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县龙华镇鹤溪村的古建筑。
▲博罗县横河镇沙上村的古建筑。
▲仲恺高新区沥林镇罗村的谢氏宗祠。本组图片本报记者朱如丹 摄
记者近日从惠州市民协获悉,我市去年下半年申报的3个广东省古村落,经省专家组实地考察论证,已获得认定。至今为止,我市广东省古村落已达到31个。
这次认定的3个广东省古村落为仲恺高新区沥林镇罗村、博罗县横河镇沙上村、博罗县龙华镇鹤溪村。
罗村
整体状若龟形,多为清代建筑物呈扇面分布
仲恺高新区沥林镇罗村的谢氏先祖是从广东南雄珠玑巷迁到东莞,后从东莞迁至沥林的罗村定居,算起来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由于当地的地形似箩筐,故取名叫罗(同音“箩”)村。罗村位于沥林西南部,是潼湖湿地的一部分。为避免被潼湖水淹,罗村的建筑整体以大“井字形”套“井字形”的架势逐步高建,状若龟形。“龟”能浮水,古人希望罗村少受暴雨天潼湖水淹的祸害。罗村的古村建筑为梳式布局形式的广府建筑,多是清代建筑物,呈扇面状分布,古围村内现有纵道13条,横巷20条,民宅约800间。占地约40亩的罗村古村,被一道清代修建的两公里长青砖围墙围了起来。当年罗村人丁兴旺、财力雄厚,不时有盗贼进犯,为了抵御外来侵袭,所以建造此围墙保护家园。罗村内还设有书院和圩镇。
沙上村
古村地形为荷叶形,有一片古树群
博罗县横河镇沙上村的谭氏族人先祖是宋代从江西迁至横河,在明代一位谭氏族人谭座契迁居至横河的沙坝上,居住的人越来越多,沙坝成了村庄,这个地方就被叫做沙上村。沙上村的地形四周低村内高,古村地形为荷叶形,不用担心遭水浸。沙上村呈广府式梳式布局,全村有古民居72座,还有一片古树群。沙上村古村由一道围墙包围着,围墙建有东、西两座门楼,村民进出就要经过这两道门。
鹤溪村
有近600年历史,愈南公家庙仿清皇宫建筑
龙华镇鹤溪村的关氏族人,是明代从广东南雄珠玑巷迁来这里繁衍生息,至今近600年历史。鹤溪村位于沙河畔上,整座古村落坐北朝南,背山面水。民居建筑依地势而建,层层递进,错落有致,为阶梯式布局。现存古民居建筑300多处,小巷有10多条。保存较完好的关氏宗祠3座、家庙一座、古塔一座、古井一口。
鹤溪村最著名的古建筑物首选愈南公家庙,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风格仿清代皇宫建筑。愈南公家庙,记载了100多年前从鹤溪村走出的关氏兄弟(关镇国和关镇邦)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故事。关氏兄弟效命清朝,战功显赫,深受统治者赏识器重。关镇邦死后,当时的清朝政府特下旨,准其兄关镇国在家乡建立家庙,以表彰关家效忠朝廷的精神。
市民协主席邹永祥表示,广东省古村落的认定命名工作,是广东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抢救和保护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一项极其紧迫和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第五批广东省古村落的认定工作在2015、2016两年开展,我市还有不少保护比较好、有特点的古村落,在2016年还可继续申报。保护好古村落,能更好地传承岭南文化。
(原载2016年2月20日《惠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