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海,是蜚声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它东临红海湾,西倚大亚湾,被誉为惠东县“稔平半岛”上的滨海明珠。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古城,至今仍然是如此的古朴典雅,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来到这里,雄浑的钟声,飘逸的渔歌,古老的城楼,把游人带回遥远的年代…… 相传元末明初,大亚湾一带盗寇猖獗,民不聊生。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花都司来平海修筑城池,以御寇抚民,卫边疆社稷。古城形似一只燕尾古钟,故又有“钟城”之称。据《归善县志》记载:古城城周五百二十丈,高一丈八尺。只可惜,由于世间的劫数,城墙几乎荡然无存,仅剩下一道残基而已。然而,古城的东、南、西、北四个城门楼还保存完好,仍不失当年的风姿。近年,当地群众和旅港同胞出于对桑梓的爱心,又把它修葺一新,古城楼更显得熠熠生辉。 如果你站在城内十字街的中央,四个城门楼便收入你的眼帘。十字街的两旁仍保留着一排排古老的民居住宅,这些建筑虽然有点残缺陈旧,然而,它却象一幅立体的画卷,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板石凿成的“门企”,朱漆的大门扇,雕龙画凤的飞檐,光滑而带点凹面的门墩。进门有一道涂上大红油漆的屏风,屏风后一个方圆丈许的“天井”,天井两旁各有一个“耳房”,天井的后面则是接待客人的大厅了。大厅的正面悬挂着祖公的画像,上端一个神坛,安置着佛子、观音的塑像,时时可见那儿烛光熠熠,香烟缭绕……这一切是那样的和谐得体,那样的幽寂而隽逸。顺着十字街往南走,便是“正南门”了。据传,南门是神圣的“天子门”,门中横卧着一块隆起的石头,谓之“奠基石”。城内的人“仙游”了,棺木不得从南门经过,否则,就有违戒律,被世人唾骂一辈子。 过了正南门再往西走,一座金碧辉煌的庙宇就会呈现在眼前,这就是别具一格的城隍庙了。相传它建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后来在“史无前例”的岁月中,由于世人的无知,把它破坏得片瓦无存了。90年代初,热心的海外赤子捐助巨款又将它拔地重建。这庙建筑精美,结构奇特,昭示了华夏民族的能工巧匠们的聪明才智,无不令人叹而观止。令游人更感兴趣的是镌刻在石柱上的楹联—— 善恶难瞒不必阶前多叩首 瑕瑜了彻岂容台下细摇唇 ? 暗室亏心未入门已知来意 伤天害理纵烧香难免前非 ? 为人果有良心初一十五何用汝烧香点烛 作事若昧天理三更半夜须防我铁链钢叉 ? 但愿回头便是岸 何须到此悔前非 当你从庙内庄严肃穆的氛围中踱步走出的时候,一定会被庙宇左边的那座六角亭所吸引,这亭高达二丈余,三层结构,每层的檐周上都雕塑着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故事,叫人啧啧赞口,如果逢上庙会或元宵等民间节日,塔亭对面的戏台上会鼓乐声声,一出出西秦、白字、正字等传统戏剧在这里焕发出新的生机。 平海古城可谓是一个“寺庙之城”,城里城外,到处寺庙林立,星罗棋布。叫得上名字的就有:城隍庙、谭公庙、关爷庙、张飞庙、包公庙、阿妈庙、园潭庙、国皇庙、龙王庙,还有龙泉寺、榜山寺、狮岩寺、普照庵、白衣庵、铁炉庵、东庵、西庵、觉莲庵、觉明洞、大王宫……纵然你是一个天下最虔诚的佛门信徒,也无法走遍这一块块胜地名山。 古城依山傍海,景致旖旎,古城内的平楼烟景、江天晴雪、古渡渔灯、龙泉听梵、魁阁梅英、岳涧清流、龙山耸翠、孤舟钓月、榜山秀色、星海联珠等十大景观更似璀灿的星空,闪烁着民族文化的异彩奇光。 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然而,古老的遗风却与古城并存,永世不衰。当夜幕降临,游人下榻在这里的时候,常常会有一阵阵悠扬的鼓乐声把你从睡梦中惊醒,次日方知是城里人娶亲送嫁。 平海城流传着一句俗语:“无钱莫嫁女”。昔时,新娘出嫁坐着花轿,头戴凤冠,身披“园肩”,手戴银链,脚系银镯,胸前系着园镜、通书。凤冠上插满银簪,少则几十支,多则上百支;园肩上饰着星光闪闪的“贴金图案”。真是从头武装到脚,通身珠光围绕,那排场气派敢与戏台上的豪门公主媲美! 如今的新娘出嫁已经不坐花轿了,所代替的是时髦的摩托车、小轿车,穿戴的是西式短裙、项链金表,过去的“凤冠”、“园肩”只是历史的记录了。然而,胸前仍少不了系着园镜、通书,上车时还要“撒盐米”,以祈求如意平安。据传,这是古时桃花公主与周公元帅斗法的故事所沿袭下来的习俗。 新娘被接到男家后,八音齐奏,吹吹打打把她送入洞房。此时,一出“抢床果”的喜剧马上开演:新娘把预先准备好的枣子、莲子、榄子等果子撒在床上,让一帮男孩抢拾戏嬉,以意“早生贵子”的兆头。 古城民间节日的活动尤为丰富多彩,每逢春节、元宵、三月三、端阳、中秋都要闹得不亦乐乎。元宵的“闹花灯”、三月三的“摆戏台”、端阳的“赛龙舟”,中秋的“拜月会”……无不带着浓厚的地方色彩。“闹元宵”可说是平海古城最盛大的节日活动。少男少女踩着朦胧的月色到菜园里“偷青”,家家户户挂上“彩灯”……更为精彩的莫过于民间舞蹈“鲤鱼追春"和“五凤朝阳”了—— “鲤鱼追春”是民间众多“鲤鱼灯舞”中的一朵奇葩。它以表演细腻、逼真、招式变幻莫测和浓厚的粤东沿海地方特色赢得了声誉。其表演内容极为丰富,什么鱼跃龙门、观音坐莲、金鱼吐珠、按角摩沙、搭脚抢舌、三上三下、大谢小谢等等,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接鞭炮”的场面更叫人惊心动魄。一排排一串串的鞭炮在紧锣密鼓中点燃,不停地朝鲤鱼上掷去,鲤鱼们在硝烟弥漫的“枪林弹雨”中翩翩起舞,时而似腾云驾雾,时而似神龙戏水,观者无不目瞪口呆。 “五凤朝阳”是平海古城独特的艺术品类,它把民间舞蹈与地方戏曲融合一体,形成了“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的艺术风格:在欢腾的乐曲声中,一对“引凤仙”(金童玉女)带着“五凤——凤凰、鵷雏、大鹏、孔雀、野鸡”相继登场。金童玉女头扎方巾,身着武服,一手执仙帚,一手摇金钱,边唱边舞;玉女手持一束牡丹花,旦角打扮,配合金童引动“五凤”表演,穿大街走小巷,一派娱乐升平的景象。 来古城观光的游客,不管是来自冰天雪地的塞北,还是来自风沙飒飒的黄土高原,或者来自四季如春的江南水乡,来自灯红酒绿的罗湖河畔,都不必为不懂当地语言而犯愁。这里由于独特的历史渊源与地理环境的造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军声。它把北京话、粤语、潮汕话、客家话等多种语音融汇一起,似一部多功能的“语言电脑”,对哪一种语音都能对答如流。如今粤东一带流传着的“学会平海话,能走遍天下”之说并非言过其实。 …… 古城的人把古城的风采引为骄傲和自豪,然而,时代的哨音已经催醒了他们跃身而起,把睿智的目光投向了海洋,投向了世界……游客们不是在饱览了古城的风光之后,到正被古城的人开发成新城区的平海湾海滨浴场去接受大海的拥抱,去享受歌舞厅里现代摇滚舞蹈和卡拉0K带给你无限的温馨与乐趣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