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祠堂是乡土文化的根——第72场文艺宣讲在三栋
作者:朱如丹(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19-11-19 14:39:21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惠州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物华天宝,人文荟萃,是一座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古城。1115日上午,在惠城区三栋镇的一个会议室,这里正在进行“文艺到人民中去——文艺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之百场文艺宣讲”中的第72场,由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惠州市文联的文艺宣讲队队员林志华主讲《浅谈祠堂及祠堂文化》。有100多名来自三栋镇政府及各村的干部、文体协管员听课。

林志华自2000年开始摄影艺术创作。多年来,林志华执着于拍摄民俗传统活动和古村落,对民俗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其数十幅摄影作品获全国、省、市摄影奖。

宣讲开始前,林志华首先带领大家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推出更多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祠堂是民间保存最好的一种古建筑,祠堂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祠堂文化是地方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说三栋镇村民对于祠堂都不陌生,身边不乏各种姓氏的祠堂,也有被纳入文物保护单位的祠堂,但对于祠堂文化,很多听课者都不了解。在这节宣讲课中,林志华从“祠堂的由来、祠堂的种类、祠堂的建筑特点、祠堂的现实意义与传承保护”等方面讲述了祠堂文化。

林志华用大量的祠堂照片,图文并茂地宣讲了将近2个小时。林志华讲到,“祠堂”一词早在西汉就出现了。古代普通人家是不能建家庙(祠堂)的,到了明代才允许民间“联宗立庙”,从此,民间才开始修建祠堂,以期达到敬宗收族之目的。古代,祠堂也有分等级,有“太庙”、“宗庙”“文庙”、“家庙”、“女祠”“公祠”“祖祠”、“宗祠”等类型。“家庙”是古代帝王恩准有官爵者祭祀祖先的场所,在惠州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家庙”——博罗县龙华镇鹤溪村的“关氏家庙”,是惠州已知等级最高的祠堂。“女祠”是地方官表彰孝女恩准建祠供后人崇拜的场所。在博罗县龙华镇有座1500多年历史的“陈孝女祠”,建于南朝梁武帝时期,是惠州已知历史最悠久的“女祠”。祠堂内一般分为两进至四进,内部结构有礼仪门、天井,安置祖先牌位处为之祖堂。

祠堂大多是一姓一祠,但在惠州也有两姓或三姓的祠堂。在博罗县柏塘镇茜塘围,有一座是三姓祠堂“朱林谢祠”。 这个“三姓”祠堂有着其特殊的来历。朱林谢三姓先祖当年迁徙至此便仿效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成为结拜兄弟,相亲相爱、团结互助。祠堂的建筑也很有讲究,从镬耳墙到龙船脊、博古脊的装饰,都有其特殊的含义。祠堂的功能除了处理族中事务外,还有文化教化功能。祠堂内的匾额、楹联、壁画、木雕、石雕等作品,都是祠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显示本族文化底蕴,教育族人遵纪守法、尊老爱幼、明理诚信、崇尚礼仪,重视亲情血缘关系的作用。

林志华在宣讲中讲到,祠堂是乡土文化的根。作为后人对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应千方百计维修保护,要让祠堂文化焕发新活力,把祠堂变成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思想文化传播的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发挥祠堂文化“以德育人”功能,把祠堂变成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

宣讲结束后,有村民留下来专门询问有关本姓祠堂的一些问题,林志华耐心地进行了解答。一些村民表示,听完讲座后,对村里的祠堂有了更深入认识,要回去看看本村的祠堂情况,要保护好祠堂。村民曾兆勇表示,在2017年,他牵头维修了本姓祠堂,得到了大家肯定,族人间的凝聚力更强了。这次听了讲座后,学到了不少与祠堂有关的知识,了解一些祠堂文化。回去后要发挥祠堂的积极作用。

三栋镇文化站站长丘继勇表示,林志华的宣讲课,有图片有文字,大家一目了然,很容易接受。三栋镇很多村都有祠堂,这节课,让大家对祠堂的维护和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回村后,能加强对祠堂的保护。

 

(摄影:朱如丹)

 

林志华正在讲课。朱如丹摄.jpg

林志华正在讲课。朱如丹摄

 

村民正在向林志华(右)咨询有关祠堂的问题。朱如丹摄.jpg

村民正在向林志华(右)咨询有关祠堂的问题。朱如丹摄

 

宣讲现场。朱如丹摄.jpg

宣讲现场。朱如丹摄

 

宣讲现场。朱如丹摄 (1).jpg

宣讲现场。朱如丹摄

 

宣讲现场。朱如丹摄 (3).jpg

宣讲现场。朱如丹摄

 

DSC01950.jpg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