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幅龙门农民画吸引了观众驻足欣赏。 11月6日~10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广东省文联、广东省二轻工业集团公司主办的2014中国(广州)民间工艺博览会、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评奖在广州琶洲举行。今年的博览会吸引了16个省份近50个品种的工艺品参展。木雕、石雕、玉雕、刺绣、剪纸、农民画、影雕……想得到的想不到的民间工艺品,都能在这里看到。11月8日,市民协专门组织了40多名会员到广州参观博览会,记者一同前往,近距离目睹我市申报山花奖的15件(组)作品。 一根丝线分16股,绣一幅牡丹图花了16个月 本届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 山花奖共有260多件精品角逐。我市申报山花奖的15件(组)作品中,有刺绣、木雕、陶瓷、泥塑,还有龙门农民画等。 所有申报山花奖的作品都是提前准备,陈圆芝刺绣作品《国香春霁》也不例外,整整绣了16个月。灯光下,几朵不同颜色的牡丹花层次分明,色彩过渡自然,很有立体感。陈圆芝介绍,她把一根丝线分成16股细丝线来绣,每根丝线比头发丝还细。加上牡丹渐变色彩特别多,绣一会就要换另外一种颜色,完成一朵牡丹需很长时间,但绣出来的花朵显得很轻盈、逼真。 出生于汕头的陈圆芝,从小就接触刺绣。后因要专心读书,把刺绣搁了下来。婚后,在家相夫教子的她得到丈夫鼓励,又拿起了绣花针。为了学习更好的绣技,陈圆芝专门去潮州向潮绣工艺美术大师林智成学习。陈圆芝认为,刺绣是一门综合艺术,除了绣技好外,对绘画和书法都要有所了解。“绣牡丹难度最大的是掌握花朵的过渡色。一朵牡丹花要绣得自然,色彩过渡很重要。”陈圆芝说。 独创东江沙堆彩画,用东江沙掺颜料高温烧制 申报山花奖的陶瓷作品不少,我市民协会员刘汉新的作品 “吉祥富贵图”是其中之一。 一个56厘米高的花瓶,瓶身布满了紫红色花朵和绿色花瓣,与常见的彩瓷花瓶相比,这个陶瓷花瓶上的花朵有明显的凹凸感。仔细一看,紫红色的花朵呈现出细沙状,似乎是用沙子来制作的。“没错,花瓶上的花朵是用我们东江里的沙子制作的。”刘汉新得意地说。 沙子也能做陶瓷?原来,用东江沙作为主要原材料,是刘汉新独创的东江沙堆彩画。刘汉新1981年进入惠州彩瓷厂,在彩瓷厂工作了10多年,掌握了各种不同工艺。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因为受各种原因影响,工厂不景气,他离开工厂另谋出路。之后10多年间,刘汉新不管做什么行当,依然痴迷于陶瓷艺术,经常画瓷、烧瓷。最近几年,他一直在钻研如何创新惠州彩瓷风格。在东江河边长大的他,在多次试验中发现东江沙在被烧至1000多℃高温后,会呈现出黄色玻璃状。他就利用东江沙这种特性,将沙子掺入不同颜料进行烧制。结果他惊喜地发现,成品色彩厚重、立体感强,给人古朴厚重之感。 刘汉新说,一般人烧制花瓶很少采用牡丹花这种大图案,因为效果往往不好。但他采用东江沙堆彩工艺,效果就不一般了。“制作花瓣的沙子比较细,也比较少,掺进颜料烧制完成后,较难看到沙粒,呈现出光泽;而牡丹花朵则采用颗粒较大的沙子,烧制出来呈现出一种哑光色。这样整个作品看起来层次分明,特别美。”刘汉新说。 客家山歌龙门农民画,题材及表现手法有创新 参与申报山花奖的作品,还有龙门农民画。农民画家黄伟平的《果硕年丰》、曾宝田的《和乐庆丰年》、钟永廉的《仁爱》等,都参加了展览。《惠州日报》2014年7月11日曾经报道过的龙门农民画画家王汉池创作的客家山歌龙门农民画组画作品,也挂在了展厅显眼处。 从小就喜欢唱客家山歌的王汉池,从众多客家山歌中挑选了12首进行创作构思,一首首原本耳听口唱的山歌在他的画纸上活了过来,成为一幅幅饱含生活气息和本地文化特色的农民画,画中有歌,歌中有画。同时,王汉池在创作材料上进行了创新,用的不是传统画纸和颜料,而是油画画布和丙烯颜料。记者在博览会现场看到,不少观众对这些客家山歌农民画都很感兴趣,不少人轻轻念着画中的歌词。 此外,在展厅中,有一幅金光闪闪的木雕作品尤其引人注目。这幅由陈万景创作、取名为“三英战吕布”的大型木雕,仅是贴金箔就花了好几万元。展厅里还有邹红梅以龙门农民画、客家围屋为图案制作的服饰,苏定明、陈子毅以惠州梅菜为题材的剪纸作品,王云鹏的泥塑作品“母与子”,庄敏的“西湖”泥塑画,毛国忠的木雕“风雨与共”,禤朝军的铁艺作品“变形金刚”以及戈奕用玉石镶嵌的一个大花瓶等,都引起了观众的浓厚兴趣。 市民协主席邹永祥表示,到目前为止,我市还没有作品获得山花奖,这次是我市第一次参加山花奖 (工艺美术类)评奖,且有15件作品入围。这体现了我市工艺美术作品的进步,特别是龙门农民画在题材和表现手法方面颇有新意,期望有个零的突破。 何为山花奖 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是经中央宣传部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国家级民间文艺大奖,与电影“百花奖”、电视“金鹰奖”、书法“兰亭奖”、戏曲“梅花奖”、音乐“金钟奖”、舞蹈“荷花奖”一样同属中国文艺界的最高奖项。 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主要分民间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表演、民间文学论著等3大类。其中,民间工艺美术类每两年评选一次。由于获奖名额较少,平均起来每个省、市、自治区每届只有1个,因此竞争很激烈。山花奖标准很高,既讲传承,又讲创新,对艺术家而言获得山花奖是对艺术生涯的高度评价。 (原载2014年11月10日《惠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