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是国家级园林城市,据2012年4月17日《惠州日报》载,惠州市森林覆盖率60.49%。古老树木是园林城市的名片。惠州市存活了很多古老树木。根据惠州市园林局1998年统计,惠州市区百年以上的古树有49棵。
实际上有的100年以上的古树因故没有收录于内;也有的老树因树龄不上百年,但它见证了一些重大事件,而且这类树存活不多,也有一定的保护价值。下面介绍几棵见证了惠州历史片段的古老树。
菩提古树,见证了永福寺的沧桑
菩提树在丰山旧永福寺址内。树胸径2.75米,要5个大人才能合抱,高约20米。据清代康熙三十一年(1692)归善县佟铭所撰的《永福寺记》载:“永福寺乃惠州浮屠之最古者,创自唐宋。”笔者于80年代中在遗址的东北角看过遗存有唐代复盘式、直径约60厘米的红砂岩柱础,后被基建掩埋。据佛教释信师傅解释:佛教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习俗,在气候环境允许的条件下(如南方),凡建佛寺(庵)必植菩提树,以示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崇与怀念。又据清代康熙二十年左右(约1681)王鸣雷《永福寺云漪堂记》称:“计其植日,后寺创日不远……盖寺创自大唐贞观年间,树与寺植不远,则寺历千年,树历数百年无疑矣。”王作“记”距今300余年,再加上王记所说的几百年,如作最小的数300年计,此树龄起码在600余年以上。肇庆市的龙母庵内有一颗植于南宋的菩提树,其胸径也只有约2米,没有永福寺的大。1991年广东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广东省文化厅在惠州举办古建筑测绘培训班,笔者邀请几个市县同行前往参观菩提树,他们为此树之古老高大及郁葱所感叹,认为此菩提树是我省年龄最老,树围最大的菩提树。
清代道光年间名士载熙曾作诗赞叹菩提树高大、茂盛:“奇数郁沉沉,移根身毒土。肥柯蟠屈曲,密干攒三五。我来叶正脱,不向东风舞。叉手了无言,指指天龙竖。野梅花其傍,飞英散如雨。”
永福寺自创寺至今命运多舛,屡兴屡废。苏东坡寓惠时称为海会院。据史料记载,宋至清代,永福寺大修了15次。清雍正年间,拆西厢建惠阳书院的(上世纪90年代初,笔者在菩提树南约50米处,出土了由知府吴简民题写的“惠阳书院”碑刻,现藏市博物馆)。宣统年,借为蚕业学校,1911年,革命家,军事家叶挺曾就读此校,开始走上革命之路。民国后,寺日逐败落。解放后,曾作为部队营房,直至90年代初,后改作它用。历遭劫难,事过境迁,寺庙已无复存在(今红花湖内的永福寺是于上世纪90年代异地筹建,前两年建成的),惟有那高大郁葱的古老菩提树挺拔于遗址中,每当微风习习,树声沙沙,如向人们诉说着自己坚韧顽强的生命力和古寺的沧桑。
经济古树,曾是实业救国的梦想
市区尚存三棵与实业救国梦想有关古老的经济树种,二棵芒果树存活于下角东江边的起龙庵旧址内(今为鸿业实业管理公司),一棵乌榄树存活于下角园岭仔小区。这两棵树是清末惠州有识之士为实践“实业救国”梦想创办农业开发公司种植的,至今约110年。
1898年,光绪皇帝颁发戊戌变法,但在以慈禧太后为守的保守势力的阻碍镇压下,终于很快失败。但其在经济方面的条例却能继续实施。如保护工商业,设立农工商局,切实开垦荒地,提倡办农业,奖励新发明、新创造等等。
在此期间,惠州下角人王子南创办了农业性质的公司——光华实业公司。
根据清政府颁发的诏令,允许地方有功名的绅士踏地扦签,划出一定的范围开垦种植,创办公司。王子南,字艺斋,清末秀才。他征得县衙的批准,请人沿下角起龙庵(今东江边将军庙西堤侧的原惠州发电厂内)直至梅湖的山地扦签,作为公司的占地范围。
公司开办初,王子南雇请劳力沿起龙庵至梅湖的荒山种上大量的果树,计有芒果、荔枝、南华李、香蕉、菠萝、乌榄、黄果仔(作食用染料用)。公司经营了十几年,约于1915年后破产。解放初原糖厂的荒山尚存大量的荔枝,1956年兴建惠州糖厂,荔枝树悉数被砍。起龙庵也存活很多荔枝树和芒果树,1956年惠州电力长迁至起龙庵,大部分果树逐年被砍。前十几年尚存有荔枝树、芒果几棵。现今只存活了二颗芒果树,其中公司大门的那棵树胸径约0.9米,高约15米,冠幅约130平方米。(图15)
继光华实业公司之后,惠州北门街人陈弼阶也办了一个实业公司,地点在下角秧角坳。陈弼阶,举人,民国后曾出任过县长。他的公司以种植荔枝、乌橄为主,还兼办养鸡场。最终亦与光华实业公司一样走上破产的路。
上世纪90年代原址尚存活两棵乌橄树,现在只存活一棵,地点在今驻下角的消防队南面约100米处,树胸径约0.65米,高约13米,冠幅约150平方米。
两个公司虽仅存活了为数极少的一棵古树,但物少意义大,它记载了老一辈人实业救国、强国的美好梦想,这个梦也是今人延续的梦。
“知命”木麻黄,见证了广汕公路惠州段的变迁
在烟霞堤东南接鳄湖东边山边路的口侧有一颗“知命”之年的木麻黄树,此树植于1958年春。
1957年,广汕公路惠城区段改线,将广汕公路穿越惠州市区(其时称惠州镇)线路,改由渡口所入下角,经鳄湖边(今鳄湖东面山边路)、飞鹅岭下至西枝江边,通过新建的西枝江木质大桥到惠阳运输站(今桥东新建路南出口处)。经下角的那段路即经过拱北桥过竹径坣(今邮电大楼前路段)入埔前。穿今下角小学、君豪大酒店、丰渚园北侧湖面(今路为填湖面而成),转烟霞堤,拐进今鳄湖东面山边再从鳄湖尾转至飞鹅岭。
1958年春,公路管理部门于公路两边种植木麻黄树与大(小)叶桉树。上世纪70年代以前,铁路所用的枕多为木质,据说木麻黄树、桉树材质为理想用材,而且生长又快,故其时多种植上述两种树。起初,由于管理问题及人畜破坏,所植之树(均为树径约1厘米的小数)存活率不高。但公路管理部门每年补种。二十年前,上述的路段都存活了初建公路所植之树,上世纪90年代,下角东路中路扩宽,沿路两边之树大量被砍。现只剩下鳄湖东边老公路有些少老树,其中1958年始种之树就只剩下上述的那棵木麻黄树,胸径约70厘米,高约21米。
叠水古榕,记录了飓风的狂烈
游客到点翠洲游览,点翠阁南边的大榕树的奇状总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为之感叹。此树高大郁葱,主干胸径1.91米,高14米,已有103岁树龄;枝干则横卧叠住(挨着)水面,软枝则垂于水中,每当劲风摇曵,击起粼粼波光,犹如卧龙戏水。
此树缘何此状。不知情者,大概认为是树之向水性所致。其实不然。造成此奇状,实为1969年秋的一次飓风所致。此次台风为广东百年不遇。登陆于汕头地区(今汕头市),最大风速每秒53米,海浪有十几米高,其中有一艘三千吨的海轮被狂风抛上10米高的山丘,可见其破坏力之大,是为飓风。惠州地区风力也达到12级,很多树木被连根拔起。点翠洲榕树,其时已有60多岁,正值壮年,主干被东北角的点翠阁挡住,而树之西南侧之枝干则受风狂烈以至于被风刮斜。经44年的生长,由树之自重下压加上向水性渐成今叠水状,形成了今卧龙戏水之美景。
上述的5棵古老树,有的已造册登记并挂牌介绍。其它3棵树如芒果树、乌榄树树龄都约在110年,即使是木麻黄也已有55年了,算得是古老树,况且它们见证了惠州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这些树应得以保护,造册登记并挂牌介绍,以体现国家级园林城市金牌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