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做棚流传于龙门县龙华、永汉、麻榨、平陵、龙江等龙门县各乡镇的春节民间习俗,通常在春节期间(农历正月初二至正月底),集中选一个最佳日子(称为“棚日”)。据清咸丰元年(1851年)《龙门县志》卷三风俗篇中记载:“……元日禮神祀祖烧爆竹飮柏酒親友交賀三四日乃已”。证明做棚习俗迄今至少已有160多年历史。
龙门做棚的主要组成形式有:一、舞狮拜祭祠堂;二、搭棚,请粤剧戏班做大戏;三、抢头炮(抢猪仔、抢公鸡);四、晚上在祠堂里或祠前小广场做棚聚餐。五、请电影队放电影招呼亲朋好友。做棚当天鞭炮齐鸣,醒狮舞起。当天早上9点醒狮到祠堂叩拜采青,先到祠堂的厨房、祖宗牌坊面前进行叩拜,寓意一年顺景,五谷丰登。当地村民也紧跟着醒狮纷纷到祠堂观看醒狮采青讨一年的喜庆。醒狮叩拜完祠堂,村民会邀请醒狮到自家门口叩拜,寓意风调雨顺,合家平安。下午2点,村民集中到祠堂参加每年举办的传统习俗“抢头炮”,它有预示着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的意义。按照以往传统习俗,每年村里会选两条母猪来当“头炮”,凡是抢到“头炮”的村民就要把母猪带回自家里养大,待生出小猪仔,就参加下年做棚“抢头炮”活动,这样代代相传。抢头炮习俗,寓意着来年鸿运当头,所以每个村民都会全力以赴争抢头炮。头炮会以一支炮竹为炮胆。头炮分为一、二、三等奖,一、二等奖为猪仔,三等奖为公鸡。抢到“头炮”者即可领取猪仔或公鸡。抢头炮是做棚的重头戏,它寓意着村民们对未来美好的期盼,抢到头炮预示着来年六畜兴旺,五谷丰登。而到了晚上,村民会连续三晚邀请亲朋好友到祠堂吃饭,观看粤剧戏班做大戏。哪一户亲友客人最多,鞭炮最长,菜肴最丰盛,就表示哪一户来年最丰收,人丁、六畜最兴旺。所以“做棚”只会一年比一年更丰盛更热闹。
“做棚”通常由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正月底,其间民间一些重要节日聚集其中,如“上灯、元宵、龙抬头”等节日,各姓族人的新年寄望尽在其中,展现不同层次的精神寄托,是一项群众参与性广,民俗特色鲜明,氛围浓厚的群众性民间传统习俗;亲朋好友一起交流生产经验,总结致富心得,加强感情沟通,成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做棚”成为了龙门旅游的一张名片,每年都有很多珠三角游客纷纷参与其中;“做棚”被认为是龙门各乡村节庆重大传统习俗活动。它寄托着人们对明年能取得更好、更丰厚收获的美好愿望,有着把人们对过去一年丰硕劳动成果的喜悦蕴含在里面,因而有着丰富的历史传统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好龙门做棚,龙门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激励传承人,由传承人以师带徒的形式培养接班人。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2016年公布“龙门做棚”为县级第五批非遗保护项目名录,并邀请专家学者对“做棚”习俗的保护、传承、利用和发展作深入研讨,以便利于做棚习俗得到可持续的保护,源源不断地延续。
(摄影:罗春玲)
宣布开始抢“头炮”
抢头炮
抢头炮2
获得“头炮”村民
舞刀
舞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