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县横河镇花园村的徐家大鼓,一人多高,150多斤。鼓声雄浑有力,气势磅礴,隔着老远,都能将你的心震得荡气回肠,不仅迷倒横河镇的左邻右舍,远至深圳、广州等地的摄影爱好者都闻风而至。据说曾有摄影爱好者拍的花园村大鼓,获得过全国大奖。
赶到横河镇的时候,早上8点许。安静整洁的小镇,睡眼惺忪,行人稀少,偶而有几户人家在懒懒地铺设盘炮。一问,才知道花园村离镇远,接灯队伍估计得近9点才能到。听同行的说,横河接灯,有两个点必须拍:清末年间的新村徐氏祠堂,另外就是宽阔平坦的桥头。于是,我们就一直徘徊在徐氏祠堂附近。其间有附近的徐氏家族队伍,他们抬着花灯祭拜祖先,还把花灯高高悬挂在祠堂顶。后来,我发现花园村的接灯队伍则刚好相反。一进镇就直奔徐氏祠堂祭拜,然后,敲锣打鼓,绕镇给所有花园村徐姓人家拜年。所到人家除了笑脸长炮相迎,愿意的还会给个红包,吉祥热闹。
同行的真的只取两个景,就呼啸着回家了。我不甘心,决定孤军奋战。多年了,一直没拍到过花园村挂灯情景,这一次无论如何也要拍全。一位好心的洗发店老板娘,招呼我进店里坐坐。闲聊中,老板娘告诉我说,横河镇初八这一天,生了儿子的耀武扬威,满世界敲锣打鼓放鞭炮。生了女儿的感觉没面子,也不出来看热闹,就关在家里睡大觉。下午2点多了,不时有张姓、罗姓、徐姓的接灯队伍,在街道上穿梭流动,看得我眼花缭乱。但老板娘瞟一眼就知道不是花园村的,她信心十足地说,花园村的鼓特别大。
3点时,我有些坐不住了。闲逛到街角,发现一个男孩守着几个墙灯。一问,居然真是花园村的。做灯的师傅是本地人,姓陈,50岁出头。他说以前父亲就是做这个的,后来父亲去世后,自己就接了过来,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但对灯上的人物典故却一无所知,只知道,墙灯近1000元一个,花灯笼不到100元一只。我知道,这些费用全由灯头公们负责。据说,今年花园村花了近4万元,灯头公8个。也就是说,一个灯公得出资5000元左右,外加一大锅饭。
再转到洗发店的时候,老板娘指着门外一辆皮卡车说,他家里今年添丁,正要去花园村吃酬灯饭。拍完花园村挂灯仪式后闲逛时,一位朴素的大姐,热情地招呼我进屋坐坐,并送我收存了几年的清明茶,说这茶清火明目效果显著。原来大姐的儿子也是灯头公,排行第三。她儿子和媳妇非常能干,在深圳做服装生意,赚钱在横河镇修了一栋6层高的楼房,一层自己回来度假,上面的全部出租。后来,作为报答,我强烈要求为他们拍了几张全家福。
下午4点多,村外那条进山公路就开始鞭炮振天,一直响进那座著名的“长庚门”。接灯队伍首先把第一个墙灯,挂上最古老的徐氏祠堂墙,再依次走进后面的祠堂。最高处的祠堂,是他们最大的总祠堂。那个硕重的大鼓就安放在这里,并排立在那里的还有两个一个比一个小的鼓。看得出,花园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
我急着想赶回惠州,但灯头公一直忙得没空吃饭。我又不想食言,只好跟灯头婆一家一起吃酬灯饭。菜式很简单,但味道却是一流,恰似洗发店老板娘送我的紫色脚板芋一样。十多桌,挤得密密麻麻,但并不影响大家吃得津津有味。芋头焖红烧肉,粉丝炒木耳,大白菜,碌鹅下面有酸白萝卜,油豆腐焖猪肉,青椒炒油炸凤爪。
花园村很美也开发了旅游,但很多村民还是搬到了较方便的横河镇。这次搭的顺风车司机是土生土长的花园村人,30多岁。很帅,特别健谈。他说,小时候不到10岁开始,就催爸爸做了一个锣锤,用一条绳把手电筒挎在身上,徒步跟接灯队伍去镇上接灯。那时走的是山路,鼓不敢做大,大概80斤左右吧。现在有了公路,大鼓已经150斤以上了,四个人抬都吃力。膀大腰圆的壮汉,一次至多敲30多锤,就得换人。我奇怪地问,为什么买了大灯还买小灯?他说,大灯叫墙灯,一个祠堂挂一个。小灯叫花灯笼,是挂在伯树公头上的。我一听,后悔啊,为什么不早点了解清楚,居然没拍到一个伯树公挂花灯笼的图片。
看来明年还得再上花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