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总把新桃换旧符——从惠州文艺家送春联下乡活动说开去
作者:钟土清(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19-02-01 23:47:31

  

对联,也称“楹联”、“对子”。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也称之为“题桃符”。而春联,又叫“春贴”、“门对”。贴春联是我国民间春节风俗之一,是全世界华人过春节的重要标志。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遍及城乡的特有文学形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朝王安石距今已近千年的一首《元日》诗,给我们呈现出在爆竹声中送旧迎新的景象。人们在和煦的春风中,尽情畅饮着屠苏酒,千家万户沐浴在阳光中,旧的对联被取下,换上了新的对联,中华文明就这样被传承着。到如今,写春联、贴春联已成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家家户户都要把红红的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营造节日的喜庆气氛。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惠州市文联组织开展了 2019“到人民中去”,文艺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四个一百)的主题系列活动。惠州市书法家协会、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硬笔书法协会纷纷组织书法家到全市各乡村开展义务书写春联的活动,拓展了文化惠民的领域,受到各级党政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好评。笔者作为书法家协会会员、送春联下乡活动的一分子,亲自参与、体验了这一过程。其中的心得、体会很多:

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纵观春联下乡的基本内容,基本上都是“求平安”、“求事业”,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笔者观察到,今年写春联的现场上,“一帆风顺全家福、四季平安满堂春”,“一年好景随春到、合家鸿运顺意来”,“喜迎四季平安福、笑纳八方富贵财”,“吉星高照平安福、贵人相助事业兴”的对联受到普遍的喜爱。而传统经典的“和顺满门添百福、平安两字值千金”,“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也持续受到关注。横批“出入平安”、“五福临门”、“吉星高照”,无疑反映着群众的心理状态和追求。

书写的数量、大小印证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群众要求书写的大对联居多,如1.6米、1.8米甚至2.2米的大对联,而且多数群众一写就是3副、4副。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城乡群众的房子大了,需要贴对联的门也多了。

现场的欢声笑语烘托的不仅是节日喜庆氛围,而且更是党群、政群、书法家与人民的鱼水关系。各级文联和文艺家协会组织书法家到“人民中去”,为人民书写,这不仅是文化惠民、传播传统文化的良好平台和形式,也是文艺家转变作风、深入基层的有效途径,值得总结推广。

当地党政部门、文化站、相关村(居委)、文化志愿者的支持配合值得肯定。在书写用的纸、笔、墨准备、群众的宣传发动和工作餐、饮用水等现场保障方面,今年的各场送春联下乡活动都得到当地的大力支持,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也给予及时的采访报道。

“种墨乡间”。在书写现场,还有一些特殊的群众,这就是一群业余书法爱好者。他们不是来要对联,而是慕书法家的名气而来,“偷师”而来。一批批、一年年的送春联下乡活动,将会对居住在乡村的书法爱好者起到很好的薰陶、引导作用。

“一年好景随春到”。愿惠州大地新的一年像书法家笔下的春联一样,红红火火,平安顺利,事业兴旺,风调雨顺!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