》等书籍查阅了一遍,一有思路便尝试造谜。“在这样的基础上造谜可以保持谜面的通顺。”叶裕华举了一个例子说,比如《老子》中的“皇家德泽如此泉”打一词为:上善若水。他解释道:“因为上为皇上简称,和陛下近义,而德为善,泉为水,局部射整,即上善若水。”
出谜看重谜面意境
大二时,叶裕华参加了首届“杜鹃杯”中华灯谜颂,获得了二等奖。当时他参赛作品的谜面为“枣花点点落篱下(猜一字)”,谜底为“策”。对此,长沙市灯谜研究会王炜会长评价道,“此谜之妙在于其谜面的意境,既有优雅的闲散,也有淡淡的忧伤。”
他是怎么创作这条灯谜的呢?叶裕华说,“2013年暑假,我留校住了一段时间。一天午饭后,我在校道上散步,一阵夏日的凉风吹过,校道树上的花絮纷纷落下。这时,我想起苏轼的一句词——— 簌簌衣巾落枣花。”这给了他灵感,“枣花点点……枣花点点……枣花点点……”就在他低头沉思时,篮球场旁的栏杆引起了他的注意,想起了“篱”字。这一下子,他的参赛谜语完整地出现了:谜面为“枣花点点落篱下(猜一字)”。
他说,谜面中的“花”字要作别解,名词活用为动词“花落”的意思,即为销损、去掉的意思,“枣”字的两点花去后仅存“枣”字的上半部分,这个字落到“篱”字下边时,正好替换掉“离”,拼起来恰恰是“策”字。
南国书香节上“抢风头”
去年7月,在南国书香节暨第四届惠州书展中,有一片二十多平方米的区域里挂满一张张灯谜,这个灯谜区,是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主要负责人正是叶裕华。
叶裕华透露:每天平均展示300个谜面,大多是关于惠州景点地名、历史人文的题材,5天下来达到1000多个,而这场灯谜前后花了3个多月准备。他说,“考虑到市民的解谜水平,在前期筛选中尽量选择通俗易懂的。”叶裕华举例称,“最美的太阳”(打一惠州商场),通过词意联想很快就能得出答案:丽日。但如果是专业级的谜面,一个著名的手机品牌的谜面会是“花前香飘新月隐,星星独挂云山间”。看记者一头雾水,他直接揭开谜底:“苹果”。“你一定很惊讶,因为这涉及到拆字组合,象形联想等等。”叶裕华解释道。
创灯谜协会进行推广
热爱灯谜的叶裕华,发现如今关注这种优秀传统文化的人越来越少,“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灯谜影响更多人。”初期他只是在班级、社团聚会上用灯谜活跃气氛,为吸引大家的眼球,制谜的题材也从传统的名著扩展到一些网络热点题材。
但是在小范围内经营,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传播效果。为了更好地传播,他萌生了创办谜协的念头,这样才更容易聚集更多热爱灯谜的人,传播的效果才能更显著。
万事开头难,为了创办谜协,顺利通过盖章,他不断联系社联负责人进行说明,但每次都被各种理由拒绝。最终他在上门“拜访”五次后,通过了审批。“就像当年俞敏洪为签证而不懈努力,直到对方厌烦才得以通过一样。”叶裕华开玩笑说。
如今,叶裕华走上了创业路,成立了以灯谜为文化基础的工作室。对于“谜”文化的纯粹性问题,叶裕华有自己的见解,“文化事业是公益性的,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毕竟文化是高消费的产品,普及灯谜文化也需要办活动,办活动需要一定经费。”
新东方的俞敏洪老师在励志讲座中说过“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这也是叶裕华的座右铭。“不论将来是否从事这个领域的工作,我所做的,只是想为灯谜文化的普及提供一个更大的推动力。”
声音
热爱灯谜的叶裕华,发现如今关注这种优秀传统文化的人越来越少,“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灯谜影响更多人。”
(原载2015年3月10 日《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