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谈谈平海城的地域文化
作者:王宏宇(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21-01-17 21:05:21

 

惠东县平海城创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七年(1394),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城内保存了完好的明代城门、街道及大部分明清的民居,保存了所城特有的风俗文化及“军声”这一颇具特色的语言文化。这些都是我们研究明代军事制度及所城文化的最好实例。19912月,平海被省政府公布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

 

一、平海所城的设立

平海,地处惠东县最南端,东靠红海湾,面临南海,这里历来是海防军事重地和惠州南部地区海运的进出口咽喉。

14世纪日本南北朝,在混战中失败的武士,流为海盗,于我国沿海一带进行走私,杀人抢掠,给中国明朝政府造成严重威胁,被称为“倭寇”。为防备倭寇的入侵骚扰,明政府于沿海一带设立卫所。洪武二十七年“备倭都指挥使花茂奏立碣石卫于海丰……又于归善海滨平海立平海守御千户所……皆隶焉”。碣石卫、平海所是一种海防军事单位,它们有别于内地的卫所,这些卫所一般不随军出征,在千户所字前加“守御”两字,近似于现代的边防部队或卫戌部队。沿海卫所的任务主要是戌守海疆、防倭剿盗,“无事则巡徼,遇寇以火船薄战快船逐之。”守御军实行屯田制,“自红牌制兴,其后立法渐密,大率卫所军士以十分为率,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军士轮值守城或屯种,即使遇到征调,“征守军亦得承屯田”。

 

二、平海所是一种军事地理单位

封建社会,按规定,县城一级以上的行政单位方可建城设防,但为了军事上的需要,亦可在一个边防或军事要地设置城池防御。明代初,元朝统治者被逐回长城以外,他们经常侵犯边境,沿海一带又有倭寇患海疆,因此明政府于这些地区设立了大量的卫所,创建了大量的卫城、所城,至今还有保存名称的所城如平海所城、崇武所城。

平海所是一个军事地理单位。它不隶属境内的行政单位归善县管辖,而是直属碣石卫管辖。它有自己的官制、城池、屯田,就象现在的某某军区,某某军、师、团,某某军垦农场一样不归属地方管辖,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单位。

“明代的军事系统的都司(行都司),卫所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也是一种地理单位,负责管理不属行政系统的大片明帝国疆土”。

卫所制这一独立于行政管理系统之外的现象持续到清初有所改变。康熙“五十六年奏部文,卫所屯民准以军籍入学”,即卫所子弟准许入地方学校。不久,雍正八年(1730),卫所彻底取消,“庚戊年(即雍正八年)卫所奉裁,归民籍。”

平海所作为独立的军事地理单位延续到清雍正末年。“雍正九年,总督郝玉麟疏称,平海所地方丛山大海,最易藏奸,并无文员弹压,应将该所裁汰,改设巡检司以资巡辑。”此后平海归地方行政机构归善县管辖,设立平海巡检司。虽然城内驻有平海营,也只是作为地方驻军,平海城已不是专属的军事地理单位。也就是说平海所作为一种军事地理单位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

 

三、平海所城文化种种

1. 所城建城表现的传统都邑建筑文化

平海所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所,也就是守御千户所,它不同于惠州卫的前中后等所,如惠州卫后所它只是驻扎于惠州府城某个地方(现在的后所街)。而平海所有它自己的专门驻扎地,也就是“又以岛夷之患”所增设的广东沿海卫所的平海城。所城创立伊始,就以“城”而表现出来,它既是驻军之地,又是一座城。所谓 “城”,辞海释义为“旧时在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墙垣,一般‘内之为城,外之为廓’”。“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吴越春秋》)。平海所城的创立,按照中国古代传统均衡对称的筑城原则,以南北中轴线为走向布局,以十字街为中心,分东西南北若干横直街衢。城墙的布设完全按照都邑设施,设有城门(楼)、瓮城、女墙、窝铺等,城内建有卫城之庙城隍庙。因城形似燕尾钟,故又俗称钟城。特别需指出的是,城门的开设为九门,除了四个正门外,还包括东门“钟百”南面的一个侧门,南门两侧的四个隐形门。“近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径九纬,经深九轨”。(《周礼考工记》)。从考古资料纵看中国历代帝王宫城,大多都是开九门,无不显示帝王“九天”的崇高地位。北京现存还有永定、右安、左安等九门。平海城建九门,从这里可以看出创建者的“筑城以卫君”的忠君思想。

2. 平海城的民居建筑文化

“任何文化都是民族的文化,它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文化载体,即民族和人口迁移。移民一则造成文化传播,二则使不同地域文化发生交流,形成新文化,推动文化向前发展,故移民在文化形成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移民素质,源地、迁移时间,路线和分布,又影响到一个区域的文化特色。”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安徽凤阳人,元代至正十二年(1352)参加了郭子兴红巾军。元末红巾军主要活动于江淮,陈友谅军活动于江西与湖北一带,张士诚活动于江苏浙江一带。这些起义军或军阀割据势力后来均被朱元璋吞并、击败或招降。朱元璋正是依靠这些军兵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了明王朝。

明太祖为了巩固他的统治,在全国建立了大量的卫所,派兵驻扎。笔者查阅了明嘉靖版《惠州府志兵防志》书中记载的平海所的正千户、副千户、镇抚、百户共11人,除了百户曾良誉1人为广州府东莞人,其余10人都是来自江淮、江浙、湖广,占军官总数的90.9%,其先祖多数都是已在明初任职于平海所,他们的妻小随军移居平海所。又由于明代实行军队世袭制,他们在此成家,此后世代遂成为平海人。“杨勋公大明洪武十七年(疑为二十七年之误)奉旨同花都师建设惠州府归善平海城,始开基落平海东门大街,坐北向南建设屋场也。”

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移民(官兵),携带妻小在所城建房居住,从而带来了原籍的民居建筑文化,融汇了当地人的民居文化,吸收了潮汕闽南的建筑文化,这些建筑表现有北方的四合院式,南方的三院落式,潮汕的四点金式以及客家的围龙式、殿堂式。屋门的结构形式有屋檐式(凹斗式)、檐廊式、门罩式。但无论何种形式,其屋檐高度一般都在3米左右(十字街两旁的民居尤为突出),屋面使用灰瓦,屋脊为船式正脊。这些都保存了明代建筑庄重古朴的遗风。由于平海位于海边,与海陆丰汕头等闽南语系人来往密切,因而受他们的影响较深,在后来的建筑工艺装饰上吸取了他们建筑的特点,表现在建筑材料喜欢使用青石料、黄绿琉璃瓦,风格上喜欢灰塑装饰屋脊,屋脊起大翘角,色调用红蓝黄大彩绘。这些闽南的建筑风格、工艺特色在城隍庙的建筑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3. 平海城语言文化——军声

平海城在明清两代,由于所具有的特殊的行政地域关系,导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语言,当地人称为“军声”。顾名思义,军声军声,就是由于长期驻军形成的一种声(语言发音)。它是以北方语言为基础,融汇了广州话、客家话、潮汕话的一种语声,因此流传有“晓得平海话,走遍全天下”的说法。

笔者访问了几位平海城老居民,请他讲几句平海军声,如纪念平海建城611周年,发音主要表现为北方音,夹杂了粤语音、客家音,闽南音较少。又如族谱两字,发言似zoupu音调较平;去榜山发音,去读作企,企的发音与用字均为闽南语,榜山读作bǎn sān,似普通话发音;再如普通话用语“你先去”,平海话也有说“你去先”,是为平海人使用了粤语的语法;又再如“拿锁匙”,读作“捡锁匙”,捡字为客家语用字。还有,就是在城中,由于某个街道的民居的来源不同,他们的平海话的发音又有所差异,特别是后来定居的平海人,如南大街25号刘姓,原籍潮州,祖辈于清代因任官平海,后落籍平海城,他们原来住在东门村刘屋,后又迁到南大街,他们的平海话潮州音调重,北门的林屋亦然。城中居民大多操平海军声,特别是落籍较早的居民。据说,北门杨屋军声就很有代表性。据平海人介绍,由于卫所原因,陆丰碣石人,福建惠安崇武人所讲的语言与平海城人所讲的相似。

上面讲到,明代平海所城是一个军事地理单位。城中驻军,军队官兵携带妻小,他们世代为军,很少与地方上的人们联系。这些不同地方的移民以官话(北京话)为交流语言,形成了一个比较固定的语音圈子。还有,明代实行军队世袭制,“卫制官员(指挥使、千、百户)以及他们的副职和旗(总、小旗)、军是以家庭形式世代居住卫所的”。“军士逃亡或灭亡后没有男性继承人……按察两司饬令原籍州县从该户名下按亲疏次序补一丁男携妻补伍”。这样形成了所城人员源地的固定性,因而形成了军声语言的延续性。即使是到了清代,小小的平海城除了驻有平海营官兵外,还设有平海巡检司及平海仓,这些机构人员构成了较大的官军界层,他们讲官话,因此也是平海军声形成的长期性的因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清代雍正末年裁汰“所”制后,平海人变为地方政府的百姓,平海城打破了卫所制所造成的与地方行政区域相对封闭的现象,所城百姓增加了与地方百姓的接触。随着商品贸易的发展,全国很多商人到平海经商开行建街,平海城建成了上海街、东莞街、顺德街,设立了广行会馆、潮州会馆、梅州会馆。他们在此经商,为了交往方便,他们发现军声是一种沟通他们之间一种最方便易懂的语言,因而他们也讲军声,使得军声充分显示了它在平海的生命力,因而得以长期保存下来,这就是军声形成的凝聚性。同时,在人们讲军声时,由于融汇了各自认为既能表达意义而又能被对方接受的语言,因此军声就形成了上述融汇了广州话、客家话、潮汕话的一种北方音。这种现象就如现在的某某军事单位,某某军垦、农垦单位,某某大企业,他们亦是来自全国各地,为了交往的需要,他们讲普通话,加上政府的推行,普通话就成了这些特殊地理单位的一种语言。

4. 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平海城保存下来的群众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这些活动包括有节令庆贺活动,歌舞,民间技艺。这些文化活动有的是全国汉民族共有的文化活动,有的则是保存下来的来自迁移地的个别地区的文化活动。

如平海城的节令庆贺活动有元宵闹花灯,三月三摆戏台,端午(阳)节赛龙舟,中秋节拜月会,这些节令活动都是汉民族共同的活动,这些活动项目光绪版《惠州府志》亦有记载。

而一些艺术活动就不是在大多地区流行,而是在部分地方流行。如“鲤鱼追春”就是一例,其活动内容:“表演者手擎精工扎制的鲤鱼翩翩起舞,其招式有鱼跃龙门、观音坐莲、金鱼吐珠、按角摩沙、搭脚抡舌、上三下三、大谢小谢等”。 此项活动与浙江的鱼灯舞大同小异。“相传刘基(字伯温)为推翻元朝的异族统治,暗地招募义兵,以舞鱼灯形式操习兵阵,每年春节各村相互邀请,到各村巡回滚舞。”此项活动应是卫所官兵从浙江屯兵平海时所传来。又如秧歌舞,本是流行于北京、中原一带,《惠州府志》、《归善县志》均未记载。此活动,除了在平海有保存外,惠州地区其他地方均无记载。我们可以说此项活动亦是卫所官兵从北京、中原传来。

“五凤朝阳”又是平海城独有的民间文化艺术。它把民间舞蹈与地方戏曲融为一体。其角色有引凤仙,牡丹仙子(金童玉女)和五凤(凤凰、鹓鶵、大鹏、孔雀、野鸡)、金童玉女。在锣鼓乐曲声中五凤在金童玉女诱逗下徐徐登场、边唱边舞,各展其技,造型优美。此项活动地方志并无记载,参阅《中国风俗辞典》“百鸟灯舞”条目,文中所记载的活动内容与平海的“五凤朝阳”何其相似。文中记载“是一种模仿百鸟生活的灯舞”。舞时用金鸡、白鹤、孔雀、彩凤青鸾、喜鹊、斑鸠、山鸡、麻雀等灯各一盏,春燕两盏,牡丹花两盏,以民间锣鼓和江南丝竹伴奏,由“金鸡报晓、凤彩牡丹……等七个片段组成,造型优美多姿,舞步轻快,表现了百鸟一天的生活情况,给人们以示吉祥喜庆”,这项活动流行于浙江青田一带。“五凤朝阳”与浙江的“百鸟灯舞”极为相似,很有可能就是当年卫所官兵传来,经长期的演变而成现在的内容。据《中国风俗辞典》载,原始百鸟灯舞已失传,如是这样,则“五凤朝阳”艺术很可能就是保存下来的“百鸟灯舞”的移民变异型艺术。

平海城现在保存了很多传统的民间艺术活动形式。如装扮历史戏剧人物的有“八仙过海”、“武松打虎”、“唐僧取经”、“李广出征”、“水淹金山”、“楼台相会”、“昭君出塞”、“方世玉打擂台”。又如艺术造型有“仙女散花”、“出水芙蓉”、“春花秋月”、“五羊开泰”、“竹马欢歌”等。1992年笔者有幸参加了平海人为庆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平海”的纪念碑落成典礼,亲见会后平海群众举行盛大化装游行。平海人那目不暇接的艺术杰作,使笔者陶醉于美的百花园中,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5. 热闹非凡的城隍庙会

平海人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城隍庙会。建国后,因各种原因,城隍庙会停办。改革开放后,平海人为弘扬民族文化,决定重新举办城隍庙会。城隍庙会每隔三年后,连续三年举办。1990年开始举办第一届庙会。1996年起为第二届庙会。庙会第一年称上元福醮。庙会于农历九月举行,时间57天,期间平海人举办醮会祭祀神灵。庙会结束前一天,要举行送神活动。平海依山傍海,平海人既送山神,又送海神。他们把山神抬送至山坳,把海神送到通往海边的路上。夜幕降临,僧侣们就开始做法事,念念有词,祈求神灵为平海人驱邪避恶,为平海人带来福寿康宁。最后一天是以祭礼为中心的民俗活动,称为社火。这一天最为热闹,平海人举办盛大的游行活动,游行队伍中,导以兵仗,其后是彩亭,金,杂剧和民间舞蹈(上述第4节所叙述的几乎都在游行队伍中),又以舞龙节目压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数条长龙随着矫健的平海人的舞动,翻腾呼唤,虎虎生风,象征着平海人奋进争上的精神。晚上城隍庙前戏台上,又有戏曲表演。平海人对戏剧欣赏兴趣广泛,粤剧、正字、白字、西秦、汉剧、潮剧、京剧、花潮剧都喜欢看。无论什么剧种,华灯高照,锣鼓开场,剧场里必定座无虚席,摩肩接踵。平海人欣赏戏剧兴趣广泛大概也是与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分不开,这也是平海人的独特之处。

 

注:

① 嘉靖版《惠州府志兵防》,二页。

②《明史》卷九一兵志三。

③④ 嘉靖版《惠州府志》兵防下,四页。

⑤ 顾成:《明帝国疆土管理制度》,载于《中国历史研究》1989年第3期。

⑥⑦ 光绪版《惠州府志》郡事下,四页。

⑧ 光绪版《惠州府志》卷六城池,二页。

⑨ 司徒尚纪:《广东文化地理》第10页。

⑩ 平海《杨氏族谱》。

   《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平海》第19页。

   《中国民俗辞典》第643页。

本文还参考了如下书籍:《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中国民居装饰装修艺术》等。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