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参观民俗摄影展。王昌辉摄
南方日报讯 想要近距离全面了解惠州的乡土民情、习俗文化,那就去看民俗摄影展吧。6月9日,国际档案日当天,由惠州市档案局(馆)主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市博物馆承办的“档案——与你相伴”2015年国际档案日暨惠州民俗摄影展活动在市博物馆举行,副市长刘冠贤宣布民俗摄影展开展。400多件记录惠州乡土民俗的照片档案一同展出,让不少市民回味了乡愁,也使一些中小学生大开眼界。
惠州市档案局局长彭华君介绍,此次民俗摄影展共展出了50多位民间文艺家和文化热心人士提供的400多幅照片。摄影者深入街头巷尾、乡村田野,记录了惠州百姓生产劳作、思维方式、精神寄托、礼仪往来、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风俗习惯,表现了惠州的传统农业、手工业工具与技艺,发掘了各县区的地方佳肴与特色小吃,反映出尊老、敬祖、睦族、行善、祈求幸福安康的风尚,展示了渔歌、山歌、打锤、斗鸟、洗七夕、舞火狗、舞麒麟、擂大鼓、民间武术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在现场参观的市民李先生说,看了这些照片让他回忆起很多儿时往事。“现在越来越多的风俗习惯在消失,一些手工艺也慢慢失传,用镜头将它们一一记录下来形成档案资料,可以让人们感知民俗文化传统,回味和记住乡愁。”
“这些采自民间的鲜活档案,是惠州文明的积淀,是大众文化记忆的重建,也将定格在惠州档案宝库中。”彭华君说,民俗文化不仅需要保护传承,更需要不断创新发展,希望通过民俗摄影展,引导市民认识民俗文化艺术。市档案馆也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争取多出精品。
“在人们以往的印象中,档案大多存在于机关单位,如文书档案。其实,很多活的档案都在民间。”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邹永祥说,摄影展所展现的是惠州民间的日常生产生活,包括草根的、特色的文化风俗,传统与当代的结合,能让市民更好地了解惠州的民俗文化。
记者了解到,此次惠州民俗摄影展筹备历时半年,开幕之后将持续一个月时间,市民均可前往市博物馆二楼免费参观。据介绍,这是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之一,市档案馆本月内还将举行多场档案宣传教育活动。
实际上,市档案馆也向社会免费开放供参观学习。目前,惠州正在创建全国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仅今年5月,市档案馆就吸引了6所学校1000多名学生来参观。“惠州印记”、“惠州名人展”、特藏室、裱糊室、惠州城市记忆专题片、档案大课堂……通过参观展厅、观看专题片,很多中小学生加深了对惠州历史概况、惠籍和寓惠72位著名人物生平事迹的了解。
(原载2015年6月10日《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