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春牛舞曲后继乏人 民协成员专程去学
作者:朱如丹    来源:    日期:2015-03-07 22:58:58

 

图片1.jpg 

钟爱娣(左)教艺术团成员李燕汝(中)和利晓雯(右)学跳春牛舞。

 

 

“二月惊蛰又春分,春耕农活乱纷纷啊!惊蛰过开爱播种,种麻种豆及时种啊!”近日,在惠阳区镇隆镇文化站的排练室,飘出悠扬的客家山歌,演唱者是一位78岁阿婆——— 镇隆镇皇后村的钟爱娣,她一边唱一边跳着舞步。旁边,两位年轻人跟随钟爱娣的舞步认真学习,几个人在拍照、录像。这群人是来自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艺术团的成员,专程来向钟爱娣学习春牛舞曲的舞步。

 

两位客家山歌好手学唱春牛舞曲

本报226A3版报道了省级非遗春牛舞曲后继乏人,惠阳镇隆78岁的钟爱娣是惟一代表性传承人后,引起了市民协的重视。为了能把春牛舞曲传承下去,31日上午,市民协艺术团的几位成员来到镇隆镇,向钟爱娣学习春牛舞曲的歌曲和舞步。

春牛舞曲是根据传统客家山歌《春牛歌》改编而成,春牛舞曲来自一个春耕的故事:一位农民在用牛犁田,还有一位农民用锄头锄地,两位姑娘中午送饭到田头。姑娘送饭到田头后,农民在吃饭,姑娘在唱山歌,村道走来一个骑马的秀才。秀才看到姑娘山歌唱得好,忍不住就与姑娘对唱起来……

钟爱娣一开口,对客家山歌情有独钟的市民协艺术团团长侯粤春、副团长叶勇明备感亲切。对客家山歌他们非常熟悉,侯粤春独唱的客家山歌《送情哥》在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节客家山歌演唱大赛上获得银奖,叶勇明演唱的客家山歌,在2010年第二届八省客家山歌邀请赛上获得金奖。

据了解,当年表演春牛舞曲的演员有7个,1名使牛犁田的农民、1名扛锄头的农民、两名挑花篮的姑娘、1名秀才,还有两人饰演耕牛。当年钟爱娣扮演挑花篮的姑娘。为了让大家对春牛舞曲的每一位演唱者都有所了解,钟爱娣把4个不同角色的歌词都演唱了一段。侯粤春对挑花篮的姑娘演唱旋律歌词很感兴趣,而叶勇明则对两个农民演唱的歌词感兴趣。

侯粤春和叶勇明边听边讨论,发现钟爱娣演唱的基本上都是一个旋律,只是歌词有所不同。“长时间都是同一旋律,观众很容易厌烦。所以改编时要特别注意旋律的问题。”侯粤春说。

 

未来将改编成一个有镇隆特色的民间歌舞剧

艺术团成员李燕汝和利晓雯向钟爱娣学习春牛舞曲的舞步。

钟爱娣扮演的挑花篮姑娘,装扮是头戴客家凉帽,身穿客家姑娘服饰,用一条软扁担挑着两个花篮。出场时双手各自抓着一个花篮的提手,在舞台上转上一圈亮相,一边走一边上下摇摆花篮。虽然已经78岁,但钟爱娣的舞步很轻快,边跳边唱,动作娴熟。两位舞者跟在钟爱娣后面,学习她的一举一动。

为了能更好地学习春牛舞曲的演唱旋律和歌词,艺术团成员除了将钟爱娣几年前录制的春牛舞曲视频拷贝下来外,还把钟爱娣现场演唱的歌曲和舞蹈都录下来,准备带回去认真研究。

市民协主席邹永祥表示,惠州市民协艺术团的成员,在创作、编导、演唱、舞蹈方面人才济济。看了钟爱娣的表演后,市民协想将这个春牛舞曲改编成歌舞节目,在今年8月份举行的市第三届民间艺术博览会上表演。下来还可以结合镇隆皇后村的传说、镇隆的荔枝以及有200多年历史的崇林世居的家训,将其改编成一个有镇隆特色的民间歌舞剧。

 

 

(原载201536日《惠州日报》)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