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惠州西湖名扬天下,为了更好地赓续传承惠州历史文脉,将西湖打造成靓丽的城市名片,惠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本会邹永祥、林惠聪编撰了《惠州西湖大事记》,于2021年12月印行。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惠州西湖,即日起,本号将以专栏形式连载此书,以飨读者。由于此书的编写参考了大量的书报档案,因此连载结束时会附以主要参考书目,谨此说明。
张小明摄
惠州西湖大事记(四)
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
惠州知府甘公亮建落霞榭(在今百花洲)。
是年 小榜山的清醒泉因甘公亮汲饮后说“此泉不入世味,宜名清醒”而得名。明代魏浣初称此泉“深不盈尺,弗分冬夏,裕如也。色如璧玉,味若琼浆,较他泉为特重,藏经旬如新汲”。清人称此泉“大旱,百人取汲不竭”。
是年 甘公亮在丰湖重修甘公堤,堤上筑圆通桥。
明嘉靖五年1526年
广东提学副使欧阳铎等奉敕在崇道山建孤忠祠,祭祀“靖难之役”中不屈冤死的山东监察御史、惠州人王度。
明嘉靖九年1530年
大理寺丞曾守约夫妇葬于浮碧冈。浮碧冈即浮碧洲。水涨难没,俗称浮龟地,亦曰龟峰,宋湘称为湖中胜处。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
知府史立模将西湖准提阁山的元公祠(祀周敦颐)改为崇道祠,以罗从彦配祀周敦颐。山名因此称为“崇道山”。
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
惠州卫指挥石鼎利用职权,强占明月湾为家人卜葬之地,又围筑湾前湖面为私家鱼塘,引起公愤。惠州知府李玘、推官方邦望顺应民意,判令石某迁走坟墓,并“罚移塘壆土筑平湖堤”,恢复了明月湾原貌。
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
孤屿亭改建为点翠洲亭(今留丹亭)。
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
惠州知府李圮、郡人潘维藩、林继德捐资建复湖光亭(在今红棉水榭),至清雍正年间尚存。潘维藩是归善县人,历任英德知县、黄州通判。
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
冬王守仁门人薛侃到丰山永福寺讲学两年多,“学者闻风而至,接引不倦”,从学者百余人。薛侃在惠州写有《水帘飞瀑》等西湖诗。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
惠州知府吴至在鳄湖西的古榕山建古榕亭,后废。嘉靖三十六年惠州通判吴晋重建。崇祯五年(1632)惠州推官吴希哲改建为古榕寺,后废。1935年中山大学第二模范林场在此建苗圃。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
一月 是年印行的《惠州府志》(姚良弼修、杨载鸣纂)称:“归善自初一至初六于西湖为龙舟竞渡,费用甚巨,然有禁即止,不常为也。”
三月 《惠州府志》(姚良弼修、杨载鸣纂)称:“朝拜会。归善三月二十七日,郡中有所祈祷者皆会聚,自玄妙观沿街拜至东岳宫,装扮杂戏为乐。”
是年 惠州通判吴晋捐俸助监生姚浤修西新桥。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
惠州通判吴晋在元妙观东面建澄心亭,清雍正年间尚存。后改为崇报祠,再以后废为民居。
是年 惠州府推事陈谨作苏祠诗,刻石立于永福寺。陈谨进士第一,素有文名,其诗碑今存元妙观。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名僧真空和尚由罗浮山到惠州永福寺寄食,与县人叶梦熊、叶萼交情深厚。次年被迎入广州,说法光孝寺。
是年 惠州府奉诏变卖废寺观田土,永福寺等寺僧逃走,寺空。
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
惠州才女孔少娥作《游西湖》诗云:“西湖西子两相俦,湖面偏宜点翠洲。一段芳华描不就,月弯宛转似眉头。”孔少娥丈夫刘少唐也是惠州名士,善乐律和历法,是年曾捐巨金筑归善县城。
未完待续……
编撰者简介
邹永祥,历史学副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会员,惠州市文化智库专家顾问委员、惠州市非遗评审专家组成员、惠州学院惠州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第一、三届惠州市社科专家库成员。
历任惠州市(县级)文工团二胡演奏员、惠州市(县级)博物馆副馆长、惠州市(县级)文化局副局长、惠州市惠城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惠城区政协第二至六届文史委员会主任,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理事、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地方志学会理事、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惠州市文联主席团成员、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三、四届主席、惠州市文化顾问、“惠州民间文化网”和“惠州民间文化”微信号总编辑。
主编或参与撰写《惠州志》等地方文史著作52部,发表文章430多篇;编辑、审改文史论著155部。著作获省级以上单位和国、省级专业协(学)会的学术成果奖24项,市级学术成果奖和五个一工程奖6项。
编撰者简介
林惠聪,广东省惠州市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化网”和“民间文化”微信公众号总编辑。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红豆》《嘉应文学》《小小说月刊》《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惠州日报》等报刊。《猫的故事》入选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2020安徽版)。出版散文集《遥远的梦》《如此缘分》,与邹永祥合作编写《惠州西湖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