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陶瓷小羊萌萌哒出自平潭东平窑
作者:朱如丹、陈春惠    来源:    日期:2015-02-28 22:40:49

 

图片1.jpg 

▲张宏秋制作的金钱羊。

 

图片2.jpg 

▲ 百余只陶瓷小羊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图片3.jpg 

▲《钟馗五福临门》是张宏秋的作品之一。

 

 

今年春节,市民张宏秋用特别的方式庆祝羊年的到来。他烧制了百余只可爱的陶瓷小羊,希望用这个举动引起大众对陶瓷艺术的关注。这个80后小伙子在陶艺的道路上不断学习,并手把手向学徒传授技艺,努力将陶艺传承下去。

 

每年都会做生肖陶艺品,往年写实今年呆萌

“可爱的小肥羊出窑啦!”近日,在惠阳区平潭镇东平窑内,张宏秋端出两盘“小肥羊”,喜气洋洋的。拿起一只小羊仔细端详,小羊耷拉着两只耳朵,瞪着圆圆的眼睛,尽显憨态。圆滚滚的羊身上,还能看见白花花的“卷羊毛”,十分别致。百余只小羊被放在草地上,部分“站”在石头上的小羊,像是站在山岗上,一幅微型“牧羊”场景,还挺壮观。

近几年,每到年底,张宏秋都会做生肖陶艺品,如兔、龙、马等生肖陶瓷摆件。往年制作的生肖摆件都比较写实,且个头比较大。今年,考虑到大家都比较喜欢“萌萌哒”的东西,他便决定做可爱的、胖乎乎的迷你肥羊。此外,张宏秋还制作了两只金钱羊,羊身布满了铜钱,寓意财源滚滚,如意吉祥。

百余只萌羊,张宏秋做了足足两天。用瓷泥揉出羊身,两个模身合在一起,中间空心,再用刀片一刀刀将羊毛划出来。用陶泥将羊头一点点捏出来,然后将羊头和羊身粘在一起。纯手工制作保证了每一只羊的独特性。

“烧制陶器一般要10个小时,瓷器则需要1213小时。羊身使用瓷泥,羊头使用陶泥,陶泥烧制过久会呈现出黑色。所以我按照烧瓷时间来烧制,正好突出了羊头黑褐色有斑点且带有光泽的效果。”张宏秋说。

 

带着成为陶艺大师的梦想,奔向佛山石湾

张宏秋出生于1989年,是汕头人,毕业于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学的是美术教育专业。在大学时,他选修了陶瓷艺术课。那时候,一位师兄在佛山石湾做陶艺,师兄曾带着他逛石湾公仔街,各式各样精美的陶艺让他十分迷恋。“在学校里学到的都是抽象的理论知识,真正要学到东西,还是得走到民间去,很多技法都是师傅手把手相传的。”2011年大学一毕业,张宏秋带着成为陶艺大师的梦想,奔向佛山石湾,下定决心要踏上制作陶艺这条道路。

在佛山石湾,村里每家每户几乎都有工作室制作石湾公仔,张宏秋共跑了3个地方拜师学艺。在那里,他学到了雕公仔的技法,做了上百件作品。《钟馗五福临门》是其中之一。记者看到,5个造型不同的钟馗陶瓷人形,惟妙惟肖,细节处理精细,雕刻工艺了得。不过,张宏秋却对自己的作品不甚满意,深感自身不足:“师傅说,我的雕刻技法已经比较纯熟,但作品不够活,艺术精神层面还不够高,太死板了。”

很多人看过张宏秋的作品,同样认为他的工艺很好。张宏秋说,工艺不同于艺术,正如他看大师级人物作画一般,看似简单的一笔,实则很难效仿,当中的艺术气魄难以复制,自己的作品还达不到艺术层次。“也许这与我的生活阅历有很大关系,我还需要不断磨炼。”

 

到平潭东平窑拜师学艺,不断积累经验

在佛山当了两年学徒后,20139月,张宏秋来到惠州,在市区下埔一家陶艺馆当陶艺老师。在那里,育人的同时也能向老师傅学习,但张宏秋觉得,这里离梦想还有些遥远。201412月,张宏秋来到惠阳平潭东平窑拜师学艺。

在东平窑内,张宏秋收获颇丰,学习到不少制作陶艺的技巧。陶瓷制作有很多学问,捏制要细心,要是有气泡,遇到烧制收缩后,容易出现裂痕。使用的陶泥、瓷泥种类及品质不同,烧出来的效果也不同。“例如如果不熟悉材料特性,做陶瓷小羊时,整个都用瓷泥,烧出来就没那么好看了。”张宏秋说,烧窑时还要十分清楚陶瓷品的摆放位置,不同位置烧制效果也不同,摆放疏密直接影响烧窑效果。由于窑的两边是火焰,热量往上冲,窑中上下温差大,物品摆在边上会烧得黑一些,摆在中间则要白一些;摆在上边,烧出来有光感,摆在下方烧出来较暗沉。

陶艺与书画等艺术不同,陶艺做好了还要经过烧制,烧的过程随时可能出现变化,烧制好了才算真的好。张宏秋说,烧窑的心情很不一样,既开心又紧张。他曾在东平窑烧过3个以苏东坡作品为主题的陶艺,其中有两个都烧坏了。“一件好的作品出窑,可以称得上神奇。陶瓷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学习物理、化学等多方面知识,并且在烧制中不断积累经验。”

 

培训班当老师,希望将陶艺传承下去

惠州陶瓷艺术家余小伦是张宏秋在东平窑学艺的老师,两人将同时烧制的釉里红摆放在一起,能够明显看出作品存在的差距。余小伦烧出的釉里红色泽丰满,用手轻触,能摸出起伏质感;而张宏秋烧出的釉里红,显得比较暗沉且质感轻薄。“你看,这个釉里红烧出的效果就像玉石一样,摸上去很有质感。如果在制作和烧制时,不清楚陶瓷摆放的位置和火焰的方向,很难烧出这样的效果。”余小伦将烧制的经验娓娓道来,张宏秋在一旁仔细聆听。

余小伦说,每个艺术门类都不是单一的,需要素养来支撑艺术高度。人们去展厅,为何面对几万份展品,大师的作品总像是有巨大的磁场把人们吸引过去?靠的就是素养。素养从何而来?诗书琴画方面的努力要占7分。近期,余小伦给张宏秋的课题是练书法。陶艺的每个作品都有线条,需要从书法出发。

如今,张宏秋几乎每天都勤练习书法12小时。在余小伦的教导下,他除了学书法,还努力学习国画,参加采风活动,多了解惠州本地文化。张宏秋还为今年8月即将在惠州举办的艺博会想了几个创作主题,包括惠东渔歌、博罗葫芦岭以及李家拳、龙形拳。“创作要接地气,才能受到大众喜爱。”张宏秋说。

在陶艺的道路上,张宏秋不断向前辈学习,同时也将自己所学传授他人。东平窑内开设了陶艺培训班,张宏秋是培训班的老师。如今,他已教了很多学生,有孩子,也有成年人。他有两个徒弟,都是以往在培训机构当老师时认识的。两个徒弟一直追随着他的脚步,认真学习陶艺,他们的作品还在点翠洲展出过。“希望借着培训班,弘扬陶艺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陶艺,让这门技艺得以传承。”

 

 

(原载2015226日《惠州日报》。张宏秋是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