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秋高气爽的好日子:二零一四年十月十二日。一望无际的蓝天没有一丝云朵,清风习习,有着一丝丝凉意,在热了几个月的日子里,能有这样的天气,是非常难得了。我们来到市政府门口,看见等候多时的黄色大巴车,车前方车窗下张贴着“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采风团”的字样。点过名后,大巴车缓缓开动,我们出发采风了。 透过车窗外一路奔驰而过的远处山峰和近处的林荫;再看那绿油油农田和正在收获着农作物的人们,我们在车厢内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首当其冲的是金牌主持杜衍军,主持了采风车上的文艺大荟萃。老规矩,按座位顺序从前往后每人分别介绍自己并且展示才艺。今天和往次不同,车里有一群男歌唱家,由杜衍军带头,穿着迷彩的卢建忠、潼湖的张惠添、印尼华侨郑汉协等带动,车厢里的歌声此起彼伏,雄壮有力,《黄河大合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刘三姐对唱》、《山楂树》还有郑汉协的印尼歌曲“哎呀,妈妈”等,使整个车厢充满了活力。在一串串歌声中我们来到了博罗县的柏塘镇。 大巴车门慢慢的打开了,哇!一座座茶山映入眼帘,翠绿的茶树一窝一窝,一行一行整齐排列着。 采茶女正在那里忙碌着,你看:她们头戴客家凉帽,一圈的黑布挡着阳光,漂亮的脸庞就藏在里边,身后放着的编织袋装着刚采的青茶叶,胸前挂着的小框也装着青茶叶,她们轻盈的采着茶叶,满脸含笑,额头上的汗滴抱着太阳随风吹落到土壤里。我们的会员也不闲着,争先恐后地奔向茶园,听着采茶女们的介绍,自己也尝试着采几片青茶,许多人把刚摘的青茶叶含到嘴里嚼嚼:“嗯,清香。”特别是那紫色的紫芽茶,更是吸引会员的眼球。大家高兴地采摘着.....来自龙门的会员们集体身着黄色T恤,他们人多,分散在绿色的茶园里非常耀眼。会员们采茶的采茶,吃茶的吃茶,拍照的拍照,忙的不亦乐乎;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家们那就更不用提了,“咔嚓咔嚓”,一个个好的画面咔嚓在他们的相机里了。 这是博罗县柏塘镇罗浮春云雾山茶的生产基地,叫鸭田山,山的周围还是茶山,山的后面是叫赤水的河,但是,河水一点也不赤,而是在茶山的映衬下碧绿清澈。在茶山的中间还有少许的荔枝树,把整个茶山装点的美丽至极。 柏塘山茶起源于晋,兴于唐,留香至今;《广州记》、《广东新语》、《罗浮山志会编》等文献均有罗浮茶的记载,大文豪苏东坡有“茶经妙处莫虚传,来试罗浮第一泉”之说,今天蕴藏在柏塘镇福波生态园的百年以上的130多棵老茶树就是见证。在政府的领导下,柏塘已是博罗最大的山茶种植乡镇、专业镇。有24个专业合作社,33个村共4000多户都投入其中,柏塘镇把引导农户扩大山茶规模,加快茶食品、茶用品、茶药品的茶种植产业链的发展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看完了茶山,我们沿着一片竹林走进了古榄园。呵!又是一片天。刚才还是铺满大地的一片绿色茶园,现在又立于树叶盖满头顶的大榄树下,缕缕阳光从大榄树的叶子中间挤过,射向铺满榄叶的大地,会员们精神振奋,哼着小曲捡拾这落在地上的榄果,深紫色夹着啡色的果实饱满可人。榄树的清香溢满了每个人的心扉。300多棵榄树,有的有几个我加起来也没它粗壮,它们棵棵健壮像一群老人在那儿打太极,榄树臂长可坐七八个人,站在大榄树下的那个享受,别提有多美了! 在一棵大榄树下,会员们要合个影,大家摆好了姿势,摄影家们在我们面前也站成了一排,他们长枪短炮各显风采,摆着不同的酷姿,另成一道风景,真闹不清是他们拍我们,还是我们拍他们!噼噼,啪啪,拍来拍去正在兴头就听有人喊:“主席还没来呢,别急,等一下!”很快,合影拍完了,回头一看,才发现主席像个孩子似的爬到了大树上。 下一站是当天的终极目标,博罗湖镇镇的航天育种示范基地,刚进长廊就被徐徐吊起的植物“胡须”帘给惊呆了,“太美了!”进入大厅可以看到农业科技的奇葩,奇花异草:不用占土的农业无土栽培,水生植物,沙漠仙球,食虫植物--猪笼草。变异的的葫芦,彩色的瓜类,航天酥醪菜,航天西瓜,航天冬瓜,七彩辣椒,茄子等等15个系列73个航天育种品种,推广面积超过了30万亩。园区东边是象头山群山峦,西边是罗浮山诸峰,土地肥沃,风光宜人,“农科奇观”温室长满了异果奇花,极具观赏性,科普趣味性强,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 天色渐渐暗了,在湖镇镇吃罢饭又返回了大巴车。这一天啊,真是:眼饱,肚饱,情更饱。 在奔驰的大巴车上,大家满怀激动和喜悦再次地唱响了:“门前大亚湾,屋后罗浮山......美丽惠州我的家园,我的家园,我的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