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古岛情怀
作者:麦文章(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19-05-21 14:46:32

 

古岛盐洲,曾经的穷乡僻壤、弹丸之地,而今却被誉为镶嵌在红海湾上的一颗明珠。虽没有江南周庄、乌镇、荡口等古镇的灵韵,但却有其独特的海滨风光。且看:双虎守门、金狮朝圣、卧牛望月、天马行空、鲤鱼分水、烟墩夕照、银鼠踏浪、龙舟竞渡……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皆是经过大自然的锤炼,鬼斧神工,真可谓美得实在。江南古镇有着商业炒作之嫌,而我们这里给人们的感觉是祥和宁静,一切皆是原生态。旅游业刚刚开始,没有过度的开发,商业气息也不浓,生意人都是本地人,经营的都是小本生意。街道上除了新兴的民宿,就只有当地传统的特色小吃,既实惠又可口。这里的人流呀、鹭鸟呀、舟楫帆点呀,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让人赞叹不已。到了傍晚,落日映红了考洲洋,那万鸟归巢的壮观场面,更令人留连忘返。

这里的人们,勤劳质朴、艰苦奋斗、互相包容、和睦相处。自从元朝中期先辈们在岛上结庐而居,结网罾鱼始,就陆陆续续迁入古岛,围海造盐町,发展捕渔业。盐民顶烈日、冒严寒,皑皑盐堆如雪山;渔民风里来浪里去,白天帆影点点,夜晚渔火流动。人们披星戴月、早出晚归,与天斗、与地斗、与海斗,步步为营,把一个荒凉小岛开发成十八个自然村(惯称十八寮)。并于清朝同治初期自立圩市,谓之人和圩。不论三六九,不分二四八,天天是圩日,而且一日三圩(即早市、午市、晚市)。长兴街(渔街)、长兴横街、上兴街、米街、中街、新街、代理行,商铺林立,人流如鲫,繁华之景象,不亚于有“小香港”之称的汕尾镇。

这里的人们,秉承“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美德,在艰苦创业的同时,不忘耕读结合,延聘良师,教诲子弟。盐洲自清初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科举止,产生科名饮誉归善县。据不完全统计有:

进士:李国清(同治甲戌科);

解元:林茂秀(康熙丁酉科);

举人:林肇基(乾隆戊午科)、林式炳(咸丰辛酉科)、王国武(同治癸酉科);

秀才:王元全(雍正年间)、林芝青(乾隆年间)、林道捷(嘉庆年间)、麦郡(道光年间)、林贡爷(咸丰年间)、王国威(同治年间)、李绍武(光绪年间)、李怀清(光绪年间)、李培清(光绪年间)、林少京(光绪年间)、王承毕(光绪年间)、翁咸(光绪年间)、王梓材(光绪年间)等。

笔者曾感而作诗一首赞之:“弹丸之地学而优,归善科名胜一筹。放眼当年诸试榜,世人不敢小盐洲。”昔日辉煌,今天异彩纷呈:翁甲村被誉为本科村;李甲村更胜一筹,横空出世,先后出了博士后(林春生)、北大博士生(黄建都)、入读北大的两才女(2017年的李思妍,2018年的王丽淇)。而奋斗在各行各业的盐洲籍优秀人才,更是举不胜举。

古岛盐洲虽是盐碱之地,但盐洲的儿女世世代代都为生于斯长于斯而自豪,都不忘为家乡争光。人们对家乡的爱而激发的古岛情怀,谱写成盐洲的历史,记载着盐洲的沧桑。岁月峥嵘,涛声依旧,那听而不厌的潮音海浪,总是滔滔不绝地向人们诉说着盐洲古岛的往事。

而今,千千万万游客,放下城市里的匆忙脚步,来这里品味悠闲时光,寻觅古岛情怀,体会盐洲人的生活乐趣。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