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30年,从农民到农民画家
作者:侯县军 姚志玲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4-08-26 11:16:30

 

30年来对民间艺术的坚守和付出,让陈权枢从一名地道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农民画家。

 

 

“龙门农民画用浓墨重彩描绘人们的劳动和生活,突出南方的地域色彩……”近日,公益培训课程、龙门农民画暑期培训班在龙门县文化馆开班,龙门农民画的“领头羊”、龙门农民画协会会长陈权枢作为首位讲师,向数十名学员讲述龙门农民画的绘画技巧。

“30多年前,我也和他们一样参加培训班。”面对着讲台下一群怀着绘画梦想的年轻人,陈权枢感慨,当年还是农民的他与龙门农民画一见钟情,从此洗脚上田,用画笔描绘梦想和耕耘人生。30年来对民间艺术的坚守和付出,让他从一名地道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农民画家。

 

出身贫农

拜“鼻祖”为师成得意门生

享誉国内外的龙门农民画创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经过40余载的发展,成为与该县山水风光相媲美的人文资源,期间也涌现出一大批代表画家。

1962年,陈权枢出生在龙门县龙江镇一个农村家庭,距离县城有20多公里。20岁的时候,陈权枢从龙门县龙城第一中学毕业,为了生计,他到了水泥厂做水电工。农忙时,他帮家里插秧、割稻谷。陈权枢从小热爱绘画,在秋冬结婚旺季,他还帮人画花床帮补家计。

当时,龙门农民画处于萌芽时期,龙门县城已有免费培训班。经人介绍,陈权枢参加了培训班。1984年,陈权枢加入龙门县文化馆美术创作组,月薪60元。尽管月薪是该馆职工的一半,但让陈权枢有条件投入到龙门农民画的创作中。

加入美术创作组之后,陈权枢日夜创作,并拜龙门农民画“鼻祖”谭池发老画家为师,并逐步提高了绘画技艺,成为老师的得意门生。这一时期,龙门县不仅着力培养创作队伍,还积极推动龙门农民画“走出去”,相继在广州东方宾馆和陈家祠举办画展。陈权枢笑着回忆说:“当时有外宾买我们的画,每张300元,这让创作人员挺高兴,觉得卖画也可以有收入。”

 

陷入困境

修电器画人像维持生计

龙门农民画的市场化试水取得初步成功,但对于美术组的画家来说,却是喜忧参半。他们的工资将不再由县文化馆负担,画组自此要自力更生。陈权枢介绍,那时候画组经常要先向县文化馆借钱给画家发工资,画组卖画换钱后再归还,这使得画家的工资发放变得不定时。

画组在艰难中生存,陈权枢的生活也变得拮据。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妻子对他也有了一些抱怨,陈权枢对当初的选择也产生了怀疑。为了生计,他白天画农民画,晚上就去给人画像,在画画之余也兼职维修家电。

1997年,陈权枢以电工身份进入龙门县文化馆,但仍然从事农民画创作工作,他还被任命为画组副组长。

 

临危受命

106米长卷获评“吉尼斯之最”

2004年,在谭池发的提议下,陈权枢任龙门农民画协会会长,寄望协会能给画家提供发展空间。“当时觉得很惶恐,但为了不辜负信任,只好‘顶硬上’。”

随着龙门县委县政府将其纳入旅游和文化产业,龙门农民画的知名度也日益提高。龙门农民画与旅游融合发展,成功打造了龙门县嘉义庄农民画村,还开发出多种衍生产品。

2005年,第二届南昆山生态旅游文化节以 “山水龙门农民画乡”为品牌形象,给了龙门农民画家舒展拳脚的机会。作为龙门农民画创作“领头羊”,陈权枢负责设计百米农民画长卷。他绞尽脑汁,想到用龙门“母亲河”西林河将当地的旅游景点、风土人情、发展亮点等串联起来。他夜以继日,用了10天时间完成长卷的设计底稿,那段时间,他发现洗头时头发大把大把地掉。

这幅长106米、宽0.83米的画作——— 《农民画乡文化田原》,后来由龙门县20名农民画家用208瓶彩粉、花费3675小时共同绘就,已荣获上海吉尼斯总部颁发的世界上最长的农民画吉尼斯证书。

 

勇闯市场

开农民画个人工作室

随着名气的提高,2006年,陈权枢在龙门县文化馆临街店面开设首家龙门农民画个人工作室。工作室从早8时到晚12时开门,周六日不休息,方便游客随时参观选购农民画,也方便学生免费学画。“开个人工作室固然辛苦,一切费用自掏,但与顾客的交流中可以了解市场需求。”陈权枢说。

2012年冬,陈权枢将工作室迁至龙门县城梨园路一带,上下两层共150平方米,创作生活均在此。陈权枢常常作画到半夜,遇到创作灵感来的时候,他会马上爬起来作画。凭借着多年来的沉淀,陈权枢被吸纳为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和省、市美协会员等,其画作也获得了多个奖项。

夜深人静时,每当独自一人面对着画纸和画彩,陈权枢总会想起老师谭池发离世前的嘱托:就算剩下一个人,你也要坚持画下去。正是这份嘱托,让陈权枢30多年来默默耕耘着这片民间艺术土壤,和其他农民画家一起守候乡土艺术的芬芳,虽有起伏,终未放弃。

 

用矿物质颜料作画提升收藏价值

“每个作者都要有自己的风格,不能都千篇一律,一定要走自己的路,这样,农民画才能百花齐放。”陈权枢说,目前龙门农民画的创作队伍比较稳定,他现在的精力将重点放在创新方面。在形式上,他尝试将水墨画引入龙门农民画创作当中,提升其艺术品味和岭南特色。与此同时,还尝试用矿物质颜料作画,希望以此来提升其收藏价值。在题材方面,他主张讲南方故事,不单是描写劳动场景,而是要深入挖掘当地的民间故事、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等。

 

 

(摄影:《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 原载2014年8月14日《东江时报》)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