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暑夏季节。天蓝如碧,白云飘絮。风儿却是纹丝不动,气温常在摄氏三十几度。
烈日当空。热!酷热!难耐的酷热!但就是这样的天气,也阻挡不了我们的行程。
我们一行来到了博罗县园洲镇的义合村。在一个较为空旷的广场里,一棵古榕树下,一尊苏轼坐像前,我们,心潮澎湃,思绪纷飞……
北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的四月,距今约925年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文豪苏东坡,再次遭贬,而且这次是被贬到称为“蛮荒之地”的岭南惠州。
苏东坡于九月二十六日船泊泊头(今博罗县园洲镇义合村)登岸。当时的苏东坡是受制与人的,但是,苏东坡的心灵从来都是未曾禁锢了的。
苏东坡,是我国古代北宋时期的一位旷世奇才。也是一位多情多艺的词人。
从政时期的苏东坡,胸怀大志;却被政治旋涡卷刮而下;苏东坡被贬,从黄州到惠州;一次比一次远离了当时的统治中心,却一次又比上一次更近地在底层人民的心中;继而,熟知民间艰辛疾苦。
生活里的苏东坡,随遇而安。每到一地,都能较快地适应环境,与民融合,达观生活。岭南惠州,因了东坡,西湖彰名。山色水韵,光彩映人。苏轼烹制的“东坡扣肉”;舌尖美味,倍感香溢。
苏东坡,从官场上“高处不胜寒”,到屡遭贬谪,回至民间。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但苏东坡却从未被困境和苦难压倒。虽然,远离故乡,苏东坡却又总能旷达洒脱,随遇而安。“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样的苏东坡,已是百姓的苏东坡。
东坡词里,可见人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苏东坡,怀念原妻,情深意切。苏东坡与王朝云,有缘相聚,却又好景不长。苏东坡《水调歌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似在大千世界,自解自慰,寻味百态人生。
苏东坡词,从《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到《荔枝叹》:“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其诗情词风,已由豪放浪漫变得现实沉稳。
“一从东坡谪岭南,天下不敢小惠州”。
苏东坡,被贬岭南惠州,虽是当时政坛斗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结果;苏东坡官宦仕途和个人生活际遇的不幸,却是历史的有幸!广东惠州人民的有幸!从此,苏东坡就与岭南惠州结下永远的不解之缘;岭南惠州,就从此有了东坡文化的底蕴。
……
此时此刻,思绪纷飞;遥想当初——
惠州泊头,据资料载:“泊头镇,原叫槎溪镇。位于博罗县城西40公里处,有槎溪(今沙河),流经泊头镇之南,往西注入东江。泊头古镇,住有程、杨、戚、杜、苏、黎、吴、孔,八大姓人家,人口七千多人。”……
苏东坡,最初抵达岭南广东,正是由此,船载而来。
啊,泊头古镇!博罗园洲,义合古码头!
“2016年2月23日,仅在200米范围内,就挖出三个古码头遗址。第一个出土的古码头,是一个七级埠头,长5米,宽3025米。第二个古码头,埠头共十七级,长7米,宽2.6米。第三个古码头,埠头共十一级,长7.1米,宽3.2米。三个古码头,均用红粉石建砌,石河堤数十米。这三个古码头,相互连接,规模宏大,总长度超过500米,是东江沙河支流目前发现的、最长最大的古码头。表明在宋代,泊头镇已经相当繁荣。”
“古码头出土后,清洗污泥,加设护栏,进行保护。3月1日下午,启动苏东坡游罗浮泊岸遗址论证会。2016年9月,博罗县政府公布:泊头古码头遗址,为博罗县文物保护单位。于2016年11月在该处立石碑。
古码头遗址,“是全国现存两处,有史料考证依据的,苏东坡遗址和故居遗址”。以此为平台,希望“建设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苏学研究和传习的重要基地。”
啊,泊头古镇!博罗园洲,义合古码头!
走过千年的岁月,你历经了几多战火烽烟?多少朝代更叠?……古码头遗址,至今仍然保存得这般完整无缺。
你见证了,日月星辰,沧海桑田。
时逢盛世,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可以想见,未来的惠州博罗园洲;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催生创刊了《东江苏韵》;东坡研究,将会推陈出新;旅游资源将带旺新辟胜地——泊头古码头这方热土。
啊,泊头古镇!博罗园洲,义合古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