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惠州西湖名扬天下,为了更好地赓续传承惠州历史文脉,将西湖打造成靓丽的城市名片,惠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本会邹永祥、林惠聪编撰了《惠州西湖大事记》,于2021年12月印行。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惠州西湖,即日起,本号将以专栏形式连载此书,以飨读者。由于此书的编写参考了大量的书报档案,因此连载结束时会附以主要参考书目,谨此说明。
惠东县溪美村的清代惠州西湖壁画
惠州西湖大事记(六)
五、清 代
清顺治三年 1646年
二月 归善县发生兵变。明军前任参将车任重与新任参将有嫌隙,暗中鼓动中军罗昌,联络农民军陈耀等,聚众数万人围惠州府城,放干西湖水为战场,挖掘南门地道攻城。守道、知府等率兵抵御。至六月,巡抚调援兵至,惠州解围。
清顺治七年 1650年
惠州副将李明道修复西新桥堤,又修复甘公堤,筑石桥。
清顺治十三年 1656年
五月 惠州大水,淹至府署头门外,舟从水关口城垛出入,西湖、十字街俱可行船,百官池岸上水深约2.2米。
清顺治十五年 1658年
惠州大水,淹没府城西门城墙雉堞4日,舟从城上出入西湖。
清康熙元年 1662年
屈大均作《题惠阳叶氏园》五首,其四云:“九月银鱼出水长,银鱼风起水泱泱。银瓶汲取姚坑水,来煮银鱼香复香。” 屈大均是广东番禺人,明亡削发为僧。著有《广东新语》《翁山诗外》《道援堂集》等。诗颇负盛名,与陈恭尹、梁佩兰合称“岭南三大家”。康熙年间曾多次作客惠州,与叶维阳、叶维城、陈恭尹、王煐等往来酬唱,留下《绿绮琴歌》等诗作颇多。
清康熙三年 1664年
惠州知府朱赉修拱北桥。
清康熙五年 1666年
五月 惠州府同知范有朋疏复公卿桥的穿城水道。
夏 惠州知府朱賚、归善知县连国柱采纳惠州人叶维阳、骆鸣雷等建议,用灰砂合土樁筑平湖堤百余丈,以固堤防。
清康熙九年 1670年
钟明进任惠州知府至康熙十七年,先后修合江楼、清醒泉,募建古榕寺。
清康熙十四年 1675年
镇南王尚之信在广东随父尚可喜佐理军事时过惠州,捐资重修六如亭。
清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
惠州知府吕应奎修平湖堤。
清康熙二十三年 1684年
五月 惠州知府吕应奎令疏通西湖至公卿桥的穿城水道。
十月 惠州府、归善县官绅认为刘国轩此前在飞鹅岭“建台开堑”,是破坏府城“来龙入首脉”“不利于当事”,因此捐资填平飞鹅岭台堑。
是年 归善县知县佟铭将栖禅寺移建于泗洲塔前。光绪初重修;1937年比丘图讯修复。
是年 惠州知府吕应奎奉命捐薪在黄塘建西湖书院,又称“义学”。后废。
清康熙二十四年 1685年
惠州知府吕应奎等于元妙观及归善县城东门、南门、东坡亭、城隍庙等处附近,分别建造兵房共350余间,占用民房的驻军还屋于民。
清康熙三十年 1691年
十一月 归善县知县佟铭为永福寺修正殿,做山门,建殿房3间,廊庑10间;又题额“鳄湖”,撰书《永福寺记》刻石,置寺田若干,召僧主持。
清康熙三十三年 1694年
惠州知府王煐购黄塘叶氏废园及“义学”地基,建堂舍24间以及亭、榭、台等,作为讲学习诵之所,复名“丰湖书院”。王煐是直隶宝坻(今属天津)人,康熙二十八年四月至三十四年任惠州知府,在惠修治湖山,振兴人文,人称“贤太守”;有《湖上送春》等诗500余首,结集《忆雪楼诗集》。
未完待续……
编撰者简介
邹永祥,历史学副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会员,惠州市文化智库专家顾问委员、惠州市非遗评审专家组成员、惠州学院惠州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第一、三届惠州市社科专家库成员。
历任惠州市(县级)文工团二胡演奏员、惠州市(县级)博物馆副馆长、惠州市(县级)文化局副局长、惠州市惠城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惠城区政协第二至六届文史委员会主任,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理事、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地方志学会理事、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惠州市文联主席团成员、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三、四届主席、惠州市文化顾问、“惠州民间文化网”和“惠州民间文化”微信号总编辑。
主编或参与撰写《惠州志》等地方文史著作52部,发表文章430多篇;编辑、审改文史论著155部。著作获省级以上单位和国、省级专业协(学)会的学术成果奖24项,市级学术成果奖和五个一工程奖6项。
编撰者简介
林惠聪,广东省惠州市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化网”和“民间文化”微信公众号总编辑。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红豆》《嘉应文学》《小小说月刊》《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惠州日报》等报刊。《猫的故事》入选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2020安徽版)。出版散文集《遥远的梦》《如此缘分》,与邹永祥合作编写《惠州西湖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