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浴火重建蒲芦凼——访博罗县“抗日英雄村”蒲芦凼
作者:翟永忠    来源:    日期:2015-09-28 22:43:30

 

题记:20111118,上午,我随博罗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刘剑烽、副主任梁志海,到博罗县“抗日英雄村”蒲芦凼搜集党史资料,采访了年逾八旬的村民赖黄生(82岁)、赖金海(84岁),和柿树吓生产大队原大队长赖优丁,以及参观了从废墟中重建起来的蒲芦凼村,不仅重温了73年前那场壮怀激烈的抗日大战,而且收集了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

 

浴血奋战抗日寇

20111114,上午10时正,博罗县“蒲芦凼——抗日英雄村”门楼在爆竹声中隆重奠基。那一串串响亮的爆竹声,宛如激烈的枪炮声,让参加仪式的40多位县、镇、村领导嘉宾和村民代表,再次想起了73年前那个漆黑的夜晚,蒲芦凼村民众志成城,奋起还击,抵御日寇,浴血保卫家园的英雄事迹。

19381012,南侵广东的日军在惠阳大亚湾登陆,国民党驻军不战而逃,淡水、惠州沦陷。随后,日军长驱直入,仅10多天时间,就相继攻占了博罗、增城、广州以及东江中下游地区。芦凼村位于博罗、增城交界处的荔枝坳东面、惠州通往广州的必经之路的增博公路(原广汕公路)北侧,由于增城县城被日军占为据点,芦凼村就成了抗日前线。日军占据增城县城后,在东、西、北三面修筑了坚固的工事。荔枝坳猪石岭是增城日军的前哨,设有炮台,挖了堑壕,装上铁丝网,驻守着一个中队的日军。日军“以战养战”,在增博公路沿线村庄轮回扫荡,烧杀奸淫虏掠,无恶不作。10月下旬,中共领导的增城县第三区常备队转移到博罗县联和乡一带,在增博边界山区开展抗日游击活动,广泛发动群众,建立了由县参议员、联和乡乡长赖瑞忠任团长的联和乡民众抗日自卫团。芦凼村后面的屏风岭距猪石岭不到一公里,因而时常遭到日寇蹂躏。赖瑞忠是芦凼村人,具有强烈的民族气节,他目睹日军暴行,不禁义愤填膺,遂以族长身份号召全村民众团结起来抗日,保家卫国,并组织了芦凼村抗日自卫队,有队员40多人,步枪30多支,短枪5支,手榴弹数百颗。在赖瑞忠的发动下,自卫队员满怀抗日热情,以“宁做救国鬼、不当亡国奴”的豪情壮志,与日寇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自卫队在屏风岭设望哨、置消息树,密切监视日军动向,一旦发现敌踪,即刻放倒消息树,鸣锣示警,村民闻警迅速疏散掩蔽,自卫队立即开赴荔枝坳伏击来犯之敌,弄得日军晕头转向。同时,不惧敌强我弱,避实就虚,出其不意,或夜袭日军据点,或伏击外出日军兵马,扰乱日寇,挫其锐气。

当时,正值国共联合抗日,惠州国民党政府听闻芦凼村民积极抗日,不得不派出3个连共300余兵力进驻芦凼村,以示“联合抗日”。芦凼村抗日自卫队协同国民党军队两次夜袭增城日军据点未遂,虽毙伤日军数人,但国民党军亦伤4人,自卫队无伤亡。后因日军加强扫荡,国民党军队仓惶撤回惠州。随后,中共增城县第三区常备队在队长单容沛的带领下,开进芦凼村,与村民同舟共济,抗击日军。

193912410多名日军骑兵从增城据点出动,经荔枝坳进犯蒲芦凼村。时逢中共增城县第三区常备队外出执勤,赖瑞忠临危不乱,带领自卫队赶到村前公路设伏袭击日军,毙敌2人,伤敌7人,击退日军得胜回村。日军骑兵败回增城报称:蒲芦凼村驻有“支那军”(国民政府军)。是夜,日军纠集大队人马偷袭蒲芦凼村。当晚,恰逢村民赖群娶亲宴客,村民都赴宴祝贺,岗哨无人值岗,日军在漆黑的夜色掩护下长驱直入。25日凌晨,村民发现敌踪时,日军早已集结在村前的东亚岭上,伺机发动进攻。赖瑞忠立即一边调兵遣将,率领自卫队迅速应战,一边组织村民向村后的屏风岭转移。当夜,中共增城县第三区常备队有部分队员在村内留宿,因地形不熟,不利夜战,就抽出一些枪支加强自卫队,然后来回协助掩护群众撤退。20多名自卫队员乘夜据险与日军展开激战,以一当十,击退日军多次冲锋,拂晓前,自卫队见村民已安全撤离,遂撤出战斗,于漆黑天色中撤退到屏风岭。

早晨,日军认为“支那军”还驻守在村内,遣出6架飞机进行狂轰烂炸,然后在大炮、机枪的掩护下冲进蒲芦凼村,见无“支那军”,气急败坏,立即实行“三光”政策,大肆烧杀抢掠,烧毁村内八成(300多间)房屋,残忍地杀害了一个不肯撤走的老人,掠走耕牛、猪、鸡等一大批。蒲芦凼村遭此空前浩劫,顿时成为废墟。

此役,日军被击毙56人,伤则不计其数,伤亡惨重。蒲芦凼村抗日自卫队队员赖百双、赖继红、赖德、赖顺、赖九、赖贵龙、赖瑞常等7人牺牲,村民伤亡10多人。

后来,芦凼村被称为“抗日英雄村”。

 

拭去历史的尘埃

据博罗党史资料显示,“蒲芦凼之战”是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在博罗境内除轰炸县城之外,出动飞机最多的一次,其惨烈程度可想而知,但英勇的芦凼村民并未屈服于日寇的淫威,他们众志成城,一次次地擦干身上的血迹,与矗立在屏风岭上的消息树一道,不屈不挠地与日军展开持久战,直至全国抗战胜利。

芦凼村原属联和乡,今属柿树吓村委,是博西片最边远的山区,由于位于增博交界处、增博公路北侧,所以,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早在二十世纪30年代,中共增城县地方组织就开始到芦凼开展革命活动,抗日救亡期间,芦凼来了两男一女三位中共地下党员,男的没有公开姓名,女的姓苏,自称小姐,二十四五岁,惠阳人。他们根据党的指示,在芦凼一带积极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发动村民团结起来,抗击日寇,保卫家园。小姐勤劳乖巧,热心为村民服务,裁缝补衣,打柴挑水,耕田种地,能帮就帮,能做就做,跟群众打成一片,与村民结下了深厚情谊。可惜好景不长,一年后,小姐跟村民们道别:因革命工作需要,我要离开芦凼,他日有缘,我们再相见。说完匆匆离去。十多天后,国民党把三颗头颅摆在芦凼村前的晒场上示众了一天一夜,恐吓村民说:谁再敢跟中共接触,一经发现,格杀勿论!随后强迫一村民将头颅带到增城县城日军据点邀功请赏,日军把三颗头颅挂在东门城墙上示众了二十多天。芦凼村民发现其中一颗是小姐的头颅,另外两颗男人的头颅虽然不认识,但从发型上分析应该也是中共党员。后来,村民才隐约听说小姐被叛徒出卖,在芦凼东北面的打鼓潭被国民党杀害。

国共联合抗日后,惠州国民党政府迫不得已派出3个连的兵力进驻蒲芦凼村,但只跟日军象征性地接触了两仗,虽然仅仅伤了4人,却以“伤亡惨重”为由,在夜色掩护下狼狈逃回惠州。据芦凼村民代代相传说,国民党部队逃跑前的傍晚,杀猪宰牛,大排筵席,大吃大喝了一顿,狠狠地敲了芦凼村民一竹杠。而就在国民党官兵吃喝得不亦乐乎时,突然响起一声枪声,一名伤兵获悉自己将留在芦凼养伤,因为害怕被日军搜捕后残暴杀死,一时惊恐过度,在房内吞枪自杀。那名伤兵双手和左脚都受了伤,伤势颇重,不能行走,他从床上滚下地来,右脚勾了一支步枪抵住下颔,用脚趾踩动扳机开枪自杀。不久,增城日军大部队便杀到芦凼,意欲一举歼灭国民党部队。种种迹象表明,当时,增城日军已经确切地侦知了国民党部队进驻芦凼,并决定采取军事行动,消灭国民党部队。同时,芦凼的国民党军也得到了日军即将进犯芦凼的情报,因此仓惶逃跑。

在“蒲芦凼之战”牺牲的烈士中有一对父子,父亲赖百双是位百发百中的神枪手,儿子赖继红时年十五六岁,也是个上山打猎的好手,父子俩在战斗中异常骁勇,奋勇杀敌,击毙日兵最多。战斗中,赖继红胸口中弹,壮烈牺牲;赖百双的膝盖骨和大腿受重伤,由于缺医少药,伤口感染发炎,十多天后不幸牺牲。

上午,日军在芦凼疯狂地烧杀抢掠了一回之后,四处收尸,运往增城焚烧。下午,日军撤回增城据点。黄昏,赖瑞忠带领自卫队和村民从屏风岭返回芦凼,只见偌大的一个村庄浓烟滚滚,火苗蹿动,残垣败瓦,遍地狼藉。村民看着被瞬间摧毁的美好家园,不禁失声痛哭。此时,赖瑞忠振臂高呼:“烧了泥砖变青砖,烧了青砖变金砖,乡亲们,唔怕,日本仔来了,(我们)照打!”说完,率领自卫队员和村民冲进火海,扑灭大火,重整家园。几天后,赖瑞忠整理好抗日资料,不避艰险,单枪匹马前往博罗县政府汇报,行至蒲芦凼东南面的水西村(现名新龙村民小组,属石巷村民委员会管辖)路口时,与外出扫荡的日军相遇,不幸被捕。日军从赖瑞忠身上搜出公文和上报材料,就对他严刑拷打,刑讯逼供。赖瑞忠铁骨铮铮,宁死不屈。日军暴跳如雷,当众将赖瑞忠开膛破肚,凶残至极。赖瑞忠身受五六军刀,惨死在日寇的屠刀下。下午,蒲芦凼村民探明日军完全撤退后,才赶到水西村口,将赖瑞忠的尸骸运回村里安葬。“猎犬终须山上丧,将军难免阵中亡”,芦凼村的首领、抗日英雄赖瑞忠惨遭日军暗算,没能在对日作战中轰轰烈烈地牺牲。这样的结局,至今仍令芦凼村人唏嘘不已!

当我们拭去历史的尘埃,却无奈地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在民间流传的口碑材料的脉络已经逐渐模糊,秩序日渐混乱,现在,就连年逾八旬的村民赖金海、赖黄生,以及善于收集汇总蒲芦凼革命史料的赖优丁,也说不清苏烈士是何时到蒲芦凼开展革命工作、何时离开芦凼、为什么被杀害的,至于还有多少历史已经完全被尘封,也就无从考究了。

面对日寇的铁蹄,芦凼村人民奋起还击,团结战斗,保护了同胞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谱写了一曲振奋人心的抗日壮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芦凼人勇往直前。

 

浴火重建民安康

新中国成立后,勤劳勇敢、善良纯朴的蒲芦凼人民擦干血迹,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重建家园,艰苦奋斗,勤劳致富,逐渐走上了安定幸福、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

20111118,我首次走进了从废墟中重建起来的蒲芦凼村,只见这里山清水秀,林木葱郁,村内屋舍俨然,鸡犬相闻,村外村道阡陌,田地肥沃,颇有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遗风。由于村民大都在空地上另建起两层半的楼房,部分富裕村民甚至迁到对面的东亚岭山坡上建起别墅式小洋房,因此,芦凼村基本保持了原貌。1991年,国道324线原福田镇荔枝坳路段改道由福田圩镇至增城雁塔大桥路后,蒲芦凼就名符其实地成为博西片最山区,从此,芦凼村就显得越发地幽深宁静,越发地生态环保了。

我们穿行在残垣断瓦中间,参观了被战火洗礼后重新修建起来的芦凼村。因为年久失修,部分泥砖房屋已经倒坍,尽管如此,残留在屋梁上、门窗上的火烧痕迹依然清晰可辨,这些门窗若非都用厚厚的硬木材做成,定然逃不过被烧成灰烬的厄运。还有那枪眼、炮洞、墙壁上凌乱的弹痕,也都历历在目,至今仍触目惊心。由此可见,“芦凼之战”的战况是何等的惨烈,自卫队员浴血奋战的场面是何等的悲壮!每到一处,我的脑海里都会浮现着同一个画面:天上飞机盘旋轰炸,地上枪炮声震耳欲聋,整个村庄浓烟滚滚,火光冲天,狼奔豕突,尸骸遍地。然而,大火可以烧毁村庄,却不能烧毁芦凼人民的民族气节,他们不但没有在这场大火中倒下去,反而顽强地站了起来,继续同侵略者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铭记党史,永感党恩,忘记历史就是背叛,芦凼村民没有也拒绝忘记这段惨痛的历史。我们在参观途中遇到村民时,不管男女老少,都会向我们发出热情的邀请:“带你们去看看我的老屋吧,那里被日本仔烧得更加厉害!”博罗县人民政府更没有忘记“芦凼之战”,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县委党史研究室就派出工作人员到芦凼村采访,搜集和整理了相关材料上报上级部门,并在国家、省、市党史报刊上发表,不遗余力地保存和宣传芦凼村的抗日事迹。2008101,博罗县人民政府在芦凼村南面的赖氏宗祠旁立“抗日英雄村——芦凼”纪念碑一座,不久,纪念碑就被福田镇政府定为中小学生德育实践基地。此举取得了立竿见影的宣传效果,据村民赖优丁反映,他几次看见驻罗浮山、广州部队拉练途经蒲芦凼村参观纪念碑,认真读完碑文后,油然而生敬佩之情,列队向纪念碑敬礼,离开时纷纷向他竖起大拇指,满口赞美之辞。柿树吓村两委干部获悉情况后,为继续扩大弘扬民族精神的宣传效果,结合本村实际,经过研究决定,筹资兴建“蒲芦凼——抗日英雄村”门楼。此举得到县老促会和福田镇委、镇政府在经费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20111114“蒲芦凼——抗日英雄村”门楼奠基。门楼位于芦凼村南面的县道196公路旁,由县老促会牵头,县建设局、县老建办承建。1226,门楼正式动工兴建。门楼动工建设不久,即刻惊动了增博两地的人民和政府,当听说门楼建设资金不足时,许多单位和个人立即伸出援助之手,纷纷捐款资助。随后,化州市、东莞市、陆丰县乃至香港等地的热心人士亦闻风慷慨解囊,辗转送来捐助款。所有人都热切地期盼门楼早日建成,其影响之大,振奋人心。人们守望相助的热心、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炽烈的爱国热情,深深地感动了柿树吓村干部和村民

201222,我再次来到蒲芦凼时,“蒲芦凼——抗日英雄村”门楼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开始进入装修阶段。在柿树吓村委办公室,村委书记赖伯添兴奋地告诉我们:“目前,各方捐款已经超过10万元了!”蒲芦凼村民小组长赖汉扬拿出几副对联,要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刘剑烽把把文字关。听说门楼要用对联,远在增城教书的同宗兄弟赖振彪欣然落笔,写了两副慷慨激昂的对联送过来。另两副对联也是喜欢舞文弄墨的赖氏宗族子弟写的,虽然都不甚工整,但其行感人,精神可嘉。在蒲芦凼村民小组的公德榜公示栏前,我看见单位(集体)的捐款从1000元到5000元不等,个人捐款则在300元至5000元之间。个人捐款除赖氏宗族子弟、外嫁女之外,各地热心人士也很多。我们在公德榜公示栏前只逗留了近10分钟,就有两位村民前来捐款。

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责无旁贷。这就是中国人民,精诚团结,万众一心,守望相助,共度难关。

离开蒲芦凼村时,回望浴火重建起来、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的芦凼社会主义新农村,恍惚之间,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芦凼村抗日首领赖瑞忠铿锵有力的声音:“烧了泥砖变青砖,烧了青砖变金砖,乡亲们,唔怕,日本仔来了,照打!”

岁月如歌,往事如风,芦凼村的抗日烈士们永垂不朽,芦凼村的民族精神万古长青!

 

(本文的采访和写作,得到博罗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刘剑烽,副主任梁志海、谢永海;柿树吓村委书记赖伯添,主任赖伟强;蒲芦凼村民小组长赖汉扬和村民赖优丁、赖黄生、赖金海等的鼎力支持和帮助,特此鸣谢。此外,第一节“浴血奋战抗日寇”的抗日史迹,改编自博罗县委党史研究室搜集整理的《誓死保家园·浴血葫芦凼》一文,致谢!)

 

当年日寇破门而入,这是被撞坏的门墩。(陈烈摄).jpg 

当年日寇破门而入,这是被撞坏的门墩。(陈烈摄)

 

纪念碑巍然屹立,英雄史永远铭记。(陈烈摄).jpg 

纪念碑巍然屹立,英雄史永远铭记。(陈烈摄)

 

两位村长介绍英雄村历史,感慨日本武士道沦为侵华工具。(林慧坚摄).jpg 

两位村长介绍英雄村历史,感慨日本武士道沦为侵华工具。(林慧坚摄)

 

铭记历史,勿忘蒲芦凼惨烈而光荣的历史。(陈烈摄).jpg 

铭记历史,勿忘蒲芦凼惨烈而光荣的历史。(陈烈摄)

 

日寇在蒲芦凼烧杀抢掠的铁证。(陈烈摄).jpg 

日寇在蒲芦凼烧杀抢掠的铁证。(陈烈摄)

 

胜利了,日本投降了,以此为记,以此为证。(陈烈摄).jpg 

胜利了,日本投降了,以此为记,以此为证。(陈烈摄)

 

英雄村村民缴获日寇入侵使用的屠刀。(陈烈摄).jpg 

英雄村村民缴获日寇入侵使用的屠刀。(陈烈摄)

 

英雄村门楼巍然屹立,抗日寇事迹浩气长存。(陈烈摄).jpg 

英雄村门楼巍然屹立,抗日寇事迹浩气长存。(陈烈摄)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