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区淡水街道陈屋巷10号民居,就是老街居民心中赫赫有名的“战时钟楼”了。1941年左右,汤老太爷在陈屋巷修建了这栋楼,一共三层,屋顶还有个小阁楼,后来在阁楼上装了个大铁钟。
战时钟楼是典型的砖木结构,青砖白墙,战时的大铁钟悬挂在小阁楼的横梁下。而这栋楼又是当时淡水最高楼。抗日战争时期,为躲避日军轰炸,有人在淡水这栋第一高楼楼顶安装了一个大铁钟。每有日军来袭,就有地下党员或爱国志士爬到楼上敲响铁钟,顿时淡水全城人都能听到,百姓纷纷举家躲藏。战时钟楼不经意中扮演着抗日“地下中转站”的角色,不仅因为战时的警钟装在楼顶,熟知它的居民们还从老一辈人中得知,这栋楼前面是一个商铺门面,后面装了铁钟的房子还曾中转过抗日军需物资,隐藏过地下党员和爱国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