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浴血奋战抗日寇
当时,正值国共联合抗日,惠州国民党政府听闻蒲芦凼村民积极抗日,不得不派出3个连共300余兵力进驻蒲芦凼村,以示“联合抗日”。蒲芦凼村抗日自卫队协同国民党军队两次夜袭增城日军据点未遂,虽毙伤日军数人,但国民党军亦伤4人,自卫队无伤亡。后因日军加强扫荡,国民党军队仓惶撤回惠州。随后,中共增城县第三区常备队在队长单容沛的带领下,开进蒲芦凼村,与村民同舟共济,抗击日军。
早晨,日军认为“支那军”还驻守在村内,遣出6架飞机进行狂轰烂炸,然后在大炮、机枪的掩护下冲进蒲芦凼村,见无“支那军”,气急败坏,立即实行“三光”政策,大肆烧杀抢掠,烧毁村内八成(300多间)房屋,残忍地杀害了一个不肯撤走的老人,掠走耕牛、猪、鸡等一大批。蒲芦凼村遭此空前浩劫,顿时成为废墟。
此役,日军被击毙56人,伤则不计其数,伤亡惨重。蒲芦凼村抗日自卫队队员赖百双、赖继红、赖德、赖顺、赖九、赖贵龙、赖瑞常等7人牺牲,村民伤亡10多人。
后来,蒲芦凼村被称为“抗日英雄村”。
拭去历史的尘埃
据博罗党史资料显示,“蒲芦凼之战”是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在博罗境内除轰炸县城之外,出动飞机最多的一次,其惨烈程度可想而知,但英勇的蒲芦凼村民并未屈服于日寇的淫威,他们众志成城,一次次地擦干身上的血迹,与矗立在屏风岭上的消息树一道,不屈不挠地与日军展开持久战,直至全国抗战胜利。
蒲芦凼村原属联和乡,今属柿树吓村委,是博西片最边远的山区,由于位于增博交界处、增博公路北侧,所以,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早在二十世纪30年代,中共增城县地方组织就开始到蒲芦凼开展革命活动,抗日救亡期间,蒲芦凼来了两男一女三位中共地下党员,男的没有公开姓名,女的姓苏,自称
国共联合抗日后,惠州国民党政府迫不得已派出3个连的兵力进驻蒲芦凼村,但只跟日军象征性地接触了两仗,虽然仅仅伤了4人,却以“伤亡惨重”为由,在夜色掩护下狼狈逃回惠州。据蒲芦凼村民代代相传说,国民党部队逃跑前的傍晚,杀猪宰牛,大排筵席,大吃大喝了一顿,狠狠地敲了蒲芦凼村民一竹杠。而就在国民党官兵吃喝得不亦乐乎时,突然响起一声枪声,一名伤兵获悉自己将留在蒲芦凼养伤,因为害怕被日军搜捕后残暴杀死,一时惊恐过度,在房内吞枪自杀。那名伤兵双手和左脚都受了伤,伤势颇重,不能行走,他从床上滚下地来,右脚勾了一支步枪抵住下颔,用脚趾踩动扳机开枪自杀。不久,增城日军大部队便杀到蒲芦凼,意欲一举歼灭国民党部队。种种迹象表明,当时,增城日军已经确切地侦知了国民党部队进驻蒲芦凼,并决定采取军事行动,消灭国民党部队。同时,蒲芦凼的国民党军也得到了日军即将进犯蒲芦凼的情报,因此仓惶逃跑。
在“蒲芦凼之战”牺牲的烈士中有一对父子,父亲赖百双是位百发百中的神枪手,儿子赖继红时年十五六岁,也是个上山打猎的好手,父子俩在战斗中异常骁勇,奋勇杀敌,击毙日兵最多。战斗中,赖继红胸口中弹,壮烈牺牲;赖百双的膝盖骨和大腿受重伤,由于缺医少药,伤口感染发炎,十多天后不幸牺牲。
上午,日军在蒲芦凼疯狂地烧杀抢掠了一回之后,四处收尸,运往增城焚烧。下午,日军撤回增城据点。黄昏,赖瑞忠带领自卫队和村民从屏风岭返回蒲芦凼,只见偌大的一个村庄浓烟滚滚,火苗蹿动,残垣败瓦,遍地狼藉。村民看着被瞬间摧毁的美好家园,不禁失声痛哭。此时,赖瑞忠振臂高呼:“烧了泥砖变青砖,烧了青砖变金砖,乡亲们,唔怕,日本仔来了,(我们)照打!”说完,率领自卫队员和村民冲进火海,扑灭大火,重整家园。几天后,赖瑞忠整理好抗日资料,不避艰险,单枪匹马前往博罗县政府汇报,行至蒲芦凼东南面的水西村(现名新龙村民小组,属石巷村民委员会管辖)路口时,与外出扫荡的日军相遇,不幸被捕。日军从赖瑞忠身上搜出公文和上报材料,就对他严刑拷打,刑讯逼供。赖瑞忠铁骨铮铮,宁死不屈。日军暴跳如雷,当众将赖瑞忠开膛破肚,凶残至极。赖瑞忠身受五六军刀,惨死在日寇的屠刀下。下午,蒲芦凼村民探明日军完全撤退后,才赶到水西村口,将赖瑞忠的尸骸运回村里安葬。“猎犬终须山上丧,将军难免阵中亡”,蒲芦凼村的首领、抗日英雄赖瑞忠惨遭日军暗算,没能在对日作战中轰轰烈烈地牺牲。这样的结局,至今仍令蒲芦凼村人唏嘘不已!
当我们拭去历史的尘埃,却无奈地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在民间流传的口碑材料的脉络已经逐渐模糊,秩序日渐混乱,现在,就连年逾八旬的村民赖金海、赖黄生,以及善于收集汇总蒲芦凼革命史料的赖优丁,也说不清苏烈士是何时到蒲芦凼开展革命工作、何时离开蒲芦凼、为什么被杀害的,至于还有多少历史已经完全被尘封,也就无从考究了。
面对日寇的铁蹄,蒲芦凼村人民奋起还击,团结战斗,保护了同胞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谱写了一曲振奋人心的抗日壮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蒲芦凼人勇往直前。
浴火重建民安康
新中国成立后,勤劳勇敢、善良纯朴的蒲芦凼人民擦干血迹,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重建家园,艰苦奋斗,勤劳致富,逐渐走上了安定幸福、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
我们穿行在残垣断瓦中间,参观了被战火洗礼后重新修建起来的蒲芦凼村。因为年久失修,部分泥砖房屋已经倒坍,尽管如此,残留在屋梁上、门窗上的火烧痕迹依然清晰可辨,这些门窗若非都用厚厚的硬木材做成,定然逃不过被烧成灰烬的厄运。还有那枪眼、炮洞、墙壁上凌乱的弹痕,也都历历在目,至今仍触目惊心。由此可见,“蒲芦凼之战”的战况是何等的惨烈,自卫队员浴血奋战的场面是何等的悲壮!每到一处,我的脑海里都会浮现着同一个画面:天上飞机盘旋轰炸,地上枪炮声震耳欲聋,整个村庄浓烟滚滚,火光冲天,狼奔豕突,尸骸遍地。然而,大火可以烧毁村庄,却不能烧毁蒲芦凼人民的民族气节,他们不但没有在这场大火中倒下去,反而顽强地站了起来,继续同侵略者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铭记党史,永感党恩,忘记历史就是背叛,蒲芦凼村民没有也拒绝忘记这段惨痛的历史。我们在参观途中遇到村民时,不管男女老少,都会向我们发出热情的邀请:“带你们去看看我的老屋吧,那里被日本仔烧得更加厉害!”博罗县人民政府更没有忘记“蒲芦凼之战”,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县委党史研究室就派出工作人员到蒲芦凼村采访,搜集和整理了相关材料上报上级部门,并在国家、省、市党史报刊上发表,不遗余力地保存和宣传蒲芦凼村的抗日事迹。
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责无旁贷。这就是中国人民,精诚团结,万众一心,守望相助,共度难关。
离开蒲芦凼村时,回望浴火重建起来、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的蒲芦凼社会主义新农村,恍惚之间,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蒲芦凼村抗日首领赖瑞忠铿锵有力的声音:“烧了泥砖变青砖,烧了青砖变金砖,乡亲们,唔怕,日本仔来了,照打!”
岁月如歌,往事如风,蒲芦凼村的抗日烈士们永垂不朽,蒲芦凼村的民族精神万古长青!
(本文的采访和写作,得到博罗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刘剑烽,副主任梁志海、谢永海;柿树吓村委书记赖伯添,主任赖伟强;蒲芦凼村民小组长赖汉扬和村民赖优丁、赖黄生、赖金海等的鼎力支持和帮助,特此鸣谢。此外,第一节“浴血奋战抗日寇”的抗日史迹,改编自博罗县委党史研究室搜集整理的《誓死保家园·浴血葫芦凼》一文,致谢!)
当年日寇破门而入,这是被撞坏的门墩。(陈烈摄)
纪念碑巍然屹立,英雄史永远铭记。(陈烈摄)
两位村长介绍英雄村历史,感慨日本武士道沦为侵华工具。(林慧坚摄)
铭记历史,勿忘蒲芦凼惨烈而光荣的历史。(陈烈摄)
日寇在蒲芦凼烧杀抢掠的铁证。(陈烈摄)
胜利了,日本投降了,以此为记,以此为证。(陈烈摄)
英雄村村民缴获日寇入侵使用的屠刀。(陈烈摄)
英雄村门楼巍然屹立,抗日寇事迹浩气长存。(陈烈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