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国明在进行雕刻。
▲获金奖作品《今非昔比》背面。
▲获金奖作品《今非昔比》正面。
▲获金奖作品《紫气祥云》。
对惠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何国明来说,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他最开心的一年。这一年,他收获了两个国家级金奖。上半年,在由文化部、商业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单位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他的玉雕作品《紫气祥云》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前段时间才结束的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冬季工艺美术精品展中,他的作品《今非昔比》在参展的826件(套)作品中脱颖而出,又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其实,对于玉雕,何国明还算是半路出家。
书房摆玉雕桌雕刻出金奖作品
何国明获得金奖的两件作品,雕刻得非常精细。
《紫气祥云》是一件常见的玛瑙挂件,正面是一只鹰站在松树上,背面是一句诗。鹰雕刻得栩栩如生,特别是鹰的羽毛,如头发丝般细的羽毛,都是人工一根一根雕刻出来的。这个不大的挂件,何国明整整雕刻了一个多月。实在是雕刻精美,最终获得了金奖。
如成年人巴掌大的《今非昔比》,雕刻工艺要比《紫气祥云》复杂许多。《今非昔比》是一块黄龙玉,何国明根据这块黄龙玉两面不同颜色来设计雕刻作品。一面较深颜色的玉皮,雕刻成一片树叶。另一面颜色较深的部分,雕刻成一块有洞的枯叶。枯叶上,还有一只小甲虫。颜色较浅的部分,雕刻成一只蜥蜴。蜥蜴身边和枯叶下,雕刻有多个浆果。蜥蜴和甲虫四目相对,或许,甲虫是被浆果吸引而来,而浆果所在地,又是蜥蜴的地盘;蜥蜴又可能把甲虫吃掉……这个取之于野外一个小小觅食场景的作品,演绎着自然界天天上演的故事。对于这件作品,何国明说,最难雕刻的是蜥蜴身上的凸点,一个个比半个芝麻还小的凸点,布满在蜥蜴全身,何国明细细地在蜥蜴身上雕刻出来。这件作品,何国明取了蜥蜴一个谐音,取名为《今非昔比》。
如此精美的玉雕,何国明是在家里的书房雕刻出来的。在不大的书房里,何国明安放了一台用于雕刻的桌子,桌子上摆设着专业的雕刻设备。闲暇时,何国明就在书房雕刻。
希望用惠东黄蜡石雕刻一组苏东坡诗词作品
1967年出生的何国明,读大学时,学的是机械。喜欢上雕刻玉器,是近些年的事情。
大学毕业后,何国明在多家企业从事金属设计制作方面工作。何国明说,企业一些机械加工的工艺类的金属部件,首先要人工做出样板,然后才能做成模具进而批量生产。对于金属雕刻,何国明是运用自如。
多年前,何国明在参观一个展会时,看到多位大师的和田玉、翡翠等玉雕作品,完全被吸引了,他觉得,自己也可以雕刻玉石。金属雕刻和玉石雕的工艺是相通的,只是材质不同。
心动开始行动,每逢周末,他跟着朋友到处去山溪处寻找合心意的石头来雕刻。开始动手后,何国明发现,虽说金属、玉石雕刻工艺相通,但真正要进行玉雕,还是有很大差别。好学的何国明,赶紧去拜师学习。他喜欢雕刻石头,就学习扬州的“山子雕”方法;揭阳翡翠雕刻在全国都有名,何国明又到揭阳去学习。何国明说,他的第一件玉雕作品,是雕刻一个小金蟾。雕刻时,觉得某个地方不好,又重新返工,一个小小的金蟾,也用了半个多月才雕好。
何国明表示,他对自己的作品要求很高,他希望能做到精益求精。拿到一块玉石,就会根据玉石的形状、材质来进行构思设计。因为他的认真和雕刻精细,2016年第一次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等单位举办的冬季文博会,就获得了银奖。2017年更是获得了春季与冬季文博会的两个金奖。
2017年9-10月,何国明有幸参加广东省民间文化技艺大师传承培训班,接受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他在华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接受了华师美院的教授授课并获得结业证书,走访了省内著名牙雕和玉雕大师工作室,与大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实践学习。通过学习,他开阔了视野并对玉雕有了新的认识,还成立了自己专业的玉雕工作室——缘创妙造玉雕工作室。对于2018年,何国明又有了新的想法,他想用惠东的黄蜡石(业内人称之为惠东玉),雕刻一组苏东坡寓惠时的诗词、人物及惠州西湖、罗浮山等风景相结合的作品,参加今年举行的中国民间工艺博览会。何国明觉得,惠东县宝口镇出产质地上乘的黄蜡石,色彩丰富,细腻油润。他曾经用惠东黄蜡石雕刻的作品“布袋和尚”荣获2017珠三角工艺美术精品评比“工美金匠奖”金奖。他想用惠东黄蜡石,结合惠州本土文化特色,创作出有惠州本地特色作品,吸引更多人了解惠州的玉雕。
(原载2018年1月7日《惠州日报》。何国明是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