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修志,是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早在宋代,编修地方志逐渐成为习俗。《博罗县志》记载着岭南千年古邑的迷人风采,社会的兴替,民风民情的变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博罗县志》经过了多次的修编,不变的是一份承载历史的责任。
方志是论述一方事物的志书。所以修志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宋代以来,编修地方志逐渐成为各地官府和民间的习俗。
但是,编修地方志,正如民国37年(1948年)博罗县县长何廼黄所说:“非博学无以考古,非新知无以通今,非勤以搜讨,无以汇古今嬗变,故难能也。博罗又有名山罗浮,钟灵毓秀,闻于世界,探奇选胜,穷深极几,其为事尤难。”
据志书载:博罗县志书的编修始于明代。最早的《博罗县志》在明宣德年间由明代博罗县城人韩睿编撰,史称宣德本。可惜这个版本没有刊行,所以到现在没有刻本流传,内容没办法详尽地了解。
《博罗县志》还有天顺本,编于明代天顺六年(1462年),史称博罗旧志,也未刻板刊行。
《博罗县志》另有万历本,万历本是谁编修的呢?由明代归善(惠阳)人叶春及编修。叶春及,字化甫,号絅斋。他曾于明万历年间被迫辞官归隐罗浮山,建石洞山房,“聚徒讲学”,留下了独醒庵和《逃庵记》摩崖石刻等遗迹。在此期间,他编写了《博罗县志》初稿,被收录在他的文集《絅斋集》中。也没有单本刻印。
以上所说的宣德本、天顺本、万历本这3种版本的《博罗县志》,都没有发现哪个刻印存世,故学者都以明代崇祯年间刻印发行的《博罗县志》(崇祯本)为县志之始。清末民初,惠州博罗县名人张友仁就曾对《博罗县志》的编修,有过简略的陈述:“志始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至崇祯二年(1629年),邑人韩日缵完成之。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知县陶敬,续为陶志,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知县陈裔虞为陈志,光绪二十年(1894年),知县陈志喆续为新陈志。”这陈志就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陈志,一个是新陈志。下面就博罗县各部县志逐一简介如下:
1.明《博罗县志》(崇祯版),是博罗自秦代建县以来首部完整发行并存世的县志。为此详加介绍。
明天启丁卯(1627年),在京任礼部尚书的韩日缵回乡奔母丧,丁忧在家。应博罗知县苏元起力邀,编修《博罗县志》,成书于崇祯庚午(1630年)。全书20余万字,“为纲五、为卷八、为目三十六”。
清康熙年间博罗知县陶敬极赞此志“以史笔之谨严、寓是非之直道,事必难诸邱理,文笔谐之雅驯,详而不冗,精而不俭,斐然一家言。”
现在北京图书馆藏有此志微缩胶卷。
2.清《博罗县志》(陶志)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博罗知县陶敬因皇上“诏天下郡同,各以志上”,也就是说皇上命令各地州县,都要上送地方志。他就下令补充明末清初五六十年间的县事。“遗文辑事,分类搜罗,次成全志。”此志完成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史称陶志。可惜现已经不存在了。
3.清《博罗县志》(陈志)
此志乃清博罗知县陈裔虞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编撰。清雍正丙午(1726年),博罗东江因洪水泛滥:“署中薄籍漂流、版图失散,即有旧版(指县志),亦多虫蚀模糊。”因而陈知县就:“与邑绅士采集群言,一循前志而参定之,续补之。可信者存之,可疑者却之。”全志12册14卷,约20万字,史称陈志。这本志书现存有民国时代的油印本,由博罗档案馆收藏。
4.清《博罗县志》(新陈志)
此志是清代博罗知县陈志喆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设修志局,聘请罗阳人张主编。“全志网罗旧闻,颇求详备”,全志分31卷,史称《新陈志》。后因时局多变,战火纷飞,这本志书就不见了,仅存“义例部分于世”。
5.《博罗县志》(民国末刊本)
民国23年(1934年),博罗县县长方乃斌聘请罗阳人曾焕章为修志局局长,主编新《博罗县志》。曾焕章,字雪凡,是本县秀才,为冲虚观道士,曾陪蒋介石游罗浮酥醪观。在主编县志之时,由于对县事亲历,考订缺误,尤可征信。尤其是“方言”一卷,搜集罗阳方言、俗语、谚语、熟语数百例之多,殊为珍贵。可惜这本志书没有完成的时候,曾先生已经逝世了。所以修志的事情,延至民国37年(1948年),博罗县县长何廼黄聘请前清进士张友仁为主编,邹仲濂、谢润民为副主编,续修县志。但初稿完成之后,已是民国灭亡之时。此志也就没有能够成书。
6.《博罗县志》(民国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友仁调任广东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他在1959年续编成《博罗县志》定稿本,只可惜当时并非修志之时。直至1985年5月,张友仁与广西南宁市政府顾问林道行、四川省党校第一副校长韩继元同博罗县委、县政府、人大、政协四套班子领导商定,由博罗县志办负责整理校勘原稿,以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和博罗县志办联名,于1988年9月出版,史称《博罗县志》(民国版)。
7.《博罗县志》(1959年版)
此志是1959年由博罗县志办作为向国庆10周年献礼项目,于4月至9月编成初稿本、全书为3卷5篇30章。其中博罗人民革命斗争史、政治运动等篇,颇有近现代革命史料价值。此志未经审定,初稿本存县档案馆。
改革开放之后,盛世修志,《博罗县志》已先后增修为2001年版和2000年版。
历代《博罗县志》的先后出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都在世人面前一展岭南千年古邑的迷人风采,具有宝贵的文史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