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东江的鱼
作者:林惠聪(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17-07-30 21:35:03

 

在大亚湾畔澳头镇老桥的边上,临海处有一排饭店,每年秋冬时节都会经营一道有名的菜肴,叫河豚。惠州的老饕们对此常津津乐道,以吃过为荣。澳头人称这种鱼叫“花鸡”,说是海里的河豚。我也有幸品尝过一次。鱼并不大,只有巴掌大小,用萝卜煮汤,汤奶白粘稠,肉雪白诱人,味道确实非常鲜美。但我却很怀疑这是否就是真正的河豚。河豚可是大名鼎鼎,身有剧毒而味道极其鲜美,自古以来,不知多少人贪其美味而命丧黄泉。日本就有“拼死吃河豚”之说,中国也有“食得一口河豚肉,从此不闻天下鱼”的说法。澳头的“花鸡”虽然鲜美,但与古今中外对河豚美味的盛誉,感觉还是相去甚远。

在过去惠州的东江里却是真实生长着许多真正的河豚,惠州人叫“鸡宝鱼”。小时候到东江钓鱼,常常就能钓到河豚。河豚牙齿锋利,经常将鱼钩咬断,让你懊恼不已。遇到河豚咬钩需要动作敏捷,快速提钓才能钓起河豚。钓起来的河豚肚子立刻就膨胀起来,像一只皮球,满身竖起一层皮刺,加上身上斑驳的花纹,模样使人感到恶心。大家都知道这是有毒的“鸡宝鱼”,从未有人想过食用,小孩子则用砖头去砸河豚鼓胀的肚子,竟然难以砸破,可见河豚的皮肤非常坚韧。小时候的我们并不知道,这种让人厌恶的“鸡宝鱼”竟然是世界闻名的“鱼中极品”,千百年来一直生长在惠州的东江里。

过去的东江还生长着许多各种各样稀有的珍贵鱼类,像沙鲶、竹壳鲶、蛇婆锯等等。而数量最多的则是蓝刀鱼,这是一种十多厘米长身子像小刀的小鱼,总是一大群聚集在一起。蓝刀鱼习性机警,只要有一点动静即消失无踪,以至于惠州有一句俗语形容一个人十分醒目就叫做:醒过蓝刀。从东新桥头往下望,可以看到一群一群比蓝刀鱼更小的鱼围绕着桥墩游弋,或许是长年浸泡在水里的桥墩生长着一些藻类吸引这些鱼类。每当轮船驶近,鱼群就四处逃窜,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轮船驶过后,鱼儿马上又重新聚拢在桥墩旁边,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每天都会有人趴在东新桥头的栏杆上观赏这些鱼群。

过去的惠州还有很多职业的垂钓者,他们以钓鱼为生,也能维持生计,可见东江鱼类的丰富。我小时候的邻居惠州籍画家唐晓光先生的父亲是个业余钓鱼爱好者,1972年就曾在东江钓起一条重达32斤的鱼,让那些职业垂钓者羡慕不已。如此巨形的鱼在当时的惠州,据说还只能排在第三名。作为邻居我们家分到满满一大盆,那种独特的美味,让我们一家过去了许多时日,还沉浸在无限的喜悦之中。   

据老一辈惠州人的描述,东江最名贵的鱼叫三黎,味道极其鲜美。我查了一下资料,三黎竟然是淡水鱼三鲜之首──鲥鱼,可见过去的东江生长着中国淡水最名贵的鱼类。后来由于严重的污染,加上水土流失,河床干涸,东江再也见不到那些稀有珍贵的鱼类了,普通的鲩鱼鲢鱼身上也大多有一股煤油的味道,让人避之唯恐不及,有着最丰富鱼类的东江河竟然曾经沦落到几乎无鱼可食的地步。

近年来,政府投放鱼苗和鼓励“放生”,东江的鱼类好像又多了起来。不过,这却是“虚假的繁荣”。东江的下游现在筑起了大坝蓄水,现在的东江就像一个水库,投放鱼苗和“放生”不过像池塘里养鱼罢了。拦腰切断的东江同时也切断了鱼类洄游的路线,像河豚和三黎这些具有洄游习性的奇珍是再也不会出现在惠州的东江里了。甚至,我们今天看到的东江都不知是否还能称之为江。由于筑起的大坝人为调节水位,东江的江面永远宽阔平稳,不会发生变化,它已经失去了江河的灵性,或者我们应该称之为东江湖更为准确了。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