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新在创作。
▲刘汉新作品《水东街“镇记号”》。
近日,在惠州博物馆的一楼大厅,展出惠州彩瓷工艺传承人刘汉新创作的8个惠州老宅的彩瓷碟。这些有着厚重感、立体感强的系列老宅彩瓷碟,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欣赏。多位参观者表示,没想到惠州还保留有这么多气派的老宅,从这些彩瓷碟中能感受到惠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建筑文化。
为了创作彩瓷,刘汉新多次寻访有特色或有特别意义的老宅
“照壁、大门、仪门、戒牌坊……”在刘汉新的工作室一隅,记者看到,墙面上张贴着各种手绘的老宅草稿,上面详细标注了老宅的各个构造。“先搜集资料,慢慢汇总,画了很多草图,最后还要统一风格、色调等。”刘汉新说,这一套彩瓷碟一共有17个,都是表现惠州桥东的老宅。
祖辈就居住在市区桥东的刘汉新,对儿时生活居住的大宅,有着一种不一般的感情。桥东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荟萃,众多名宅大院交相辉映。都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刘汉新觉得,自己应该为这些风格各异的老宅,留下一些史料性的东西。他决定为桥东一些老宅制作一套彩瓷碟。
要给老宅画彩瓷碟,就要先去寻访有特色或有特别意义的老宅。根据儿时的记忆和一些史料记载,刘汉新一边走一边寻找。“有时记得一座老宅是在这个地方,走到之后,找不到。问了街坊,原来老宅是在旁边的一条小巷内。”兜了一大圈,终于找到了一座老宅。刘汉新很是高兴。
老宅找到了,并不等于就能看老宅。很多时候,老宅都是大门紧锁,要寻找到老宅的主人家,才能踏进老宅内部。有不少老宅主人家都搬走了,只有一些租户。租户们各锁各的门,想走进去看就更难了。“要想很多方法,辗转找到了老宅的主人家,约好时间,再来看老宅。”有时为了画好一个细节,刘汉新又专门跑一趟老宅。
创作过程,刘汉新坦言,难度不小。在画草稿时,刘汉新要时不时跑到老宅现场仔细查看,记录下老宅的细节特点,例如石阶级数、灰雕颜色等。刘汉新说,肉眼所见的老宅与绘画的视角不同,老宅的透视要通过自己的理解来透视,其构造要靠自己创作,画面还要表现老宅的整体及周边环境,颇费工夫。
在东平岭头村的梁宅,是惠城区辖区内至今发现的最大规模且保存完好的客家围屋,刘汉新去看了有三次。“梁氏族人很热情,每次都带我进去看,还带我到邻居5层楼高的屋顶去看全貌。”因为认真看了三次,刘汉新画梁屋时,把梁屋的外墙构造和纹饰,都画的与实物几乎一模一样。
用自创紫砂堆彩手法进行创作
从刘汉新的彩瓷中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惠州味以及惠州民间文化特色。惠州自古是座“水之城”。桥东常常浸水,因而桥东的建筑也顺水而生。
铁炉湖常受洪水侵袭,这里所有的房子都是两层的。铁炉湖裘宅很直观地展现这一特点。老宅的阁楼平时不住人,有隔热作用。发大水时,阁楼利于逃生。人们从阁楼爬上天台,方便求救、坐船逃生。从作品《水东街“镇记号”》中也能看到这种特色。“镇记号”是水东街的一间商铺,从清代至今仍较完好地保留了原来的模样,“镇记号”大门的竖拢门,每一根门柱都是独立的,发大水时,不像门板那样会浮起,水可以从竖拢门缝隙流走。
刘汉新用自创紫砂堆彩手法进行创作,彩瓷用料采用了本土的东江砂。每个彩瓷作品都突出了东江砂。例如花园后街谭宅,宅内由很多红砂岩构建,还有马头墙,刘汉新用东江砂来表现,触碰时很有质感。
惠州地处东江中游,自古以来是文化、军事重地。惠州融合了广府、客家、潮汕文化。刘汉新表示,从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物便可看出,惠州自古是座包容四海的城市。“每间房子的建筑风格特点都不一样。”刘汉新说道。他希望通过这套惠州老宅的彩瓷碟,更好地宣传有历史韵味之美的老宅建筑。
(原载2017年9月17日《惠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