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爱好者刘本镐 已出炉的《弟子规》印 刘本镐是一名篆刻爱好者,研习篆刻几十年,是武汉著名金石篆刻大师金云鹤先生的弟子。如今工作忙碌之余他篆刻《弟子规》,要将篆刻与书法形式重新表现《弟子规》,以示传承。 将以篆刻与书法形式重新表现《弟子规》 刘本镐供职于惠州铁路工程指挥部,业余爱好篆刻艺术,多年来刀笔不辍。年轻人爱玩手机,与父母坐在一起甚至都不交流,而是低头玩手机,有的年轻人十分不礼貌,有的连称呼都分不清楚,而电视上也时有播放有违伦理道德的节目,刘本镐对这些现象深恶痛绝,认为长此以往,国学将会流失到一个非常可怕的境地。想为祖国传统国学的传承做点事情,是刘本镐篆刻《弟子规》的初衷。 《弟子规》是传统国学,他认为,如果大家能多看看《弟子规》,或是补补国学的一个好渠道。几百年来,《弟子规》流传有不少版本,但篆刻《弟子规》还比较少人尝试。刘本镐意在创新,将以篆刻与书法形式重新表现《弟子规》,以示传承。 《弟子规》和字典天天带身上,逐个字排查正误 篆刻《弟子规》,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以哪一个版本的《弟子规》为范本?刘本镐手头有3种不同版本的《弟子规》,分别是1986年由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的《弟子规》,某企业印刷的《弟子规》以及某网站的《弟子规》。这3个版本的《弟子规》,有个别字都不统一。《弟子规》全文360句,共1080个字。刘本镐需逐个字逐个字排查正误,扫清了这些障碍,弄清楚每句话的意思与内涵,才能进行下一句的工作。刘本镐本职工作很忙,最近更是东莞惠州两地跑,又没时间到图书馆进行校对,他就天天把《弟子规》的书和字典带在身上,一有空就抱着书和字典攻关查阅。 随身携带草稿,灵感一来就勾勒印稿 确定了每一个字正确无误之后,下一步则是勾勒印稿。在刘本镐随身带的公文包里,总有一叠空白的草稿纸。当灵感来临,他会拿出稿纸马上进行勾勒印稿,用什么样的字体、如何排版,不断地构思不断地修改,直到完成一个满意的印稿。 当一个满意的印稿设计出来以后,接下来就是将印稿上在印石上。先用宣纸印在磨好的印石底部,沿着印石的四周边框折出条痕,然后在印底同等大小的宣纸上写出印稿,再将写好的印稿对应地贴在印底,用水轻拍宣纸,有了水分印稿的反字就印在印石上了,揭下稿纸如对印稿不满意还可马上用笔再进行修复。看着刘本镐心细如发地上印稿,一旁的朋友连连感叹,篆刻艺术真是一项细致活。 在刘本镐看来,篆刻过程中的打磨、印稿和刻印这3个步骤是3个创作过程。通过不断地调整,最后才能刻出一枚满意的印石。 目前已刻好24方印,刻完约需一年时间 研习篆刻几十年,刘本镐十分低调,刻苦治印,不爱宣扬也从未出过书。这与他的师门受训有关。1986年,经过4年的考核后,刘本镐被武汉著名的金石篆刻大师金云鹤先生收入门下,成为他的弟子,而金云鹤的先师是当代著名的书法篆刻家潘主兰大师。潘主兰曾有训导,“作品非善本幸勿轻传于世,否则误人且遗己羞”,承蒙受训,刘本镐也谨遵门训,此前不曾出过相关著作。虽然想为国学做点贡献,但刘本镐仍心戚戚然,担心师父苛责,他打算要将所有印方全由师父看过认可,如果师父不满意就要重头来过再刻一遍。 刘本镐篆刻的《弟子规》,字体首选甲骨文,甲骨文没有的字则用大篆和缪篆,在形式上也富于设计,有玺印、汉印、钱币印、铸印和封泥印等。 从3月份开始,至今刘本镐已刻好24方印,而要将《弟子规》全文篆刻出来,刘本镐算了一下,约需1年左右。 常常被刀戳得鲜血直流,双手都是硬茧 刘本镐生于1962年,六七岁时,在路边捡到一张报纸,上面有几方篆刻印稿,他看到后如获至宝,马上跑回家央求读过几年私塾的外公教他“刻章”。聪明的外公找来断钢锯磨好,缠上破布条,算是刻刀。把黄泥砸碎,用筛子筛去杂质,把筛过的黄泥和水,经过反复搓揉打后,把和好的黄泥压入自制的木模内,去掉木模后放在太阳下晒,晒干的黄泥块算是“章料”。找来一个小镜子,通过看镜子中的反字,临摹到“黄泥章料”上。 用“黄泥章料”刻“章”,太脆不易走刀,且盖不了几次就散了。后来外公找来樟木,用磨刀石磨,做成樟木章料,代替黄泥章料。“刻木头要用力,一不小心就被刀戳得鲜血直流,但那时小小年纪也不怕痛,反而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直至现在,刘本镐的双手也经常被刻刀所伤,流血早已是家常便饭。因长期篆刻,双手长有硬茧,如果一个星期不拿刻刀,刘本镐就会不自在,连双手的硬茧也会发痒,要拿刀磨一磨才舒服。 收入基本用来买印石,呆在工作室时间比家多 篆刻在刘本镐心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篆刻要大量印石,多年来,刘本镐的工资收入、稿费大多都花在购买印石上,老婆对此颇有意见。不仅如此,刘本镐呆在工作室的时间比在家还要长。晚上忙着篆刻,累了就睡在工作室的小床上,也是常事。 刘本镐始终认为,一定要清心安静,去除浮躁,不然刀下就刻不出好印来。有时他会花上半个小时专注地看着印石,目的就是要在这个过程中令自己静下来。 篆刻《弟子规》,刘本镐用的是市场二三十元一枚的印石,这种印石含有较多的“砂钉”,其质坚硬,很难篆刻。即使用这种价格较低的印石,篆刻一套《弟子规》印石,仅印石的成本也要一万多元。他希望,如果能有收藏家愿意出资为他提供一套品质稍好的印石,他可以赠予对方这一套《弟子规》印石。 他的篆刻,布局得体合理,刀法从容老到,造型飘逸,具有美感,即使完全不懂篆刻的人看过之后也会觉得富有美感。” ——市委老干部局干部曾平获知老友刘本镐篆刻《弟子规》的消息,连连称赞。他说,刘本镐本职工作很忙,但几十年来坚持篆刻,刻苦追求,这种艺术精神与专业精神很值得敬佩。 (原载2014年5月7日《惠州日报》,刘本镐是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