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无法正常播放,请将浏览器切换到兼容模式)
林云环:相宜居里话文艺
风和日丽,游人如织,西湖美景如画。
2020年10月1日,这是一个特殊的喜庆日子。对于惠州市民间文艺家们来说,却是一个四喜临门的日子,除了国庆中秋双节,还是民间艺术馆重新开馆、第七届民间艺术博览会开幕之日。民间艺术博览会,是属于民间文艺家的节日,也是属于广大市民的盛大文化宴会。
惠州市民间艺术馆设在西湖相宜居内。相宜居古香古色,环境清幽,位于西湖苏东坡纪念馆旁。今日,我们踏着艳阳,来到相宜居,刚到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悠扬的琴声,孩童的欢笑声。长廊里、窗格上,布满剪纸、书法、美术等作品,充满节日的喜庆和浓浓的文化气氛。
抗疫作品深感动
在长廊上,一位穿紫色衣服的男子,在剪纸《天佑》前,久久地凝视这幅作品,用手机反复拍照。我走过去给他介绍,这幅作品获过省级文艺奖。他点点头,竖起大拇指说“这个剪纸非常棒,感动!”
“您是湖北人吗?”我问他。
“湖北黄石。”他说。果然如此,我能理解他对这幅作品的深情。2020年的新冠病毒,是每一个湖北人心中永远的痛。湖北人民,对所有驰援武汉的支援者都心怀感恩,跪着送别的场面,依然历历在目。这位先生离开剪纸前,又仔细参观了其它关于抗疫的作品,把每一幅作品都认真拍下来。我想,他是想把全国人民对湖北的恩情,谨记在心。
在抗疫作品前,一批批游客驻足流连,表情深重,时而赞叹,时而拍照。疫难,给每个人留下沉痛的记忆。如今疫情尚未结束,我们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来铭记那些在疫难中,不怕牺牲逆行湖北的勇士们,是他们给了患者希望,给了岁月平安。
栩栩如生飞速写
在艺术体验活动现场,如果你看到一个人一动不动、正襟危坐地坐在那里,那他前面一定还坐着一个人——速写高手赖锦清。
哪里有民间文艺活动,哪里就有赖锦清的身影。三笔几画,勾勒出人的面部轮廓,栩栩如生,赢来一片赞叹声。
今天,赖老师刚一坐下,一名戴帽子的蓝衣美女,立马“乖乖”坐在他面前,后面围了大大一圈人,看着赖老师一笔一划,几分钟,美女画像“出炉”,后面传来一片“厉害,太像了”的赞美声。美女拿起画,连声谢过赖老师,下一个“顾客”赶紧占住小板凳。
民间文艺家宇文老师,看赖老师画得如此逼真,心痒难耐,瞅准一个空档,当一回实体模特,让赖老师画他。宇文老师本身是画家,我笑着跟宇文说:“您回去画一幅画跟赖老师换这幅肖像速写。”
赖锦清谦虚低调,多才多艺,书法、画画、写作都行,是一名文艺多面手,他热爱民间文化,每有大型采风、志愿者活动,他总是默默无闻地“飞速传像”。
欢乐体验做手工
翠婷和彩英的手工桌前,最是热闹,家长带着小朋友围了一圈,学习折纸,做灯笼。一名头上带着“红心发箍”的可爱小女孩,认真按照翠婷的指导,把一个个小红包,用力对折摁压,折成平平整整的小三角,妈妈也在一旁帮忙指导,很开心地看孩子做手工。小女孩负责折,翠婷用订书机,把折好的红包一个一个订在一起,反转围绕,一个灯笼就做好了。小女孩提起来左看右看,很开心。她姓许,读小学一年级,平时就喜欢剪剪画画,妈妈说手工活动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还有一名5岁小男孩,怎样都叠不好三角形,爸爸在旁边耐心指导,翠婷不停地鼓励他,不一会也做好一个小灯笼,小男孩裂开嘴笑了。
在彩英桌前,学做灯笼的是一名美女,跟着彩英学习折纸,很快做好一个灯笼,露出开心笑容,我从后面“咔嚓”抓拍了这个美好瞬间,才发现,人比灯笼俏,活脱脱一名大美女,足可和彩英这名“酒窝”美女平分秋色了,赶紧让他们来一张合影。
美女姓文,是来自惠东一所学校的英语老师,湖南人,今天第一次来西湖游玩,恰好遇上文艺博览会,开心体验起手工来,她说非常幸运开心能遇到这么好的活动。
冥思苦想猜谜语
谜语是历届民间文艺博览会的“家常菜”,特受欢迎。
才开馆半日,大部分谜语上已贴上了答案标签,看来高手确实在民间。一些谜语有趣,简单,本地人很容易猜出,比如:妈妈的话,打惠州图书馆名——慈云;两个枕头放窄床,打龙门镇名——麻榨。个别没贴上答案的谜语,我试着猜,使劲想也没猜出来。比如:旧时风流终犹存,打二字惠州水产。我求助在一旁的出谜高手骆文胜老师,他呵呵笑,说不知道答案。谁信呢?哈哈!
这些谜语内容涵盖了惠州地名、山水、美食、风俗、节日等民间文化,不仅考验猜谜者的智商,更是考验对惠州文化的了解。我留意,每一个经过谜语前的游客,都会停下脚步看看谜语,有的看完摇摇头即走,有的站着想了想,无可奈何地离开。最认真的是一个30来岁的女士,拿着一支笔和手机,在一个谜语前,足足站了半小时,那认真劲,跟做高考数题差不多,我看她是不猜出来不罢休,不知道她后来猜出几个了。还有一个小夫妻,指指点点,这个猜不出猜那个,互相探讨了一番,笑嘻嘻地离开了。
(摄影:张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