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浪漫的“七夕节”来临,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七夕茶话会,30多名文艺家相聚“御苑茶馆”,畅谈中国传统节日风俗习惯。
参会的文艺家们,都应节穿上了有特色的民族服装,汉服、旗袍、唐装等,一个个喜气洋洋,风姿绰约,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民协主席邹永祥笑说“我这唐装买了好几年,今日终于派上了用场。”扮演七仙女和牛郎的文艺家们,都做了浓重的装扮。
民协秘书长王佩云,身着红黑鲜明的中国风裙装,优雅大方,跟往日庄重、婉约的主持风格不同,今日妙语连珠,轻松活跃地主持了这次座谈会。
座谈会从谈各地七夕风俗中开始。文艺家们来自五湖四海,家乡“七夕”各有不同风俗。刘汉新说,从小听外婆讲,用七种鲜花泡水洗脸,有美颜的功效。戴卫征说,龙门是在七夕那天的零点后开始打七夕水,用于洗脸、洗脚,能祛病除毒。来自陆丰的赖锦清说,老家过“七夕”,家家户户都会拜“七娘”,在天井或后院摆上供桌、贡品,对天祭拜七仙女,祈求家庭和睦,幸福平安。
扮演牛郎的姚伟民说,家乡的风俗是拜星星,和看见流星祈祷一样。这就是民间传说的“拜魁星”,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读书人会在七夕这天祭拜魁星,祈祷金榜题名。
伍翠婷还带来了去年打的七夕水,七种鲜花水等,她绘声绘色地讲七夕水的妙用,让大家感觉很神奇。风俗各地不尽相同,但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愿望,祈愿祛病无灾,有情人终成眷属。
接着七仙女和牛郎表演了舞蹈,副主席侯粤春和黄绿红分别唱了表达相思的客家山歌;黄秉康二胡独奏《挡不住的思念》;小赖吉他演奏《like a star》,等等,文艺家们用多种文艺形式,深层次的表达了爱情的美好,把文艺活动推向高潮。
随后,伍翠婷和几个文艺家做巧手“穿针引线”小游戏,比赛谁穿针最快。穿针七巧的风俗始于汉朝,流传于后世。唐代有诗云“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对月穿针的风俗,至今许多地方仍在流传。
文艺家刘雅晶、贾淑云、张晓等,制作了剪纸、刺绣、头饰等许多七夕手工艺品,供现场文艺家们欣赏,增添了节日气氛。刘雅晶老师现场表演剪纸艺术,一幅“鹊桥相会”剪纸图,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记忆中,我小时候过七夕,会晚上躺在晒谷坪的竹椅上,看银河里喜鹊搭桥,牛郎织女相会。要是遇上哪年七夕下雨,看不见星河,心里总是闷闷不乐,为一年才见一次的牛郎织女难过。母亲说,七月七日这天,从来没见过喜鹊,就是去天上给牛郎织女搭桥了。儿时读小学课本里《牛郎织女》的故事时,那时不懂牛郎织女的爱情,只为牛郎的孩子没有妈妈感到可怜,特别痛恨王母娘娘的无情。
在座谈会的最后,邹永祥从中国传统文化,到民间美好愿望,进行了深入地阐释。他说,“七夕节”是中国七大传统节日之一,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中国民间四大神话传说故事之一,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美好追求,反对包办婚姻,破除门第之见,忠诚于爱情,也是向往美好、赞颂勤劳、祈求智慧的愿望。
古香古色的“御苑”,翠竹环绕,大红朱漆门,镂空花窗,浓浓的中国风,和民俗文化交相辉映。御苑总经理孙静,秀外慧中,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给“七夕”活动提供美美背景的平台,相约来年继续。
此次座谈会,还邀请惠州企业家张雄光、孙友银、骆艳芬、廖翠颜等参加,畅谈家乡风俗。孙友银说,他的家乡江苏泰州,在七夕节牵牛到村里转一圈,摘野花挂在牛角上,相当于给牛过生日。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让我们相约“七夕”,祈祷爱情幸福甜蜜。
(摄影:张卫中、张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