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古代“缚娄”建邦梁化新探(下)
作者:周汉光(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24-06-19 21:33:32

              

古代“缚娄”建邦梁化新探

 

 

五、广东三大俚僚部落之一的“梁化邓马头”部落扎根梁化,是古代缚娄国的赓续和演化

无独有偶,翻开《隋书· 谯国夫人传》,其中有一段如斯记述:“(夫人进兵至南海,与鹿愿军会,共败仲宣。夫人亲被甲,乘介马,张锦伞,领彀骑,卫诏使裴矩巡抚诸州,其苍梧首领陈坦、冈州冯岑翁、梁化邓马头、藤州李光略、罗州庞靖等皆来参谒。还令统其部落,岭表遂定。

对此,云南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徐祖祥进一步作出阐述,他在教育部主管的《中国民族教育》(2018.12.25)刊物上发表的《俚人:一个尊崇铜鼓的部族》一文中指出:“据《隋书•谯国夫人传》载,打败王仲宣后,冼夫人护卫裴矩巡抚诸州,苍梧(今广西梧州)首领陈坦、冈州(今广东新会北)首领冯岑翁、梁化(今广东惠阳东南)首领邓马头、藤州(今广西藤县)首领李光略、罗州(今广东化州)首领庞靖等皆来参谒,还令统其部落。裴矩承制署诸渠帅(编者注:渠帅指首领或部落酋长)为刺史、县令。”

该传记载的5大“俚僚”部落首领,即苍梧陈坦冈州冯岑翁、梁化邓马头、藤州李光略罗州庞靖,他们部落的分布,其中2个(苍梧藤州)现属广西,3个(冈州、梁化和化州)属广东。翻开广东地图,从地理上分析,可看出广东的3个部落化州、新会北、梁化,分别位于粤西、粤中南、粤东3个区域。

从南朝梁时梁化建郡至隋初,梁化的俚僚部落已成为岭南地区(含广东广西)有名的少数民族部落之一,部落首领邓马头亦是岭南的“名帅”之一,这从《隋书》的记载便可得到印证。同时,这也是梁化先秦“缚”部族历经长期演化的结果,同样也印证了集聚于梁化的“缚娄人”到“俚僚人”的嬗变关系。梁化早期的“缚娄人”,为古代越族人,俗称“南蛮子”“夷蛮人”,亦属百越之土著民族。“俚僚”即为其后裔之泛称。梁化之所为成为古代“缚娄人”部落的大本营,主要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而梁化成为全省三大“俚僚人”部落之一的聚集之地,也可以说是古代缚娄国的赓续和演化

六、梁化出土的众多早期文物及现存遗迹遗址,是古代“缚娄”建邦的物化见证

50年代中期,在梁化花树下(梁化屯东南约5公里处)建设水库时,出土了一批早期的珍贵文物。之后又陆续在梁化屯等处发现一些残存的古代遗迹和文物。在出土的古代文物中,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戈、石锛、石镞、石铲等,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鼎、陶碗、陶罐等


还有隋唐时期的“崑山片玉”石磨等等。这些珍贵文物分别收藏于省、市、县博书馆,有的为全国仅有,有的分别成为省、市、县博书馆的“镇馆之宝”。古代梁化屯分别有东、西、南、北城门,其中东门有后花园,由于时代久远,历经沧桑,城楼门、围墙等大都不复保留,现保留下来的主要有古城南城门基石,其它隋以前古遗迹古文物还有待今后进一步挖掘。下面,选择梁化花树下、梁化屯等处出土的部分古文物和现梁化古遗址作逐一配图简介:

 

 

图片1.png

1:新石器时代石戈,现收藏于省博物馆

 

1.石戈(图1)。1956年在花树下建水库时在库区出土,为新石器时代的一种石器,现收藏于省博物馆。此外还有石锛、石镞、石铲等,说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梁化繁衍生息。

 

 

图片2.png

2:春秋战国时期的三足圆形青铜鼎,被誉为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2.青铜鼎(图2)。1956年建造花树下水库时在库区柯木山取土筑坝时出土,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铜器,现收藏于省博物馆,被誉为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青铜鼎三足,圆形,口径16.5厘米,高16.6厘米,纹饰上半部为饕餮纹,下半部为蝉纹。三足圆形青铜鼎的出土,留下了梁化春秋战国时期邦国贵族的生活印记。

 

 

图片3-1.png 图片3-2.png

3:战国时期的陶碗陶罐,现收藏于惠东县博物馆

 


3.陶罐、陶碗(图3)。1975年在 梁化屯沙公岭出土,为战国时期的陶器,现收藏于县博物馆。陶罐为篦点纹,陶碗为水波纹。陶罐、陶碗的出土也透露了战国时期邦国族民的生活气息。

 

 

图片4.png 

4:唐代“崑山片玉”石磨,现收藏于惠州市博物馆,为市博物馆“镇馆之宝”

 

4.“崑山片玉”石磨(图4)。1954年建造花树下水库时在银屎坑取土筑坝时出土,为唐代器物,与石磨一起出土的还有唐代的碗等器物,现收藏于市博物馆,为市博物馆的“镇馆之物”。石磨为红砂岩质地,浅铁红色,形制与现代石磨相似,最宽为45厘米,通高30厘米,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半部为圆柱形,外壁中饰一圆形方孔钱币状浮雕,上阳刻对读“崑山片玉”四字,下半部有磨心、磨齿和凹槽。石磨制作精细,纹饰流畅,艺术性较高。出土的石磨虽属唐代,其时梁化已撤郡,但隋唐时代梁化旧城生活亦可见一斑。


 

 图片5.png

5:梁化屯沙公岭战国时期遗址

 

5.梁化屯沙公岭战国时期古遗址(图5)。梁化屯沙公岭坐落在梁化盆地的南面,梁化河在它的背面自东西流过。沙公岭是直径约200米的小山岗,相对高度约10米。1975年,当地群众在该地垦荒时,发现战国时期的蓖点弦纹陶瓿1个,南北朝时期的青釉瓮1个。1984年,县文物普查组在该处附近发现有东汉时期的墓砖和春秋至秦汉时期的云雷纹、米字纹、方格纹、水波纹等多种几何纹饰的陶梁化屯沙公岭战国时期的古遗址及其出土的文物,为秦军屯兵梁化之前和之后的历史提供了佐证。

  

 

图片6.png

6:梁化花树下战国时期至唐代遗址

 

6.梁化花树下战国时期至唐代古遗址(图6)。花树下坐落在梁化盆地东面的丘陵地带。1955年春,在花树下水库工地的柯木山、观音山、桐子岭、银屎坑、油麻排等地分别出土有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唐代的遗物。1956年春,省文物工作队曾到该处调查发掘,并在水库主坝西北约100米处,采集到方格纹陶片10件,绳纹陶片2件,米字印纹陶片1件,残石器3件;在银屎坑发现唐代石磨一座;在柯木山发现饕餮纹铜鼎一个,汉代陶罐一个,板岩磨制石杵1件,该石杵器身为椭圆长条形,长14、宽3.4、厚2.7厘米,全器磨光,侧缘呈钝棱,上下端均磨光;陶钵1件,该陶钵通高9.2厘米,口径11厘米,为灰色硬陶,器身满布方格印纹,腹部线纹相同;陶缶1个,该陶缶通高13厘米,口径15.2厘米,为灰色软陶,器身满饰方格纹;陶纺轮1个,为灰色硬陶,扁圆形,中央有穿,火温较高,表面留有轮旋痕。花树下出土的文物,数量多,时代跨度大,凸显了梁化古国、古县郡核心区的重要地位和历史文化传承的久远。

此后,梁化亦相继陆续出土发现一些古代文物。2014年3月,又在梁化屯发现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小石锛、周朝时期陶器、唐宋古钱和一些明清时期的瓷块等。相信今后还将会不断有更多、更重要的新发现。

综上所述,显而易见,梁化从新石器时代人类的衍传到缚娄国的建立,再到古县、古郡建制的发展,是一脉相承、互为因果的。在立足于大量史实的基础上,只要用联系的观点,辩证地分析梁化隋以前的建制发展,就不难得出结论:梁化在建县置郡之前,就是缚娄国的诞生之地、立国之都。   

此文新修定于2024426   

 

 

 

 

 

 

 

 

 


作者简介.jpg

 

周汉光.jpg

 

 

周汉光广东省惠东县人。曾任惠东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对岭南地方历史、民俗风情、寺庙祠堂、古民居、客家方言、民间文学以及客家美食等做过系列调查研究,相应发表了几百篇文章。其中“宗教民俗”和“四大传统节俗” 系列散文分别获评2015年和2016年度“惠州民间文化优秀成果奖”。著有《实用文书和诗文选编》《古郡风韵说梁化》《风情雅韵》等作品集,其中散文集《古郡风韵说梁化》分获“广东省第八届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三等奖和“2017年惠州市民间文化优秀成果新圆奖”。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