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岁月的记忆
作者:苗理洁(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17-06-02 22:39:45

 

饮食历来与生存环境、与人文历史密切关联。

四处皆水的惠州,有流传千年的饮茶习俗。“何物堪留客,烹茶成雪芽”。“归自星坛日未斜,草庵留住一杯茶, 道人自点花如雪,云是新收白露芽”。都是古代惠州人饮茶吟诗的名句。

喝茶多的人,口味自然清淡,于是,油炸小吃一直为人们所喜好 。

“阿叫”,在街头巷尾流传至今已有百来年时间。清朝末年,社会动荡,物质匮乏,民不聊生。街边小贩用最廉价的萝卜刨出细丝,放在米浆里浸透,再洒上五香粉,然后放入饼形的铁丝网勺兜着油炸出售。炸好的“阿叫”似一轮金黄的小太阳,十分诱人,竟也香酥可口,吃过的人念念不忘。有意思的是,小贩在叫卖时,漂亮的小太阳和扑鼻的香气每每吸引一群孩子围观,他们囊中羞涩但又垂涎欲滴故久久不愿离去,直到远处传来祖母拉长音调叫唤回家的声音。“阿叫啦,回家吧 ! ”有人劝说。孩子最后才无奈回家去。即使没有阿叫着回家的孩子,围观着站久了,脚也麻了,光看没钱买,小贩也会编出几句善意的谎言:“阿叫了,快回家吧。”惠州方言称呼祖母为“阿, 这种小吃由此称为“阿叫”,一直到如今。

有关味觉、喉管的身体记忆文化,有天然狭隘的地域性,就比如四川人和湖南人喜爱吃辣、无辣不欢无辣不爽一样。一个人可以改变乡音,却没有办法改变儿时印象中有关吃的记忆。“阿叫”是惠州人舌尖上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老大回乡的惠州人,会凭着久远的印象,走过曲里拐弯的小巷,寻找“阿叫”的摊挡。当再见那“金色小太阳”时,两眼放出欣喜的光芒。必大块朵颐,吃个过瘾,深深陶醉其中方才罢休。

“马安仔”也是油炸小吃,时间亦有百年之久,且色香味俱佳。这道小吃工序并不复杂,操作者主要掌握好两个环节:首先用做云吞面的面皮切条油炸。不过,擀面皮的力度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考究的是要将云吞面皮擀得又薄又有韧性且不易碎。炸好后洒上炒香的花生和芝麻。其次,用红糖加上麦芽糖煮成糖浆与炸好的面片、花生、芝麻均匀拌好放到木模里压平,最后用木尺量好切块。出售时,都是两块或两条叠在一起卖,“两”,广东话叫“”,故而叫“仔”。这道虽属面做的食品,但用料讲究,做工精细令人叫绝。

旧时,茶风酣热的惠州,茶楼有高、中、低档之分。如“三元”茶楼、“不夜天”茶楼(今桥西中山东路新华书店一带),都设有戏台以及看戏的雅座。低档的茶楼,如“大肚池(脐)”茶楼(今桥西中山南路至国庆路之间,前门在中山南路,戏台在国庆路),那是贫民粤剧团“大肚池”剧团为演戏谋生而搭建的竹棚茶楼。一个茶位看一出戏只是几分钱,极受贫民百姓欢迎。但不管高档或低档的茶楼,各式茶点中都少不了“仔”这味小吃。老辈惠州人至今仍眉飞色舞说起“大肚池”看戏的趣事——那些演了无数遍的传统粤剧《鸳鸯剑》《柳毅传书》《西厢记》《牡丹亭》等剧目,除了票价十分便宜的缘故,茶席间几分钱一块的“仔”,自然是引人前来的原因之一。这是社会底层劳苦百姓可消费的场所。听着悠然宛转的粤曲,品着香酥甜口的“仔”,岂不美哉乐哉!

这道小吃因为出自惠州马安人之手,凝聚了马安厨师的聪明智慧以及对美食的热爱,加之“”与“马”同音,时间长了,人们叫成了“马安马仔”。

尝过“马安仔”的人,都赞扬这道小吃风味纯正口感好。而根本秘诀在于红糖加上麦芽糖,两者比例适中,至使“马安仔”又香又甜又柔软。同时,出锅前加上适量猪油,增加香气和光亮度,使之卖相更佳。

“油炸桧”是惠州人对油条的专称。惠州人自从南宋岳飞遇害之后,因切齿痛恨杀害岳飞的秦桧夫妇,故用米粉(古代惠州没有面粉)做成两个人形状用油炸之,称为“油炸桧”。因惠州话“桧”与“鬼”几乎同音,听起来似“油炸鬼”。八百多年过去,惠州人至今仍然称这种小吃为“油炸桧”。

传统的这道小吃香、酥、脆,令人回味无穷,是茶楼卖座的美食。之所以香、酥、脆,是因为近代惠州人在做这道小吃时加上大蒜和猪油。具体做法科学有序 :大蒜切片油炸,炸至金黄香酥后打成粉状,再与面与猪油和在一起,这样炸出来的“油炸桧”就有了大蒜特殊的香气。由于和面用了猪油,面团里容易形成一个个小空洞,炸出的“油炸桧”就比较酥与脆。

以一道“油炸桧”小吃,默默祭奠岳飞的英灵。在岁月的辗转中,一代又一代的长辈向小辈讲述着岳飞抗金的故事和“油炸桧”的由来,这是古今少有的饮食传奇。分明读出了惠州人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秉性。人们既享受了味蕾的快意,又寻古探幽、思索感悟,可谓是味外之味的难得体会。

走过匆匆岁月,惠城的这几味小吃,自然也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而有所变化,因为人的胃口、嗜好,也是变动不居的。老传统老牌子也并非一劳永逸之策。人们会揉入新的元素,适应着现代人日益复杂怪诞的口腹之欲。例如“阿叫”,近年商家就在米粉上加上鲜虾再炸,不仅增加口感鲜味,卖相也上了档次。还有“马安仔”, 严格选用优质花生油或是优质茶油,和面加上鸡蛋,保证这道老牌小吃纯香味正,不仅城里人们开车前往购买。也吸引了港澳同胞以及台湾同胞前来订购。

当人们坐在水边的茶楼,品尝这些活色生香的小吃时,那种愉悦的心境,与这座城周围的湖光山色,自然而然地融洽无间,相得益彰。因为,当饮食与文化背景揉合在一起,当美食小吃不再是仅仅满足热量的需要,而是一种文化的享受与感悟——“吃”出情怀与遐想,这是生命状态的提升,是人生的高质量。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