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惠东县的铁涌,个个都喊热,本来遮雨的伞变成了遮阳。多年生活经验告诉我,在广东一定要忘记季节,这里没有冬天。
迎接惠州民协会员的是阳光灿烂,是赤岸村的方书记和方主任,养蚝村的领导和实践者。
我吃过蚝,走进养蚝基地是第一次。我看过海,看见海里养蚝也是第一次。
海边一字排开的遮阳棚里,蚝堆成了一溜小山。妇女们头戴斗笠,面围口罩,只留两只眼睛在外。叮叮咚咚,手起锤落,随着一声声清脆的声音,一个个蚝从蚝壳上、细绳上敲下。她们敲出的是经济收益,是人间美味!
风平浪静的海面上,是纵横交错的蚝排。腿疾的不便阻挡不住我看养蚝的决心,一百多公里都坚持来了,总不能输在最后一海里。
考洲洋内湾海面上,细波如鳞,蓝天白云,海风柔柔的,坐在简易的收蚝小船里,对养蚝的好奇,对大海的向往,让我克服了一向怕水的心理。我坐在船中,目光里全是新奇和喜悦。哥哥小明、锦锋站船头,妹妹慧坚、如霞坐船尾,伟荣、卫中猫腰取景,一路“咔嚓”声,是否惊醒豪(蚝)的美梦?!我沉浸在大海与“吊蚝”的遐想中,船行排退,似乎有了李清照误入荷塘的意境。
长长的蚝排,密如雨线的“吊蚝”,美感不亚于纸上划出的立体几何图形。方书记停船介绍:人工“吊养”蚝,这是赤岸村的特色。这里海水的盐度和洁净,最适合蚝生长。潮起潮落,“吊蚝”沉浮。当蚝离开海水,本来张开口的蚝瞬间全就合上了。浮出海面的蚝在下午涨潮时会再次沉入海水中。
说是人工养殖,其实都是野生。来自台山、珠海、阳江等地的蚝苗都是取自海里的野生苗,再实行人工养殖。从蚝苗到收获,要漫长的三年。
广东最好的蚝在惠东,惠东最好的蚝在赤岸村。肉无渣,鲜嫩。十一月,是收蚝的季节,也是吃蚝的高峰时节。看村道上,一辆辆鱼贯而入的小车,都是奔蚝而来。
踏着村里石板路,踏着明清文明,200多年的养蚝历史,从原始方法到科学创新,一代代靠海为生的渔民已经无须冒着出海的危险,科学养蚝,旱涝保收,村里土豪(蚝)应运而生,一幢幢豪(蚝)楼拔地而起。他们豪(蚝)情万丈,凭借网络的力量把赤岸村鲜美独特的蚝销往世界各地。
这片海域,我不再以游客的身分来赞美她,除了壮阔和美丽,一份自豪(蚝)油然而生,载着渔民的生计和梦想,霎时变得厚重起来!
(除署名外,范恒摄影)
(李如霞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