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惠州两处鲜为人知的东征遗址
作者:王宏宇(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20-12-24 11:14:13

 

19226月陈炯明背叛孙中山,炮轰总统府。虽经平叛,但陈的势力退守东江一带,以惠州为巢穴。陈炯明军阀成为了广东革命政府的心腹大患。

为肃清陈炯明的军阀势力,清除隐患,继而进行北伐,统一全中国,1925年初广东革命政府组织了第一次东征,192510月广州国民政府举行了第二次东征。

 

(一)两次东征遗址三多祝

在两次东征中,三多祝(今多祝)是东征军主要战斗活动的地方。多祝地处交通要道,东北经新庵、高潭可至紫金;往东经吉隆可至海丰。三多祝地易守难攻。据东征军指挥官莫雄称:“三多祝前有一片丘陵地带,叫破崩岗,洪军早已控好强固的防御之事。岗前有一大片开阔水田,岗后有一个较高的山叫猪兜岭,洪军部在岭上布有炮兵阵地,岭上还有一个一千多公尺高的牛皮嶂,洪军一个师在嶂上布防,‘左边是西江河’,‘以前桂军马济和滇军蒋光亮曾在此吃过洪兆麟的大亏’”。

第一次东征时,洪兆麟固守多祝,曾戏言东征军第二师第二旅旅长莫雄,“本将军洪兆麟在三多祝候驾,来者君子,不来者小人,洪兆麟笔”。但东征军设计谋,靠勇气很快就把洪兆麟打垮,攻占了多祝。此战役奠定了第一次东征胜利基础,“这样洪军就全线瓦解,狼狈向海丰方向溃逃,我们不分昼夜衔尾追击……从此洪兆麟也无法站住阵脚。七日之间,我从三多祝一直追经海丰、惠来至潮阳,……随着三多祝败军溃逃,叶举本人也脱离部队乘船逃往香港。至此,叶举和洪兆麟部陈军就基本被解决了”。

第一次东征到过多祝的东征军领导人有右翼军总指挥许崇智,第二师师长张民达,第二师参谋长叶剑英等。

192510月,国民革命军举行了第二次东征。多祝是东征军第二纵队战斗必经之地。在东征开始前制定宣传工作计划中就有“总队则经过广州、石龙、博罗、惠州、平山、三多祝……”把三多祝作为东征主要宣传地点而列入计划。1020日,东征军第四军(第二纵队)第十师在师长陈济棠的率领下进占了三多祝。随后纵队长李济深率纵队司令部进驻多祝,司令部设在多祝墟虎头山黄氏宗祠。据19251026日《广州民国日报》载:“中正于本日进至三多祝,谨电奉闻,即乞宣布。中正叩漾(三)。”说明东征军总司令蒋介石也进驻三多祝。又根据马山镇禾多区革命老人钟炎林(上世纪90年代初已87岁)回忆,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也随部驻扎三多祝。

东征军在多祝期间,曾在黄氏宗祠东征军司令部召开了军事会议,确定了下段的战斗任务。东征军司令部还在黄氏宗祠堂内召集当地及附近的农民(自卫军),农会领导人开会,讨论东征军经过地方农民运动的发展及支持东征军事宜。据钟炎林老人回忆:“我叔父(革命烈士钟罗)对我说,带你来这里黄家祠开会,会议是蒋介石总指挥、周恩来主任主持召开的。除了军人外,穿便服的都是各地来的代表,是惠阳、紫金、海陆丰等地的。东征军军官有五六十人参加开会。”

东征军在多祝期间,积极开展政治宣传工作,召集了各界联欢大会。据第十一师政治部主任林翼中、副主任宁君泽发出的“第四军第十一师政治报告东江破敌经过”电文中称:“‘职部所有工作……对外工作尤为注意,在永湖、平山、增光、三多祝……曾与各界召开联欢大会’,‘就中三多祝两等小学,其高等班当我军抵境时,仍照常上课,职即派员向各学生演讲三民主义并教以国民革命歌’。”

东征军在多祝期间,得到了当地农民协会的有力支援。“农民运动,石龙、惠阳、平山、三多祝一带直至汕头各墟场皆有农民协会旗帜……各处农会亦能代雇夫役(19262月《军事政治月刊》第二期)”。革命老人钟炎林就曾为东征军作向导,“我作带路人,做东征军的向导,往布心、宝口、马山、禾多、赤溪坳到赤溪宝善楼”。

多祝镇内的东征军司令部黄家祠现尚存,该祠实为黄氏峭公祠,始建于明代隆庆六年(1572),现存建筑为清代同治年间重修。该祠堂面积较大,约500平方米,为围屋式三栋(三座)三进结构。左右两座解放后已为其他姓氏人居住,现存中座面积约300平方米。1996年该宗祠全面重修。

 

(二)第二次东征军遗址欧村黄氏“琦白公祠”

第二次东征,第三纵队曾于1013日、14日驻扎在惠环镇(今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欧村。纵队司令部及第三团驻扎欧村,纵队司令部设在该村黄氏“琦白公祠”。东征军驻扎欧村时,积极开展政治宣传工作。据第三纵队本部政治工作报告记载,东征军驻扎欧村时“职部除用本军政治部名义散发传单并随时随地宣传外,并出有安民布告,及严申军纪布告”。“14日晨,派第一、二、三、四团宣传工作,十一时,开欧村各界联欢大会,到者数百人”。纵队长程潜往返飞鹅岭与欧村之间,商议并组织攻惠战斗。“下午一时,纵队长由飞鹅岭总指挥部返欧村调各部赴飞鹅岭接防”。

欧村琦白公祠东征遗址,保存较好,该祠创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面积有350平方米,1994年由该祠后人筹资,由惠州市博物馆主持维修,已修葺一新。19846月被公布为惠州市人民政府文物保护单位。

上述两座黄氏宗祠,不仅是古建筑文物,也是我市保存得较好的东征遗址。如能充分利用,将会成为弘扬民族文化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