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1日,秋长街道办在八楼会议室举办文艺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主题系列活动之百场宣讲“惠州节俗与文化自信”专题讲座,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协会员、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政协惠州市特聘文史委员苗理洁老师授课,着重讲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这四个节日,让大家感受我们华夏民族与众不同的特色,明确我们的节日所具有的文化和意义。
今日是夏至,太阳火辣辣的。苗老师说:“夏至是二十四个节气之一。是阳气最盛的一天。‘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二十四节气,歌里已经全部包括了。”
这是苗老师的第四次文艺宣讲,市民协邹永祥主席说:“理洁老师多次修改讲课稿,并根据不同的听课对象制作PPT,我已经看了她的5个讲稿版本。很好!”我跟苗老师一起参加宣讲也有三次了,每节课讲的内容都使我觉得年年过节,今天才明白原来还有这么多讲究,这么多文化特色和意义。
到会者对苗老师精彩的阐释认真关注,静心聆听,并对节日的风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都感觉收获满满。
苗老师讲到,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节日,从节日最能看到一个民族的根脉情结和文化特色。一年365天,古城惠州每个月都有节,这些节有华夏千年来的传统习俗,也有东江地区特有的风情。我们传统节日是体现人的节日,围绕人而设立,与西方许多宗教性节日(围绕神而设立)迥然不同。我们的节日体现敬天法祖、人情味浓的精神特质;我们的节日体现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春节在惠州最明显是木棉开花了,红艳艳的,如千千万万的小火炬高挚枝头。如果将四季比喻一天的话,春就是太阳升起的时刻。自然的景物触动人们渴望从寒冬走向温暖,也告诉人们要除旧布新了。
清明就是这样一个节:一方面祭奠逝者,缅怀追思;另方面除旧布新,用积极的心态迎接春天。千年古郡惠州,节俗多姿,清明除了祭扫,还有重要的活动就是踏青,采艾 ,吃艾角,坐画舫游西湖 。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目的是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人民。上世纪50年代初,全世界和平大会将屈原列入全世界最伟大的四大文人之一(天文学家哥白尼、文艺复兴时期的瓦伯雷以及剧作家莎士比亚)。惠州是座1400多年历史的古城,民间习俗很多,民间认为五月是个恶月,毒月,天热,雨多,上蒸下煮,人在这样的气候中容易得病(所谓湿热),这也是传染病多发的季节。因而古代民间认为要驱除瘟疫、辟邪纳福。
中秋祭月饱含百姓浓烈的感恩之情。我们的祖先认为,祭是吉。祭月就是打通人与天的通道,保持人和宇宙的能量畅通。为了让这种能量有存在感,就必须有祭品,月饼瓜果等就是祭礼。祭品演变到今天,成为一种祝福。
秋长街道办非常重视这次宣讲,文宣办古主任提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宣讲前古主任和苗理洁老师从秋长近年来经济的发展聊到到海外华侨节日回来寻根祭祖,从古村落说到传统节日和洋节日的区别,说到我们民族的精神,一直认为我们的节日对我国传统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这次宣讲圆满成功。街道党工委委员张远明主持并讲话,街道办领导黄海日和各村文体协管员、街道机关35岁以下青年、青企协、挺秀慈善代表等130人参加了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