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与一帮同事前往龙门泡温泉。时值深冬,这南方小城却阳光明媚如春,处处繁花似锦。渐渐远离熟悉的街道和高楼,窗外青山绵延,风光秀丽,车内飘荡着怡人的音乐,一颗久囿樊笼,仿佛已层层结茧的心,慢慢变得温润、善感而柔软。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抵达龙门县城,已是华灯初上。好客的当地朋友,已备好了酒席,为我们接风洗尘。因顾念着晚上要泡温泉,酒是不能尽兴了。晚饭后,在茫茫夜色中,我们驱车前往位于龙田镇赖屋村的“天然温泉度假村”。一路上,朋友介绍说,龙门素有中国温泉之乡之称,周末来泡温泉的游客络绎不绝。到了目的地,已然来不及仔细参观景区风光,包括中国农民画博物馆,我们直奔温泉区,换好衣服,前往“泡汤”。披着毛巾,才发现山区的夜晚已是寒凉袭人,哆哆嗦嗦地沿着山道,找到一处温泉,试探了水温,便迫不及待将身体浸入其中,顿时,仿佛回到了出生前母亲的子宫,说不出的温暖惬意。
朋友是个文化人,一路侃侃而谈——中国的温泉文化是从帝王开始的,帝王泡温泉的最早记载,可能是轩辕黄帝。在安徽的黄山,有处温泉,古称“灵泉”、“汤泉”、“朱砂泉”,传说黄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羽化升天的。最负盛名的,应该是陕西的华清池,它也是国内有文字记载开发利用最早的温泉。唐玄宗曾在此大兴土木,就山势兴建行宫,改名为“华清宫”,每年冬天携杨贵妃来此游宴、沐浴。白居易的《长恨歌》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就是描绘当年杨贵妃来此泡温泉的情景。往后,则有康熙、乾隆的沐汤故事。康熙曾有诗云:“汤泉泉水沸且清,仙源遥自丹砂生,沐日浴月泛灵液,微波细浪流踪峥”。遥想当年,康熙皇帝一边泡着温泉,一边批着奏折,可谓“工作”、“休闲”两不误呢!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当年皇帝才能享受的温泉,如今却已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遵循 “先低后高”的原则,我们一路泡过去——中药池、果蔬池、鸳鸯池、鱼疗池……一片蒸腾氤氲中,水的温度缓缓泌入肌肤,使人浑身通泰。夜晚的天空呈现出宝石的深蓝色,上面缀着如同碎钻般的星星,紫荆花在池边摇曳,随着轻风,不时掉下几片紫红的花瓣,在水气氤氲的池面上飘荡,为这夜增添了几分诗意。
水波荡漾,四肢百骸逐渐松软,仿佛与水融为一体。闭目轻抚,心也渐渐地融化,思绪飞扬——我想起若干年前,我和初恋男友来到惠州,彼时人地两生,口袋里也没有几块钱。然而这没能挡住我们对这城市的好奇与探索。每逢周末,我们便坐着公交车,或者借一辆单车,到处“游逛”。记得一个秋天的早晨,阳光如同金子一般灿烂,我们各骑着一辆单车,兴致勃勃前往汤泉。半路我骑得累了,耍赖不想走,男友一路为我鼓着劲。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苦“跋涉”,终于来到了久负盛名的“汤泉”。在九龙潭下,仰望着巨大石壁上“一洗胸中九云梦”的摩崖石刻,胸中激荡着一种别样的情怀。自那时起,丝丝缕缕地,我慢慢触摸到了这座城市的脉搏,与这座城市结下了解不开的情缘。慢慢地,结识的朋友也渐渐多了,我们或三五成群,或两两前往:在红花湖徒步,尽情呼吸清新的空气,感受繁花绽放的旖旎;漫步金带街和叮咚巷,在精美而老旧的木雕里体味历史的沧桑;畅游于巽寮清澈的大海,在洁白的沙滩上撒下阵阵欢笑……
岁月流转,因缘际会。曾经陪我看风景的那个人,如今已去了远方。他的身边,是否有个温婉娴静的“她”相伴?而我,眷恋着这座城市,一路走来,打磨了任性与轻狂,渐渐融入她的沉静与安详,在此地安居,乐业,一晃已是十多年。此时此刻,忆起那些前尘往事,只觉得淡淡的惆怅与沧桑……思绪飘飞着,一阵轻风拂来,不知谁的欢声笑语,打断了我的浮想。原来不知不觉夜已未央,朋友提醒,温泉虽好,亦不可久泡。于是我们恋恋地,离开了温暖的水池,前往沐浴更衣。
林徽因有一段话——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是的,我爱着惠州这座城,因为这城里有我爱的人,爱她独有的生动风景,爱那一段青梅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