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柏能从香港朋友处借来的《红杏山房诗文集》及他编著成的《宋湘寓惠诗赋译注》一书。
清朝,被誉为“岭南第一才子”的宋湘曾在惠州丰湖书院主讲,2年期间留下197首关于惠州生活风光的诗赋。现在,在惠州很难找到这些诗了。71岁的黄柏能老人通过朋友的朋友从香港借来一本《红杏山房诗文集》,抄录下其诗篇,并通过七八年收集资料整理,给这些诗篇注释,编著成《宋湘寓惠诗赋译注》一书。 将宋湘诗赋译为现代文 黄柏能是梅州市梅县人,1965年8月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之后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从教36年。2001年退休后旅居惠州,加入市客家文化经济促进会,并先后担任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等职。 《宋湘寓惠诗赋译注》收录了宋湘寓惠两年间,利用课余假日写下的195首诗和2首赋,汇编为《丰湖漫草》和《丰湖续草》共二卷,还有宋湘画像和一批墨宝等。 黄柏能介绍,宋湘这些诗赋、墨宝,因为历史原因,存下来的并不多,后人很难找到,更看不到有人专门把其诗文注译成书出版。“不少行家都认为,之前在我市乃至全省,尚无对宋湘的诗篇进行译注的资料。”黄柏能说。 全书共260页,书中结构大体为诗篇、释评、译文三部分,其中释评、译文两部分占了大篇幅。作者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在此,将许多难懂的古汉语转化为看得懂、易理解、鲜活的现代文,让人更好地理解宋湘的诗赋。 2005年开始用电脑“写”书 一本书凝聚了老人多年心血,单是找齐宋湘的诗赋就十分困难。黄柏能找遍惠州很多地方的资料,都搜集不齐。后来,黄柏能通过朋友从香港的朋友借来一本《红杏山房诗文集》。《东江时报》记者看到,这本诗集封面已泛黄,字体用的是繁体字。该书还注明,“泰国华侨客属总会第二届文教股出版式”。可见,该书印于泰国,通过香港传到老人手中。 从2003年开始,黄柏能利用空余时间整理宋湘的诗赋。将文字录入电脑,对一个老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前,我叫别人打字,打一张A4纸要5元,花钱又花功夫。”黄柏能说,为了更高效率地工作,他2005年买了一台二手电脑,利用手写板,自己把整本书用电脑写出来。 为求注释准曾多方走访 《宋湘寓惠诗赋译注》全书260页,黄柏能在释评上下了最多功夫。由于距离作者的年代已200多年,许多文字和背景都跟现代不同。因此,黄柏能在找注释时,比较困难。除了上网和查字典之外,黄柏能还找一些相关行业的人。有一次,黄柏能为了查找诗赋里“人日”一词的注释,他上网和查字典都查不到后,走到街边问算命先生,结果连算命先生也不知道。后来,他在一部大字典才找到结果。“其实有些注释是可以不注解的,省了很多事,但大家就不清不楚。所以,我一定要尽可能注明,让后人了解词意。”黄柏能说,不能忍受书中存在解释不清的地方。 为什么花大量时间精力来出书呢?黄柏能说,一是宋湘是才子,其著作是宝,记录了许多惠州文化生活、惠州风光等事,如果丢失了将是一种遗憾。于是,他想尽办法整理出来,让更多现代人去了解,去研究。二是以宋湘为荣,自己在讲坛上30多年,希望晚年能做点有意义的事,出书成为一大心愿。 相关链接 宋湘其人 宋湘字焕襄,号芷湾,是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年间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也是当时岭南三大诗人之一,被誉为“岭南第一才子”。宋湘于清嘉庆六年至七年主讲惠州丰湖书院,成诗195首,汇编为《丰湖漫草》及《丰湖续草》。 (原载2012年2月15日《东江时报》,黄柏能是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