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惠州学院的端午节
作者:朱如丹    来源:    日期:2019-06-07 09:29:07

 

端午节临近,弥漫着节日气氛。66日,在惠州学院的一条主干道上,一片热闹景象,这里正在举行“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活动。这次活动,由惠州学院党委宣传部、共青团惠州学院委员会、中国教育工会惠州学院委员会、学生处共同主办,政法学院、音乐学院、惠州学院学生会和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承办,有2000多名学生参加活动,其中不少学生参与了制作端午手工艺品、食品的体验活动。

一座用碧绿粽叶装饰的门楼,一条画着大鼓、划桨的长龙舟,向学生们展示了这次活动的主题:弘扬端午文化  传承爱国情怀。

20多名市民协会员上午9时就来到活动现场。校道路边,写着“剪纸馆”“香囊馆”“五彩手绳馆”“蛋兜馆”“木龙舟馆”“泥塑龙舟馆”“蒸粽子馆”“包粽子馆”“速写头像”的一间间工艺美术分馆,让学生们有了参与活动的目标:“我要学做一个香囊。”“我要学包粽子。”“我要做一条木龙舟收藏。”很快,十多个“馆”都挤满了学生,可谓是一座难求。后到的学生,只能站着学习制作。

民协会员刘雅晶主持的“剪纸馆”,八张小方桌,很快就坐满学生。“先剪花蕊,花瓣要镂空剪。”刘雅晶手里拿着纸和剪刀,一边解说,一边教学生剪牡丹花和龙舟。大一学生小朱和小路,很认真地跟着雅晶老师学习。“没想到学校有这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活动,很惊喜。”手里拿着亲手剪的一朵小花,两位学生高兴地回宿舍了。

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香囊带有避邪驱瘟之意,还有襟头点缀之用。民协会员张晓、李碧帆主持的“香囊馆”,一直持续火爆。学生们跟着几位教做香囊的民协会员,一针一线地缝制香囊。香囊有粽子形,有葫芦形,还有正方形、长方形,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各种选择。到了最后,准备好的60多份香囊制作材料都用完了,学生们依旧热情高涨,民协的老师们只好将带去的新台布裁剪好,给学生们做香囊。

端午节送蛋、挂蛋兜的习俗已延续两千多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说几千年以前,天上有个瘟神,每到端午节都要溜到下界害人。受害者多为小孩,轻则发烧厌食,重则卧床不起。母亲们纷纷到女娲庙祈求。女娲后来告知各位母亲,在每年端午节都让孩儿在胸前挂上一只蛋兜,可保平安。从此,端午节挂蛋的习俗逐渐流传开来。每到端午节,家里的大人便将咸蛋煮熟挂在孩子胸前,祈求一个夏天的平安。后来,挂蛋习俗发展为相互送蛋,为送蛋送福气之意。因为送蛋有送福气之说,民协会员汤文主持的“蛋兜馆”,成了人气颇为旺盛的一个馆。虽然学做蛋兜的难度有点大,但学生们迎难而上,汤老师等也手把手细心地教。活动持续了一天,预先准备的近200个蛋,全部都被学生连同蛋兜“兜”走了。

传说,端午节带五彩手绳,有着吉祥保平安的作用。五彩手绳有白、红、黄、黑、绿五种颜色,代表着“东、南、西、北、中”五个土地神,可避邪保平安。民协林小敏主持的“五彩手绳馆”,里里外外长时间都挤满了学生。位置坐满后,没有凳子坐的学生就站着学编织。到了最后,小敏带去的几大卷多彩绳子都被学编手绳的学生用光了,她编好带去的几十条五彩手绳,也都被学生们带走了。

“木龙舟馆”“泥塑龙舟馆”分别由陈俊杰和庄敏主持。木龙舟用薄木板做成,要做出这条小龙舟,使用的工具可不少,锯子、电钻、螺丝批等等五金工具摆满了一桌子。老师原本以为使用如此多工具的“DIY”,应该是男同学参与比较多,没想到,前来参与活动的绝大部分都是女同学。第一次拿手锯,第一次拿电钻,第一次扭螺丝……女同学们干得不亦乐乎。一位小王同学用了2个小时,终于做成了一条木制小龙舟,颇有成就感的她,觉得这是端午节最好的礼物。泥塑龙舟馆里,挤满了兴致勃勃“玩泥巴”的学生,有好几位男同学,把泥塑龙舟做的像模像样,还有几位女同学,除了做龙舟外,“顺便”也为自己做上一朵玫瑰花,“弥补童年的遗憾。”色彩斑斓的泥塑龙舟,成为学生们喜爱的小摆件。

端午节当然少不了粽子,主办方专设四个“包粽子馆”和“蒸粽子馆”。民协的伍翠婷、李惠平、朱如丹、魏易如各主持一个“馆”。这次教学生们做的粽子,是用西米做原材料。用西米做的粽子,煮熟后晶莹剔透,被称之为“水晶粽”,很受学生欢迎。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品尝到“水晶粽”,伍翠婷、李惠平、朱如丹、魏易如、黄金华和李小群,提前一天就开始包好、煮好700个粽子,活动当天带给学生们品尝。在活动现场,学生们对学包粽子也是兴致勃勃,边看边学,虽然学包的粽子不够美观,但看到自己第一次包的粽子,多位学生都感到颇有收获。“原来粽子是这样包的,明年自己也要学包粽子。自己包的粽子会更好吃。”

主持“速剪头像馆”的苏定明和主持“速写头像馆”的赖锦清,身边都围满了学生,学生们在等候着剪、画一幅头像。“很像,头像很有韵味。”学生们对两位民协会员的精湛手艺,赞叹不已。

如此大型的活动,怎么能缺少摄影师的身影。背着照相机,会员李如霞和黄金华满场“飞”。当天户外的摄氏温度超过30度,两人拍了一会,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为了手把手教同学们做工艺品和粽子,多位民间文艺家连午饭都来不及吃。“只要同学们开心就好!”活动一直持续到下午330分。最开心的就是同学们了,手里拿着自己亲手做的工艺品和粽子,都视为端午节最好的礼物。

 

(摄影:李如霞、黄金华)

IMG_5696.jpg


IMG_5733.jpg


IMG_5811.jpg


IMG_5836.jpg


IMG_5843.jpg


IMG_5849.jpg


微信图片_20190607010307.jpg


微信图片_20190607010452.jpg


微信图片_20190607010832.jpg


微信图片_20190607010846.jpg


微信图片_20190607011001.jpg


微信图片_20190607011143.jpg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