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风光旖旎,风光无限,有蓝色的海洋,有绿色的山峦,有红色的光荣,有古色的经典。今天,慕名来到稔山镇的雁湖村,领略我县红色的光荣,接受一次革命传统教育,体味一下峥嵘岁月的艰苦卓绝。
雁湖村,是一个二百多人的村落,背倚红满顶山,四周都是田地,可是解放前,雁湖村民几乎没有土地,世代都以佃耕为生,生活非常贫困,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1923年,农运领袖彭湃在海丰点起了农运烽火,成立了总农会。雁湖村青年高维全,曾经听过彭湃的演讲,心里早就点燃了一盏明灯,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于是,1923年3月,高维全约了白云村的伍汉求,一同前往海丰投奔彭湃,参加了海陆丰的农民运动,高维全的表现得到了彭湃的赏识,9月份就派他回雁湖村开展农运工作。1924年5月,高维全由彭湃推荐、何满祥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来到不到百户人家的雁湖村,走进新近落成的革命展览馆,让人心潮久久难平。不管是漫漫长夜,还是白色恐怖,这里的革命红旗始终高高飘扬。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历程中,雁湖村的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里,有着革命斗争历史的见证,有着红色的革命足迹,有着人们支持革命求解放的精神。
革命征程路漫漫,长空雁叫霜晨月。追忆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那种坚定不移,那种崇高信仰,那种坚定信念,那种无私无畏……我们能够传承的高尚革命情操,坚强革命意志,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愈显得灿烂夺目。漫漫长夜,人们在等待黎明;漫漫征程,人们在探索前进;漫漫人生,人们在追求光明。高维全按照彭湃的指示,回到雁湖村后,着手组建了交通情报联络总站,高维全任总站长,下设十个分站,分东、北、西南三条交通线,负责海丰、陆丰、惠阳、紫金、香港的联络工作,是东江地区革命斗争的神经中枢。革命战争年代,雁湖村有五人参加过淮海战役,有十多人为革命光荣牺牲。
一段段悲壮的革命历史,一幅幅追求真理的画卷,呈现在我们的面前——1925年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时,周恩来、彭湃来到雁湖村,在那简陋的泥砖小屋里运筹帷幕;1927年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部队在高潭中洞改编成红二师、红四师,1928年,是红二、四师最为艰难的日子,中共广东省委派李涛来到雁湖村,雁湖村人民五次协助组织红军转移出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部队筹粮运粮……1929年3月,上级考虑到交通情报总站的安全,中共东江特委指示高维全等十余名红军战士去香港避难,1929年12月,高维全等人根据上级的指示回到雁湖村,继续开展交通情报总站的工作,一直坚持到全国解放。
来到雁湖,到处山青水绿,天蓝云白,田畴青翠,奇花异草斗艳争荣。几十年的革命斗争,终于迎来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春天。雁湖的春天是美丽的,雁湖的人民是勤劳的,雁湖的春色是秀美的,雁湖的景致是迷人的。
经过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雁湖的人民生活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雁湖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一个新的雁湖村正呈现在我们面前,雁湖村的变化,足以告慰先烈们的在天英灵,足以让雁湖人传承革命精神,建设好自己的家乡。
星移斗转,岁月如歌。在革命战争年代,交通情报联络总站硕果累累,雁湖村民功不可没。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没有革命先辈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她永远在我们心中闪耀着炫目的光彩。
红色雁湖村
雁湖革命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