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这个小伙有一手 猜谜出谜显绝招
作者:王品端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4-09-04 00:29:19

 

▲今年初,叶裕华在学校社团艺术节上组织灯谜会活动。

 

 

 

▲叶裕华制作的名谜相框。

 

 

他从10岁开始接触灯谜,继而不可自拔地爱上灯谜。考上大学后,他成立了学校首个灯谜协会,并组建灯谜文化创业团队,开办工作室以此传播、推广灯谜文化。他就是惠州学院大二学生叶裕华。他是怎么和灯谜结缘的?这一路走来,他和灯谜之间又有怎样有趣的故事?日前,《惠州日报》记者采访了这位灯谜小王子。

 

每年春节参加灯谜会,耳濡目染爱上灯谜

1994年,叶裕华出生在汕尾市陆丰县一个农村家庭。在当地,猜灯谜的习俗非常盛行,尤其是每年春节期间,灯谜会更是热闹非凡,男女老少聚在一起猜灯谜,常常乐而忘返。年幼的叶裕华每到春节就会跟着父亲和哥哥逛灯谜会,当他看到猜中灯谜的人一脸自豪地解释谜底时,既佩服又羡慕,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一个灯谜高手。

叶裕华的父亲猜灯谜水平一般,但很重视对孩子的培养。父亲常到县城向朋友借谜语书给叶裕华看,有时还会将一些有特色的谜语抄下来。“至今我还保留着那本手抄谜语本,里面全是爸爸和哥哥手抄的灯谜,不时拿出来翻阅,心里满是感动。”叶裕华说。

接触灯谜时间逾久,叶裕华对灯谜的热爱就逾深,猜谜水平也越发高超。在灯谜海洋里浸润了七八年,叶裕华再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许多灯谜只要稍加思索,便能猜出谜底。2010年春节,叶裕华像往年一样参加镇上举行的灯谜会,看到有一则灯谜从大年初一一直挂到大年初八都没人能猜出谜底。“许多四五十岁的灯谜高手都围在这则灯谜前冥思苦想,但谜底还是没人猜中。”叶裕华说,出于好奇,他也上前围观。经过反复思考,他怯生生地说出答案,全场惊讶与赞赏的目光投向年仅十来岁的叶裕华。“那一刻我征服了这则灯谜,同时灯谜也征服了我,从此我对灯谜的爱一发不可收。”

 

创作灯谜获国际灯谜创作赛二等奖

自从在那场灯谜会上崭露头角以后,叶裕华在当地灯谜界变得小有名气。他慢慢结识了很多灯谜界的前辈高人,和他们成了忘年之交。其中,灯谜爱好者黄大叔对他的影响最大。“我当时猜灯谜的水平已经相当不错了,黄大叔鼓励我不能停留在猜上,可以尝试创作灯谜。”叶裕华说,黄大叔的建议将他引入了灯谜的另一个领域。

这么些年下来,叶裕华猜灯谜无数,可要创作出好的灯谜绝非易事。2012年初,他尝试创作了一些灯谜,可是由于不懂技巧,灯谜内容浅薄,而且谜病多。例如,灯谜闲字多、冗长,不够简洁。黄大叔教叶裕华,进行灯谜创作要惜字如金,要会用典,这样创作出来的灯谜才有韵味、有内涵。

为此,叶裕华课余时间都泡在学校图书馆里,学习古典诗词,学习灯谜创作。他像着了魔一样,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在想灯谜。他在一个社区网站与网友交流灯谜创作心得,随着创作灯谜水平的不断提高,他开始在中华国粹网发表谜作,灯谜创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年底,叶裕华创作的灯谜在首届“杜鹃杯”国际灯谜创作赛上获得二等奖。

 

为让更多同学了解喜欢灯谜,成立灯谜协会

2012年,叶裕华考入惠州学院。新学期刚开始,学院各个协会开始招收新会员。叶裕华当时很泄气,因为学校没有灯谜协会。通过了解,他发现学校了解灯谜的学生不多,喜欢灯谜的人就更少了。

“传统的灯谜文化博大精深,缺乏灯谜基础的年轻人往往难以理解和接受。再加之谜材与当下的文化、生活相去甚远,所以喜欢灯谜的人寥寥无几。”为了让更多同学了解灯谜文化,叶裕华通过调查,整理了一些符合当代大学生口味的谜材,创作了不少富有大学生活气息的新谜作。在社团艺术节、联谊晚会上,他积极组织灯谜会活动。他还通过新兴网络各种平台开展猜谜活动,从Q群到微博再到微信,对灯谜感兴趣的人也越来越多。

在传播灯谜文化、培育灯谜爱好者的同时,叶裕华经常和其他高校的灯谜协会交流沟通,了解灯谜协会的组织架构、运行模式等。经过一番努力,今年3月,惠州学院灯谜协会成立,创始人便是叶裕华。“我希望通过灯谜协会,将灯谜文化通俗化、大众化。”叶裕华说。

 

包装灯谜也能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在创立灯谜协会的同时,在机缘巧合下,叶裕华还组建了自己的灯谜文化创业团队。他希望以学术研发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灯谜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化。目前,叶裕华的工作室主要致力于名谜(以名字做谜底的谜语)设计,并加工成相框、字画等样式销售出去。

说起组建灯谜文化创业团队,还有几段有趣的小插曲。

2012年,微博风靡一时,为了吸引更多粉丝关注,同时传播灯谜文化,叶裕华在微博上发起名谜活动,以同学的名字为谜底创作富有诗意的名谜,让同学的名字通过灯谜变得更有韵味。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他就为近500名同学创作了名谜,受欢迎程度大大出乎他的预料。随着各式各样灯谜活动的开展,“灯谜小王子”的名号不胫而走,越来越多谜友通过电话、QQ、微信等找到叶裕华,希望他能为自己制作名谜。

在平日里,叶裕华还利用自己的特长,将祝福化作灯谜送给同学。有一次,一位同学生日,叶裕华为他创作了一则名谜,并将名谜印在彩笺纸上送给同学。收到这份特殊的生日礼物,该同学很是喜欢,追问叶裕华是在哪里买的。同学的这一问让他很受启发:原来名谜经过加工包装也能卖,而且这个市场还未被充分开发,大有发展前景。

2013年10月,叶裕华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成立了名谜工作室。“怎样将灯谜文化做成文化创意产业,我现在也没有明确思路,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尽管前路茫茫,但叶裕华还是对灯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充满了信心。

 

 

(原载2014年7月7日《惠州日报》。叶裕华是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