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农历八月十五(10月1日)晚,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一年一度的“舞火狗”活动热闹上演。蓝田“舞火狗”活动不但是蓝田瑶族少女的特殊成年礼,而且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录。
活动在蓝田瑶族乡杨屋村举行。当晚,村文化广场正中央燃起篝火,广场上聚满了前来观看仪式的村民及慕名而来的游客。16名身着瑶族特色民族服装的少女齐聚村祠堂门前的一片空地,由村中老一辈以及“有福气”的妇女在她们的腰部和手臂用藤条捆上黄姜叶,再给她们戴上竹笠并插满点燃的香火,把她们装扮成“火狗”。
仪式开始时,少女们首先走到祠堂叩拜先祖,祈求风调雨顺。接着在地塘围成一圈,双手向前靠拢,跳起火狗舞,唱起瑶家歌谣。然后穿街过巷,到村中厨灶前舞拜,又绕菜园一圈,每到一地,唱起不同的歌谣。最后,游舞到村外河边,将身上的黄姜叶、竹笠和香火统统扔到河里,象征祛除邪气。此时,对岸的男青年便开始与少女们对歌。歌声、鞭炮声连成一片,热闹非凡。
蓝田文化站站长杨柏喜向县融媒体中心记者介绍:“舞火狗”是瑶乡每年中秋节都举办的活动,是蓝田祖宗流传下来的,为了纪念狗对蓝田瑶族先祖的养育之恩。“舞火狗”对当地文化旅游发展很有好处,当地学校也坚持每年培训30至60名学生,将“舞火狗”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摄影:黄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