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罗阳圣人典与城隍庙
作者:邬榕添(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20-12-26 11:38:11

 

博罗县名人辈出,古迹繁多。文化沉淀十分深厚。但是随着历史的演变,不少古迹都为时代的风雨所摧毁并为之湮没。只是它们的秀丽风貌和名人逸事,在历代的博罗县志中都有浓彩重笔的描述。现简述罗阳城中的两处著名古迹于后。

 

一、圣人殿

圣人殿就是罗阳葫芦岭南麓的孔庙,主祀孔子。它东踞象岭之雄,西挹罗浮之秀。龙江(即东江)榕溪左右环抱,而龙江南岸群峰拱主,狮峰耸峙。孔子为中华民族万民之师、万世之表,一直为汉族人民所崇拜。宋端平年间(12341236年),州守刘焕、邑捕李淳翁等倡建孔庙于葫芦岭南麓(现老博中礼堂至运动场附近),崇文尚德的博罗之重教风自此盛行。在以后的历代沧海桑田之变中,博罗孔庙也屡坏屡修。但至元代整个孔庙仅存戟门,至元代末年则整体崩塌。元末明初的博罗知县任志刚重建孔庙,明永东三年(1405年)知县昌祚重修大成殿,使孔庙颇具规模,据志书载:“前有戟门,棂星门,为东西庑;后为明伦堂,又后为尊径阁。后偏东为启圣祠。东为教谕宅(即教师宿舍)、育才斋(即学生宿舍),直通训导宅、文昌阁。”但以后县中屡遭兵祸,宫阁遂成荆榛。

清康熙七年(1668年),博罗教谕(相当于教育局长)何龙春重修孔庙大成殿,缘于当年清廷颁发了“学宫祭孔”程序。一时之间,孔庙学宫树起了“孔子礼赞”、“四子昌赞”(孔子的四个得意门生)石刻碑,大成殿内梁上遍挂历代君王赐匾(当然是仿制品了),如“万世师表”、“生民未有”、“与天地参”、“圣集大成”、“斯文在兹”等等。自此之后,博罗孔庙遂成岭南“江东名胜”。崇文重教更成为博罗人民的崇高理念流传至今。

时至全国解放后,孔庙在日寇铁蹄的践踏下,早已荡然无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孔庙遗址上修建起博罗高级中学。孔庙残存的文昌宫被改作学校教务处。文昌塔被用作学生会会址。孔庙的许多精美楹联也早已多数被人们遗忘。只是文昌阁内几副意义深长的佳联,至今还为博中四五十年代老校友所铭记:

造福群藜,九天开教化;

毫光一抖,大地蔚文风。

 

至教裁成千古倾;

圣经垂训万民欣。

 

至德光明昭日月,

圣公正大著春秋。

 

德大千年祀;

名高万世师。

 

二、 城隍庙

城隍中的“隍”指没有水的城壕。城隍庙是祭祀城隍神的庙。

博罗城隍庙原位于县城中心的上街,现为解放东路原县公安局。当年是县城内的第二大古建筑。此城隍庙始建时间已无从考查。但自古以来城隍庙所供奉之神也因各地而异,但基本上都是护国安邦的忠臣。自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使人所畏、吏有所畏,不敢妄为。”借用历年来城隍“正直无私、嫉恶如仇、庇护良善、惩恶除奸”的民间威望,广为各地城隍神封官进爵,京都等地城隍封王、秩正一品;各府城隍为公,为正二品;各州城隍为侯,秩正三品;各县城隍为伯,秩正四品。城隍神的职责也由守护城池扩大到保五谷丰登、生儿育女、发财致富、出门平安等领域中。所谓七品知县统领当地民众,四品城隍神总领当地亡灵。也正如俗语所言县官阳间管人,城隍阴间管鬼。世间如有不平事,民众也多会到城隍庙叫叩拜求告。

至于博罗城隍神是谁,历代博罗县志并无记载。只是对清末民初的博罗城隍庙的状况有如下的记述:“正殿外两侧有偏殿,内有一高大庙楼,左右两廊直入大殿。殿中端坐一大多高城隍神像,旁立判官,两旁下列鬼卒。殿内挂满警世劝善楹联如:

有几分忠孝心肠,方可登堂顶礼;

无半点兄弟情份,何庸入室烧香。

 

天道自中庸,善恶到头终有报;

地祗原正直,盛衰满目岂无因。

 

奸夫淫妇,终日烧香终是假;

孝子贤孙,一时不拜又何妨。

 

在博罗城隍庙遗址中,还残存着一枝古榕,原来参天婆娑,只是现在已为城中石屎森林所包围 ,生势凋零。说起这株大榕树,还与博罗的一句古歇后语有关。那古歇后语说:“博罗城隍——免。”传说明清时期,有一天香客进庙烧香,偶然发现往日青翠碧绿的大榕树上,西侧枝条焦黄残缺。忙问庙祝(即庙中主持人):“这是为何?”庙祝附在耳边细声说道:“昨夜城隍爷托梦给他,说是昨晚深夜城西长寿观失火,无人得知,他勿勿拔下一大把榕树枝前去救火,以至误了上天朝拜玉皇大帝之时辰,连上天见帝必带的朝笏也忘了带上。事后,玉皇大帝听到他细述前由之后,不但没有责怪,还下旨道:“以后博罗城隍朝见免笏!”这“笏”在博罗土语中与“”同音。博罗民众对城隍爷的爱心之心更是敬佩万分。此事在互相传扬之后,逐渐就变成了“货正价实,不用挑拣”这一句家喻户晓的歇后语了。

而在葫芦岭北麓的东岳宫中,供奉着东岳大帝的神像。而在神像房,还配祀着舍官爷神像。这个舍官爷就是罗阳人民心目中的城隍神。据说宋末元兵即将入粤之时,曾通令粤中各地州县不得泄露元兵即将入粤的消息。不几天,元兵正沿珠江而上,将犯博罗。怎么办?此时博罗的一位县官,将官帽官袍舍弃在衙中而去。又叫衙门中人将一副早已准备好的猪中下水(即内脏)拖着在街上慢行。“大祸临头,肝脑地”,城中之人深悟其中之意,纷纷出城到乡村中逃避。事后罗阳人民都缅怀这个舍官而去的县官警示民众避祸的善举,在东岳宫大殿房塑造了舍官爷的神像来世代拜祭他。只可惜时至今,仍考查不出这位舍官爷的高姓大名。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