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暨第八届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展,轰轰隆隆地闭幕一月有余,可那汇粹着来自全国各地,不,来自世界各地的传统文化珍奇异宝的场面,一直萦绕于我的脑海里,从没结束。时隔多日,那天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那天,惠州市民协用大巴车拉了40多位会员,直奔广州琶洲博览馆。一进大门,精美绝仑的工艺品玉雕、木雕、潮彩、唐卡、壁画……像一道道闪电,直扑人心。把这些平时自诩见多识广的美女帅哥们,兴奋得不能自已。如果不是领队一再强调,先到惠州展位集合,估计个个都如鱼入水似的,吱溜一声都不留就不见了踪影。
惠州民协的展位在二楼,与去年的位置相同。龙门画展、毛氏雕刻、东平窑瓷器、庄敏泥塑、维墩藤器……面孔亲切熟悉,一声声高亢的问候,透出些他乡遇故知的激动。听说参赛山花奖的作品在三楼,大家一窝蜂地涌上电梯。三楼展览厅,顿时回荡起此起彼伏的压抑住的惊喜声。
琳琅满目的精美展品,每件都闪耀着当地传统文化的特色,令人垂涎欲滴,爱不释手。突然,一个金光闪闪、龙头鱼身的彩色灯笼跃进了我的眼帘。我暗叫一声,“哇”,急奔过去,这才发现,后面还有一长溜的形状各异、栩栩如生的鱼形彩灯,相跟着排成一列长队。一看标签,题目:鱼化鳌龙;作者:惠州民协陈万景。
陈万景,汕尾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惠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多年前,第一次看到8厘米厚,分5、6层的“大闹天宫”金漆木雕时,形态各异、维妙维肖的人物造型让我惊为天人。从此,陈万景的名字就驻扎进我的心里。2014年,听闻他的一幅“长坂坡”金漆木雕荣获中国民间工艺博览会银奖,我一点也不感到惊讶。
陈老师的工作室位于麦地南路,上下四层,全是他的作品。活灵活现的素描、活色生香的国画、凝重古朴的书法……60岁出头的陈老师轻描淡写地说,除了通雕,我现在最感兴趣的是艺术陶瓷等。说着拿出一个苏东坡提笔吟诗的泥坯雕塑。虽说眼前的“赤壁怀古”只有半个手臂高,可那飘飘的衣袂、深邃的目光,分明让人有一种肃立在长江风中的恍惚。
看着我合不拢嘴的模样,陈老师指着几个彩扎架子说,我们家是工艺世家,彩扎是我从小就跟从父亲学会的雕虫小技。父亲陈逢吉是陆丰文化馆有名的工艺美术师,当年的陆丰工艺厂就是由他一手创办的。金漆木雕作品,曾经被国务院选送外国友人。我连忙说,这次博览会上,你的彩扎最受欢迎,彩照刊登在省报头版,获奖呼声很高。陈老师高兴地说,这鱼化龙鳌,灵感来自于潮汕地区元宵时节舞的灯笼。只是本应该是九条鱼的,因为时间紧,只完成七条就匆匆忙忙参展。说着又轻轻摇了摇头,不太尽人意,如果有时间,我会把鱼鳞片一个个装上去,而不是画在面上;接下来,我还得把剩下的两条鱼补上……
在惠州展位边用完午膳,就在附近信步游逛。发现一展位的陶瓷作品,夸张变异,一个个稚趣可人的人物造型,令人爱不释手。抬头一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司书胜陶艺作品展”。
我主动上前攀谈。一头掩耳卷发,两撇篆书胡须的司老师,山东淄博人。20岁从山东淄博陶瓷美术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山东淄博美术陶瓷瓷器有限公司,担任美工设计。十多年了,一直从事陶瓷美术创作。后来单位宣布倒闭,自己就成立了“司书胜艺术工作室”。近50岁的司书胜老师,略带羞涩又十分自豪地说,当年全省才招生60名,一个班才20个人。如今20多个同班同学早转了行,唯有我一直坚持不懈地走在陶瓷制作的艺术道路上。“26年了,我从事陶瓷艺术设计。”说着他伸出手掌比划着告诉我。声音很轻,我却听出了26年的艰辛与坚守,26年的成败与成就。
我奇怪地问,咋叫“司书胜艺术工作室‘?私心暗想,应该叫陶瓷工作室才对。司老师轻轻地笑了,说,我不仅会陶瓷设计,还炼就一手好书法和画。我就曾经为《辽宁青年》杂志、《广东陶城》报题写过刊头。艺术真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一说起陶瓷艺术,司老师立马神采飞扬,滔滔不绝起来。他说,艺术作品不仅仅停留在像与不像的平面上,要意象,而不在具象。虽然扎实的技术功底是艺术的基础,但灵性、生动性,思想内涵才是艺术作品的灵魂……我抬头看了看墙上的海报。司书胜,国家一级美术师。艺术成就被载入《中国专家大辞典》等诸多大型辞书中。在一旁的司老师告诉我,这些都是国家级的。我的一个作品,2014年入选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12届全国美展。
“咚锵,咚锵,咚咚锵!”,寻着声音,我发现了佛山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佛山狮头。佛山狮头,精巧坚固,美观独特,特别是那对扑闪扑闪的大眼睛,顽皮可爱,令我爱慕无限。
只见一位中年男子,个子不高,精壮利索的模样。把一个绯红鲜艳的舞狮道具,套在自己身上,边喊边手舞足蹈。一群小朋友兴高采烈地围着他团团转。见小朋友欢喜,男子索性把舞狮举在一个小男孩头上,手把手地教他如何让狮子的眼睛动起来。一时吸引好多游客围观拍照。趁男子休息,我指着彩画简介,上面写着:黎伟,佛山狮头世家第五代传人。问,这个人是你吗?男子说,那是我哥哥。我叫黎佳。
黎师傅说,我们家祖上,从清朝道光年间,就开始做狮头,是南海第一个世家。南海著名的三家黎字号,全是他们家的。那时候,佛山狮头,远近闻名,远销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等。后来,辛苦过度的父亲死得早,沉重的生活重担就压在妈妈身上。我们五兄妹从记事开始,都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扎胡须、贴耳绒……一些轻巧的手工。当我16岁下放到农村的时候,已经能熟练地独立完成所有的工序了。所以,后来返城当工人十多年后工厂倒闭,别人哭天抢地,我立刻办起一家狮头工厂,照样生活得红红火火,甚至更滋润过当工人的日子——看来那句老话说的好,家有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傍身。
黎师傅拿出手机给我看照片,五彩斑斓的孔雀开屏。他得意地说,我们几兄妹个个都是狮头能手。2013年以前,佛山市每年的秋色游行,我们的彩扎是重头戏。“醒狮升平”曾荣获评比第三名。为了在比赛中得到更好的名次。他把自己关在家里三个多月,精心研究创新出这个最时新的彩扎“孔雀开屏天下太平”。高一米五,20公斤重,自动旋转,中间英文写着“欢迎光临”。黎师傅把照片放大说,你看,你看,上面那些羽毛都是真的哦。还有老鼠……我好奇地插嘴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你咋做个这玩艺。黎师傅笑着说,古代有“五鼠运财”的传说啊。你再仔细看看,还有好多惟妙惟肖的小动物和昆虫。世界上每一个小时都有一个物品灭种,所以我特意做这么多小东西,就是想提醒大家,爱护环境,保护小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