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新年”——2022年惠州市新春文化进万家活动
文艺联万家,幸福过大年——惠州市文艺界新春文艺作品展播
“浓浓年味儿,民俗活动火起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线上文艺作品展播活动(五)
【剪纸】虎年吉祥(作者:贾淑云)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元日》,涵盖了“年”——也就是春节,这个华夏民族积淀深厚、乡情民俗丰富的文化符号。
(张小明 摄)
惠州民间文艺家,是装饰春节文化的积极推手,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展现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与艺术风格。
(冯法君 摄)
从进入腊月开始,民间文艺家各路出击,献才艺,结民心。民协主席钟土清、书法家钟敏、叶晓东、饶海利等人深入社区、商场,义务为群众撰写春联。他们知道,春联装扮门庭的光鲜,是一道豁亮的风景,贴春联是民间迎年一件神圣的事儿。于是,对对联语从书法家笔端倾情流出:“万事如意步步高,一帆风顺年年好”。“风调雨顺兆丰年,虎跃龙腾生紫气”。“引喜迎春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平安”。“龙国喜闻龙气象,虎年更有虎威风”……
(王东红 摄)
这些看似平常质朴的联语,却是老百姓心中最真诚的愿望。再配上“户纳千祥”“吉星高照”“福满门庭”“迎春接福”等寓意祥和的横幅,意味深长。连续数日,在河南岸社区,在隆生广场,文艺家们写个不停,引来一拨一拨领春联的人群,人们小心卷起春联,又笑盈盈而去。那笑已明白示人,只等除夕日到,满怀欣喜将这艳红艳红的春联一贴,浓浓的年味立马潇潇洒洒飘至大伙面前!
(王东红 摄)
令人赞赏的还有剪纸文艺家苏定明、刘雅晶、贾淑云、吕媛等人。他们走进社区,凭一把花剪、满腹才艺和灵巧心思,创出装饰春节的剪纸:“西湖春晓”“瑞虎迎春”“立春图”等。造型别致的剪纸从小剪刀缓缓流出,惊羡众人。
(王东红 摄)
(张小明 摄)
(张小明 摄)
苏定明老师是剪纸大家,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曾在2016年被惠州市文联、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惠州市民间艺术大师”称号。他的剪纸作品,多次获省、市、甚至国家奖项。
(作者:刘雅晶)
刘雅晶老师的剪纸,承袭传统,力求创新,常常灵感火花闪现,剪出的花鸟虫鱼生动又传神。
吕媛老师送给大家的剪纸“立春快乐”,剪出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戴着口罩走在春光里,既有艺术的风格,又配合了当前抗疫防疫的主题。大年初四冬奥会开幕,次日中国队获首金。
贾淑云老师获悉喜讯,即创出剪纸:福娃熊猫。这是一个被“福”字爱抚着的大熊猫,一副王者归来的气势。贾淑云老师给作品取名福墩墩。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剪纸,是文艺百花园中一朵奇葩。一幅幅寄寓社会和谐、国泰民安的剪纸,是惠州民协文艺家真诚讴歌惠州、献给惠州人民新春的礼物。
(作者:贾淑云)
(黄金华 摄)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年的延续,更将浓浓年味的余韵推向了高潮。古城惠州,水乡之地,旧时元宵节有男女对唱山歌的习俗。志书有记,对歌在平湖门,在东江边,较多是在人口居住密集的鹅湖两岸(现在的五四路至国庆路)。元宵之夜的对歌,呈万人空巷、热闹非凡的场景:“唱山歌哎,今晚山歌我开台,哪谁(哪个)敢唱就过来……”挑战者歌声刚落,应战者随之接来:“阿哥元宵飞引来,有歌尽管抛过来……”这些即兴发挥的山歌多是情歌,一唱一对,妙趣横生。那不知流传多少年的《高山岭顶种布惊》,至今还有人唱来朗朗上口:“高山岭顶种布惊(蒲松),唔使(不用)淋水也会生,只要我俩都中意,晤使媒人也会成。”元宵唱山歌的习俗在上世纪50年代后逐渐消失,但有关的记载永存惠州文化史册。
这些年,惠州民间文艺家活跃在社区、乡村、学校以及商贸中心的舞台,挖掘民间古老的歌谣,包括山歌、渔歌、童谣、男女声对唱(现为二重唱),将其融入新的时代元素传承发展。涌现出“客家山歌大王侯粤春”“渔歌天后张喜英”和文艺家梁锦锋、林云环等一批歌手。听听今时今日的春节舞台,民间文艺家杜衍军、魏易如一曲男女声二重唱《我爱新惠州》,唱的激情澎湃,荡气回肠:
“西湖碧波白鹭飞 金锂摆尾东呀东江游
南昆拥翠山万重哟喂 罗浮仙境醉心头
哎哟,惠州 哎哟,新惠州
东江渔歌亮 客家山歌秀
客家山歌秀呃 美丽新惠州
新惠州哟 大厦林立满城中
车流滚滚赛呀赛马龙 大亚湾建起石化城哟喂
仲恺新区把你留 哎哟,惠州
哎哟,新惠州 新老客家人
热血站潮头 热血站潮头呃
建设新惠州 新惠州哟
崇文厚德是民俗 四海包容聚呀聚英雄
敬业乐群民意畅哟喂 幸福百姓乐悠悠
哎哟,惠州 哎哟,新惠州
梦想谱新篇 明日更锦绣
明日更锦绣呃 我爱新惠州
新惠州哟 我爱新惠州”
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是惠州民协会员陈望喜。陈望喜老师是湖南人,然而热爱惠州的情怀,驱使他全心全意投入民间文化的宣传和创作中。跨过山歌演变绵绵的历史长河,《我爱新惠州》唱出民间文艺家对新时代的颂赞以及对惠州的挚爱真情。
(贾玉修 摄)
(贾玉修 摄)
如果比喻元宵节是一台大戏的话,那么,摆花灯和做糖丸就是这台戏的主角。惠州是千年古城,古老的民谣有唱:“正月十五摆花灯,阿公仔,摆几埕”。旧时惠州城有专门做花灯的民间艺人,各式各样的花灯与泥塑的公仔(小人儿)搭配着摆展览让人们大饱眼福。
(贾玉修 摄)
尤其是大街小巷高高挂起的红灯笼,装扮得节日喜气洋洋。时至今日,灯笼仍是古城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惠州民协数届民间艺术博览会上,五彩斑斓的花灯吸引了许多观者的眼球,获得一片赞美之声。近两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少聚集,不扎堆”,花灯的展示暂退入后台。
(张小明 摄)
民协副秘书长伍翠婷,是“民协志愿服务队”召集人之一。她趁假日教人手工制做简易灯笼,获得大家的欢迎,在元宵佳节赢得笑声一片。
(张小明 摄)
“吃汤圆啰!”元宵节吃汤圆习俗是惠州千年传统,是阖家圆满,幸福祥和的象征,甚至可以说是惠州民俗风情的一次集结与展示。
元宵节快乐(作者:贾淑云)
在这喜庆日子,民协志愿者服务队的文友欢聚一堂,分享着节日的快乐,也尽情畅谈践行民间文化的心得和体会。
(张小明 摄)
(张小明 摄)
是的,500人的惠州民协是一个大集体,各怀技艺的文艺家在这方舞台展现各自才艺,装饰鹅城的春节多姿多彩。如泥塑工艺家庄敏,她的工作室整个腊月期间都人气满满,那些颇有艺术天份的孩子带来了无限生气。有着“灯谜大王”之称的民协会员骆文胜并没有闲着,虽然目前不能聚会,但他已在蕴酿新一批的灯谜及谜底了。张小明、张卫中、吳伟荣、林志华、呂继全等摄影家,节日期间背起相机,走进人群,走进这座古城每一个角落。他们要将“年”的盛况,将人们在年的欢乐愉悦一一摄入镜头……
(贾玉修 摄)
春节文化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年度为周期循环往复进行的全民性文化生存方式。给传统以新意,做装饰春节文化推手,营造浪漫欢快的节日氛围,是时代赋予民协的一份责任,也是会员在这个新年共同的心愿。
(作者:贾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