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甜甜的惠州
作者:王师式    来源:    日期:2021-02-10 09:11:54

 

年青的时候我在北方工作,因工作需要,跑过不少地方,对于各地文化习俗,饮食习惯多少知道一些。国人有句名言:“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我想这只是十分笼统的说法,落到实处往往并不都是如此。但是大陆最南端,家乡的惠州,习惯甜那是实打实的。惠州饮食文化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而“甜鲜”恐怕是画的底色,或者是显目的色块。

民国时期的惠州,你走进城区,似乎空气中无处不是弥漫着糖的分子,甜滋滋的。当你在热闹的市街上行走,往往就被一股浓冽的甜香所牵引,不由自主地来到汤圆的面前。汤圆当街就摆着一只近一米直径的大铜锅,锅里满满一锅黏稠糖浆鼎沸着、锅里飘浮着一锅汤圆,晃着酱色的精光。一股特别的焦糖甜香浓冽逼人,让你口舌流涎欲罢不能。当你坐下来,伙计就会从滚烫的糖锅里捞起,给你送上一客用一只精致的也加一碗清淡的糖姜汤。你起一个汤圆端详,在你眼前的彷佛是一粒大号晶莹的琥珀宝珠,正是珠圆玉润流光溢彩让你目光流连难舍,谁不知道汤圆是糯米粉制作的,但经过浓稠的糖浆反复熬煮以后,似乎起了化学变化,一口啖之,表面一层甜香控口,有皮感,圆润有嚼头;再咬一口,乳白得像乳酪倾泻,香糯绵软。这一层虽是清淡,但尝了柔韧香甜外层之后,就像国画中留白,是恰到好处的神来之笔。再啖一口直达汤圆的中心,这是高潮,这是俗语说的“馅”,虽然不外乎炒熟的芝麻花生粉和糖,高档的汤圆据说还加入鸡油、桂花或玫瑰花酱调制。滋味甜香,润滑味感独特,直达顶峰。当你吃完四个汤圆,静默片刻,舌头在口腔里转一转,舔一舔唇齿,回味先前各层次的滋味和感觉,然后用那碗糖姜汤清清口,甜中微辣剌激着舌中味蕾神经,顿觉清新。你会感到那是有层次、有节奏、有频率、有跌宕起伏、不同寻常的以甜为主旋律的一曲味觉乐章。

著名学者易中天说得好:“方言和风味小吃是一个城市文化特征最明和最容易把握的外部标识,如一个人的脸一样。” 惠州的小食和甜品还有很多,构成了以甜为基调的氛围和基础。这些小食之所以有名,而且历史延续不断,这是由当地的环境和物产所决定的。惠州盛产甘蔗,也是盛产土糖的地方。民国时期,虽然己经有了近代工业所生产的白糖,也为一般百姓所憧憬,并称之为“洋糖”或美其名为“冰花白糖”,但惠州那些小吃几乎都是用当地出产的土糖。没有土糖就做不出那种味儿的小吃。土糖那特有的焦糖的甜香味是白糖所没有的,土糖是那些小食的灵魂!

这些土糖还可当药用,有益气,缓中,助脾化食,补血破淤等功效,还有散寒止痛的作用。惠州人偶遇风寒水冷,身体不适;妇女因受寒体虚所致的痛经或产后虚弱,喝一碗土糖姜水在那缺医少药的年代是普遍现象,而且往往效果很好。

这些土糖由甘蔗制成。甘蔗在惠州到处可见。甘蔗除了榨糖也是水果和小食。两江汇合处的西枝江两岸,那时有很多果栏(水果批发店)。大多果栏门面向着大街,后门对着河岸的码头。这时在水面上云集着大大小小载着满满一船船甘蔗,争先恐后埋(靠)岸向果栏送货。而果栏的门面,小贩们你拥我挤,川流不息。提上来的甘蔗一转手又到一班急着要货的小贩手里。小贩肩托一捆捆甘蔗,离开果栏,到城中各处。有的没走多远就撂在街边路面,吆喝着向行人兜售了。在暑天,喉咙里冒烟,到处有清榨甘蔗水的小,买一杯现榨的甘蔗水,落肚酣畅淋漓,从嘴边直到屁股眼一直甜爽到笃(底),你会不由自主地用手甩一甩脸上的汗渍,大叫一声痛快;又或许找个阴凉的地方歇一歇脚,在附近小摊档里买上一节甘蔗,一口一口慢慢地嚼,有滋有味地享受着慢生活的乐趣……有如坡公一句诗: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闲如啖蔗。

喜欢博弈,争个你胜我负大概是人们如生俱来的的天性。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大西北的时候,去过一个十分偏远苦寒的农村。那里几乎什么都没有,但人们还是用自家鸡下的仅有的几个蛋煮熟了与人碰撞论输赢,玩得乐不可支。惠州盛产甘蔗,自然也就衍生出一种叫“破蔗标”的游戏,民国时期非常盛行。

在街市边沿,人群没有那么密集的地方,蔗档旁围了一大群人,一阵静默一阵哗然惊呼或惋然叹息,这多半是破蔗标。破蔗标可以是对方,也可以多方。从蔗档里买一捆甘蔗,按惯常规矩分先后。当先的在一捆甘蔗中挑出一根,蔗头着地,蔗尾端朝上,在蔗尾部位切出平整的断面,用蔗刀片压住断面,让蔗立稳不倒,刀片由右向左缓缓往前移动走刀,当刀背走到断面中间,让刀锋朝上、刀背朝下压住断面不动,稍一凝神屏息然后一反手,刀锋向断面往下砍去,恰如破竹,但如破竹那样从上到底裂成两爿甚为罕见,大多只削出一条长长的一段蔗皮——蔗标,空刀也是常有的事。把削出蔗标的一段截去传予下家,如此往复直至那捆蔗破完为止,以获得蔗标长短论输赢。当然,也与任何其他博弈一样,并不那么简单,胜负同时取决于技巧〔包括力量〕、算计和运气。

一般是输者出钱,赢者白食。但白食也消受不了那么多,于是往往观者也可以分一杯羹,皆大欢喜。特别是小孩就特喜欢凑这个热闹,所以这个游戏是很有人气的。

蔗也与糖一样,通常又是民间相互馈赠的佳品。蔗虽价廉低贱,但寓意美好,你可以鄙视甘蔗的轻薄,但谁也不会拒绝甜蜜和节节高升。旧时清明节,惠州每个家庭都会挑了箩担翻山越岭扫墓祭奠先人。箩担里除了纸宝香烛、三牲祭品,另外就是削得整整齐齐一尺来长的一堆腊蔗。在墓前祭扫时,如果不远处有其他外人,就称他们为打“吊望”。惠州人总是善意待人,吊望大概理解为在远处参与凭吊自己的先人,于是大人就会叫孩子送上一节蔗表示感谢。

甘蔗又常常是菜肴和营养汤水的重要佐料,并有食疗和保健的功能。比如惠州有句俗语“六月狗,碇走”,说的是惠州人特嗜狗肉而且与众不同,大热天捉狗烹狗,把狗肉奉为最具特色的佳肴。而其他人吃狗肉一般是在冬天。这种狗肉要用竹蔗为佐料,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惠州人的口味习惯,又能除腥臊,另一方面也为了平衡药性。味道特好,药效明显,是食疗佳品。

昔日惠州不只是闹市通衢即使在背街窄巷、人迹僻静处,同样漂浮着蔗和糖的因子。蔗的摆卖无处不在,那些流动小贩叫卖声不断。“枸杞头,罗汉果,清凉去湿火!”或者是“毛根竹蔗水,祛燥润肺又爽嘴!”又或者是山水豆腐花以及一种敲着清脆响器“扁扁哆”的糖食(用糖稀和淀粉反复揉制而成,类似北方的关东糖)的叫卖声。清亮、悠扬、悦耳有歌曲韵味的吆喝,像来自青萍之末的一缕清风,凉爽爽的,甜滋滋的。现在想来,和北京著名相声桥段叫卖声好有一比。

按物质变精神的理论。因为甜太普遍太常态了,“甜”深入骨髓溶入血液,在惠州人的意识形态深深烙下了“甜”的烙印。不像其他地方人,没胃口就说不香、不酸就是不下饭,不咸就是没味,不辣就是没劲。而惠州人直到现在说这菜芯好就说这菜箭甜甜的;惠州人喜饮汤,这汤煲得好就说鲜甜甜的。惠州有一句俗语“肉无放盐,煲死都无甜。”当然盐是天下第一味不可或缺,但惠州人追求的味觉境界是甜,与糖未必扯上关系。

旧历新年之前有一个大节日叫小年,也就是仅次于年的节日——灶王爷升天。人们视灶王爷为上天派到这一家庭的大使、钦差大臣。升天就是回去述职,要向上天汇报这个家庭的点点滴滴。所以这家人不敢怠慢:打扫清洁,重整神位,更新对联,设置丰盛的送行宴,竭尽奉承,周到侍候,是希望灶王爷向上天多说好话,为这家庭争得更多好运和福祉。按旧时惠州人的思维,饯宴当然是以甜为主打,汤圆不能少。但特别一提的是,每个家庭都要有刚从蔗地里拔出来的两树甘蔗,必须须眉不损,绿叶婆娑,青葱水灵,放在灶王爷神位两侧,其寓意是升天阶梯,让灶王爷一路甜甜蜜蜜,欢欢喜喜,节节升天。一切摆祭原封不动,待到灶王爷回位再重新焚香膜拜,接风洗尘,才算结束。这是其他敬神祭祀所没有的。

惠州甘蔗一年四季不断。甘蔗通常有三种,黑皮蔗、腊蔗、竹蔗。前两种当水果食用。其中黑蔗最好,清甜可口,纤维短,肉质绵软;腊蔗纤维略粗,肉质稍,但汁多价低,作为水果销量最大,且挺直秀长,“破蔗标”最合适。竹蔗较硬,但甜,主要榨糖用。竹蔗在市区里也常见,因为惠州人认为竹蔗更有药用价值,可用来煲汤水或做烹调的配料。前面说狗肉及食疗等就是用竹蔗。竹蔗作为榨糖用蔗,较贱生,旧时在各种甘蔗品种中种植面积最大,但单产较低,后来逐渐被另一高产品种所代替,那就是木蔗。但从人文的角度也不能完全替代,所以至今市场上还到处有卖。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