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山村抗战旧事
作者:李淑婷(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20-09-21 14:44:09

 

罗浮山深处有一个叫酥醪的小山村。那里风光秀丽,物宝天华,民风淳朴,出产的仙菜干是博罗地区的上佳特产。

深夜清冷,明月山岗,孤高静美。黎明破晓,鸡鸣狗吠,生生不息。

然而,在一片祥和背后,有谁知道七十多年前,这里曾发生过国军与日本鬼子的激战?

故事的的主人公是国军一名团长,虽已无迹可考,然而当外公说起这段抗战旧事,仍是有声有色,有板有眼,仿佛就在眼前。

酥醪位于增城,龙门,博罗三处交界地,那里崇山峻岭,森林密布,得天独厚的险要地势使得这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往西可打通广州补给线,往南可直达长宁的东纵司令部。为了牵制日本鬼子,一支国军部队由增城退守至酥醪,扼守天险要塞指挥抗日,司令部就驻扎在我们李屋村的祠堂。

团长姓韦名德,“韦德”,典型的广西姓氏。他的团隶属于桂系李宗仁将军和白崇禧将军 。许是部队番号带有“八”,村民亲切地叫他“韦八团”。

韦八团皮肤黝黑,身形劲瘦,说话做事雷厉风行,透着广西人的铆劲和精明。他们的军装非常漂亮英武,臂章金绣着一个“王”,作为王牌精锐以区别其他部队。

韦八团治军严酷,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当时,隔壁村一个黄姓少女到团部告状说某士兵调戏了她。韦八团没经过调查,审讯,直接抓起士兵到后山一枪毙了。他严令士兵不可偷拿抢村民的任何财产。士兵打到的山猪也归要还给乡亲。这是韦八团树立威信和铁血治军的方式,他的严明获得乡亲们一致好评。

外公说他当时十五六岁左右,放牛时路过韦八团的炊事班,看到伙兵们做饭,揭开锅,香喷喷的,把饭盛起来后,锅底尽是一层金黄色的锅巴,不糊不生刚刚好,伙兵们掰了一块锅巴给外公,又脆又酥,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锅巴。

正当全国掀起抗日高潮,鬼子却垂死挣扎,从增城方向强攻进山里,企图一举消灭盘踞山中的韦八团,直捣长宁。是日,枪声密集,炮声隆隆,胜负难分。韦八团整整一个连扼守在坳顶,居高临下扫射鬼子。可鬼子有备而来,殊死搏斗,仗着人多屡败屡攻,山坳几欲失守。韦八团下了死命令,不准后退一步。

回荡在山村的枪声终于平息。一个血肉模糊的士兵出现在村口。整整一个连除了他其余全部牺牲,而鬼子未能前进半步。

乡亲上山坳收敛士兵遗体,寸土寸血,一步一尸,惨烈无比。多年以后,老人带小孩经过坳顶,都会双手合十朝四方山野跪拜,让亡魂安息。

鬼子强攻无果,改用军机轰炸,炮弹准确无误落在我村的祠堂,炸毁了司令部,连同我村历代收藏的族谱、古藉化为灰烬。外公说少时不懂,年长方知,这一定是村里有叛徒告密,画了地图给鬼子。要不,不可能有如此精确的打击。

韦八团命大,没有死于轰炸,他坚守山村打鬼子,抗战胜利后,从长宁到石龙坐火车再到香港。之后,再没有听到他的任何消息。只有那个静静的山坳,默默地铭记着一切。

这是外公和我说的抗战旧事。外公一辈子不吃牛肉,不说假话,说牛是农民的好帮手,说无名英雄保卫了山村。

博罗抗战史上,何止一个“韦八团”?我相信,还有许许多多的“张三团”“李四团”。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他们的功勋千秋不朽。

青山有幸埋忠骨,也许他们早已化作英灵,守护着祖国的山山水水。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