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号上午,阳光明媚,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三十名会员在惠城区开启红色印记作品征集系列采风第五场活动。
采风第一站来到了飞鹅岭公园。从西门拾级而上,走到半山腰,可看到一架退役的战斗机;再往上走,有革命战争年代留下来的地堡和战墙等。山顶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东征战士群像石雕,颇为壮观,石雕上有聂荣臻元帅1989年4月的题词“国民革命军东征战士”。石雕后面,有近年修建的黄埔军校东征阵亡烈士纪念碑。山岭最高处,建有二层黄琉璃瓦的览胜亭,于此远眺,湖城美景尽收眼底,即为“飞鹅览胜”。
日军侵华攻打惠州时,据守飞鹅岭的100多名学生军,以暗堡为掩护,顽强抵抗,与阵地共存亡,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丧心病狂的日本鬼子使用毒气,将学生军全部毒死在暗堡内。新中国成立后,为缅怀革命先辈伟业,惠州市人民政府对飞鹅岭遗址进行重点保护,辟为城市公园。1984年6月,飞鹅岭公园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接着,大家来到了惠州市博物馆参观。惠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主要以惠州历年征集和出土的文物为主,具有地方色彩,是研究惠州悠久历史和特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中午,稍事休息,大家来到了沙下惨案旧址。1942年1月25日晨,日军酒井部中川联队步骑炮兵2000余人向惠州进犯。守军击毙敌联队长中川。2月3日,日军不甘失败,分三路向惠州进犯,5日晨,惠州第三次沦陷。日军占领惠州城后,为报复施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连续3天血洗惠州城,日军在水门沙下河边的一次集体大屠杀中,用机枪扫射、刺刀刺杀、战马践踏而死的约有600多人,被杀害者尸体多被抛入西枝江中,死难者的血水染红了江水。这一事件史称惠州“沙下”大惨案。
悲痛、愤慨的心情还未平复,我们来到了若瑟医院旧址,又一起日寇的恶行血淋淋的映入眼帘:1941年1月8日,日军飞机轰炸惠州,百姓纷纷跑到桥东若瑟医院躲避,因为若瑟医院是意大利人办的教会医院,楼顶悬挂有意大利国旗,而意大利和日本是轴心国成员,人们以为日军不会轰炸这里。谁知丧心病狂的日军还是把炸弹投到若瑟医院,一下子炸死200多人,连神父和修女都不能幸免,制造了耸人听闻的惠州若瑟医院惨案。日寇在惠犯下灭绝人性的罪行罄竹难书。
接着,我们来到江逢辰故居。江逢辰被称为"江孝子",其"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诗句广为人知。故居所在的惠新西街曾是归善县政治、经济中心,见证了惠州古代商贸繁荣
采风的最后一站来到了东湖旅舍。1941年12月8日,日军侵占香港,封锁了港九交通要道,抗日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及家属等800余人被困在香港。中共中央给广东党组织和东江抗日游击队下达了紧急命令:要尽一切努力,不惜任何代价,将困留在香港的文化界人士、爱国民主人士、爱国抗日人士和国际友人营救出来。1942年1月开始,一场争分夺秒、惊心动魄的粤港秘密大营救上演。在这场大营救中,100多位文化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从宝安白石龙转移到惠州,其中大部分人入住东湖旅店,再沿江北上抵达老隆、韶关等地。如今的东湖旅店已改造为“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
原装的地板、斑驳的墙壁、实木楼梯扶手,每一件物品都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革命战士用过的旧实物、泛黄的旧照片,生动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丰富的行程,满满的收获!踏着先人的足迹,怀揣着对日寇屠戮侵略、血洗河山的国恨家仇,会员们纷纷表示要不忘国耻,牢记使命,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为复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通讯员: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