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一任东风舞!——惠州市第三届民间艺术博览会观感
作者:周小娅(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15-08-15 09:52:16

 

岁岁花开一样,年年盛会不同。庆典如今温往古,儿孙永记英雄谱。

 

一群鸽子/在空中自由飞翔/天蓝、云白、日头红/以及那鸽子的玄妙哨音/构成的是一幅迷人的图景/鸽子啊鸽子,是和平的象征……

惠州市第三届民间艺术博览会隆重揭幕,主题凝重:永不忘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拉开帷幕,大型泥塑浮雕《永不忘却》如铜铸般的历史呈现在我们眼前,数十幅黑白老照片和仍然健在的惠州抗日老英雄的照片形成历史长廊。顿时,老歌回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工农的子弟兵,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军民团结勇敢前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冲啊!杀!”是中国人,都会热血沸腾,泪涌满眶。七十七年前,在日本侵略者铁蹄肆虐的面前,中华民族凝成了一股绳,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爆发出了民族的最强音。从1938 10 月开始,日本侵略军先后四次侵占惠州、博罗,狂轰滥炸,血腥屠杀,奸淫掳掠,据统计,日寇屠杀居民5000 多人,城内房子被焚,惠州几成废墟,如“沙下惨案”、“百人坑”惨案等,是惠州老人心中永远历历在目的恶梦。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等抗日力量与惠州人民一起,浴血奋战,他们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动地的保家卫国的抗日赞歌!惠州文史学者何志成记载:194510月初,惠州举行抗战胜利大游行,所到之处,群众大放炮仗欢迎,其中水东街炮仗放得最多,街面堆积着厚厚的炮仗纸,人们从街面行过,如履厚棉。锣鼓声震全城,人们的声音喊哑了,全城的酒卖光了,炮仗也卖光了,八年抗战胜利了!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今天,在大型泥塑浮雕《永不忘却》的英烈形象下,在铁证如山的历史照片和在世抗日老人的面前,我们还能听见当年那枪炮的轰鸣,还能听见抗日先烈气壮山河的呐喊,还能听见惠州侠女杨氏刺杀三鬼子的英雄嘶吼!

缅怀英烈,祈望和平。我双手合十——愿和平鸽永远在惠州蓝天翩跹飞翔!

开展的前一天,我和苗姐姐走进会展中心一楼二号馆,迎面碰上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邹永祥先生,我脱口一句邹主席您瘦了。邹主席说,是的,一个多月都没好好睡过。是啊,我们只是“看客”一般,对着那些历史老照片浏览慨叹,可知那一张一张,都是邹主席经多年努力收集来的。邹主席不愧为是惠州民间文化大家,不愧是文史有心人。诚然,自筹办惠州市第三届民间艺术博览会以来,没有睡过安稳觉的不止邹主席,还有领导班子成员以及所有的民间文艺家们,偌大的一个展览,展品也好,表演也好,桩桩件件,饱含心血。开馆在即,我看到庄敏、张又兰、蔡磊等还在大型泥塑浮雕《永不忘却》上挥动画笔。所见所闻,每一个展位都在紧锣密鼓地忙碌。天气时晴时雨,展厅里没有空调电扇,闷热难当,大家汗透衣衫,笑在脸上。

艺术家的心,是赤诚的心。我双手合十——这里有旖旎一片云窗,只等有人与之共享……

 

三沙伴哥来茶/两腿青泥/只为捞虾/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小二哥昔涎刺塔/碌轴上瀹着个琵琶/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

这首词儿貌似与这文章不搭调?也是,这是人家元代人用散曲写的田园生活。要说不搭调又搭调,如果你在陶瓷泥塑手工织绣品等展区出没,你的心,就纯粹了,就田园了,就桃花流水鳜鱼肥了。从2013年起的三届民间艺术博览会,每次每次,我都是特别钟情于陶瓷泥塑,余小伦的陶瓷,刘汉新的彩瓷,王云鹏和张宏秋的陶塑,庄敏的泥塑,王宇文的陶瓶、蔡磊的瓷版画等等,都是让我爱不释手流连忘返的物件。而这次展览,更是让我一饱眼福,光是余小伦先生的东平窑出品,就多达420多件。我去的时候,小伦正在“陶瓷艺术馆”忙得大汗淋漓,他说,为了这次展览,他们赶制赶烧,辛苦劳作,默默祈祷,所幸大有斩获。他说,去年我们东平窑的作品只有釉下彩,才20多件,今年呢,往这展区运了好几大卡车呢,并且极大地丰富了工艺品种、器形和题材,可以说全部工艺形式的作品都有。余小伦,这位东平窑的掌门人啊,原本就一介仪表堂堂,现在更是踌躇满志了。我在小伦先生和他弟子们的作品前不停地拍呀拍,手机都拍烫了还不肯放手,因为实在是每一件都漂亮,瓷中精品,又画之高妙,指尖触摸着它们,仿佛就是从今日东平窑到北宋年间东平古窑的穿越,从古代的瓷碗、瓷碟、匣钵到今天的瓷碟瓷瓶,一种传承的美,荡气回肠,意韵悠远……

王云鹏的陶塑,不用说是人见人爱的,他以捏塑人物为主,材料在他手里,化腐朽为神奇,变戏法似的,呼风唤雨可也。你看他的人物,夸张和变形在他这里一点都不是事,古灵精怪,有些欧美风。一个个都是时装胚子,有很多都是来自杨丽萍服饰的灵感呢。又一个个都是风骚样子,呵呵!或应该说是风情万种。是啊,一个个都是那么可爱,栩栩如生。王云鹏说,我的这个女性系列,是从年轻时塑到年老,你细看她们的变化。是啊,细节之神妙,连肌肤的松弛都似乎可以触摸得到了。一时间,我与这一组人物似乎有了某种特别的相连,因为我说过,我要从年轻的时候开始,每年到相馆去拍一组照片,到我耄耋之年时,看这个女人是如何一点一点地由鲜亮到衰亡的?这虽然是个残酷的过程,但是,坦然面对,更是一种必然和升华……由不得我过多地呆立在那儿自作多情,花花扛着家伙过来拍照了,“来,来,美女们抱着美女拍!”于是我们人手一美女陶,在王云鹏的作品前臭美了个够!

与陶瓷们在一起,岂不是“快活煞了庄家”?

 

烟云出没有无间/半在空虚半在山/我亦闲中消日月/幽林深处听潺缓。

时间已近晚上十点,距离给主席交作业的时间已迫在眉睫(邹主席要求我们当晚十时交稿),可是,我还想说说林选志先生的收藏。

林选志先生,惠城区收藏家协会会长。据说他从上小学时就开始收藏了,在泥沙里挖宝贝,在古玩店里淘宝贝,这个爱好似是与生俱来。他说,以平和的心态和玩儿的心态搞收藏,日积月累也就水到渠成。数十年来,他的收藏有了一定的数量,有了一定的质量,有了一定的蕴含。这次展出的古物也十足让大家开眼界,如古门楣,牌匾,砚台,瓶罐,壶碗等数百件。风趣的林先生在展区写道:物以稀为贵。这里卖的是文化的积淀与历史的记忆,时光虽已流逝,故事依然继续;贵能得则珍。难得一见惠州原汁原味的惠州老物件,值得您的珍视,更值得您拥有。是啊,那些古木雕,大户人家的东西啊,梅兰竹菊,造型深浅等非常精美,简直就是用刀雕刻出来的工笔画啊!有些现代人的木雕,怎么看,都是一个拙劣,总是没那个韵味,究其实,是心不静嘛!

收藏家,沉醉不知光阴速……

朋友们,请原谅我秃笔拙陋,写不尽的艺术家,描不尽的美,然而纸短情长,艺术家们的作品,观众们读者们一一看在眼里,美在心里!百花齐放,雅俗共赏,一任东风舞!这就是惠州市民间艺术博览会的魅力!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