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72变的不仅是孙悟空——听《如何塑造艺术的声音》有感
作者:李运花(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18-04-18 20:10:05

 

好吧,我承认,我真的哭了。明明知道只是一个童话故事,明明知道我是在和煦的春日里,坐在慈云图书馆听“惠州民间文化”讲座,看华方老师表演。可我还是哭了。仿佛华老师的声音是神奇的开关,她发出的每一个字,我都用一滴眼泪来回应。

幸好她只用童音背诵了一小段《卖火柴的小女孩》,就转换到另一个角色去了。我不停地擦拭往外涌的眼泪,跟着华老师的声音上天入地。一会儿是桀骜不驯的孙悟空,一会儿是不苟言笑的唐僧,一会是阴森恐怖的魔鬼,一会儿又是激情磅礴的诗人……最后,她用苍老绝望的声音说,孩子——你快走——地球就要爆炸了!才让我破涕为笑,止住了泪水。

后来,满场200多号惠州市民协会员和学生家长都成了功夫小子。跟着助教文涛老师,随着音乐,一会做做气息练习操:嗨!——呼气;哈!——吸气!坐如钟,站如松,功夫宝宝棒棒棒,昂首挺胸……一会又做做口部肢体操:张大嘴巴“啊!啊!啊!”;抿紧嘴唇“叭!叭!叭!”弹舌、噘嘴、吐舌……“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现场的气氛轻松又热烈,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与欢笑声。每个人眼里,都流露出如饥似渴的神情。正如图书馆钟副馆长开场白说的,我看到很多熟悉的脸孔,都是惠州的文化人。其是的,在场的民协会员,有画家、作家、摄影家、工艺家……总之,都是有一技之长或者身兼数职的能人,但他(她)们,依然孜孜不倦地奔波在学习的大道上。

看来在这个互联网的大时代,人人都明白一个道理——是技不是技,学到身上不受气。

华老师说,声音是人的第二张脸。如今是刷脸的时代,不仅女人特别爱臭美,男人也不甘示弱。在华老师三番几次示范、指导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长征》)下,大人小孩男人女人们,争先恐后地跑上讲台,用自己的声音演绎着不同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九”。

每个人的声音是老天赋予的。要塑造一个好声音,塑造出美丽动听传达感情的声音,就需要后天的培训学习。华老师说,要想拥有一副能够驾驭自己声音的声音,一定要学习口型、气息、发音等技巧。

下课后,走在回家的路上。想起华老师的话“我上大学时,每天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着墙壁做口部操”,于是,我也开始旁若无人地“转舌”、“绕舌”,却怎么也不能均匀细长地吐出每一口气,使双唇颤抖。试了几次后,我暗暗叹了口气,再见,蓝色的多瑙河,看来我绝对做不了东欧人。因为东欧语言里,有很多双唇颤抖音啊。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