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欢乐的节日》,惠州市民协艺术团《不忘初心》,在隆生广场一楼举办元宵晚会。在家里懒了一天的我,闻听此消息后。恰似蛰冬的青蛙对春天的《向往》,立即蹦蹦跳跳出门了。
虽然不是《天路》,也不是《黄鹤楼》,但演员们正在隆生广场一楼的舞台上认真排练。红彤彤的旗袍红彤彤的美人,像极《梨园百花争艳》。红彤彤的《元宵佳节,喜闹团圆》背景墙,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我知道,今晚一定《喜事好运滚滚来》。
一束束五颜六色的探射灯,一首首《故乡的山歌》,恍如《梦中的额吉》,把隆生广场装扮得俨然《春江花月夜》。演员们唱着《卖汤圆》,观众们吃着甜汤圆,《祝福祖国》的《楚歌》,共《绸扇鼓舞》。
伴着《阿婆留下一首歌》——《难忘今宵》,台上台下互动游戏《惠州传统服饰体验》,我来到猜谜灯笼屋。两个青春笑脸与火红的灯笼映入我的眼帘。哟,难道我真的网红了?不然他们怎么认识我呢?
当瘦的那个叫一声“花姐”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俺的个神呢,想多了。这不是民协会员、惠州学院的倪乾发和姚泽彬吗?
好吧,我承认。我去猜谜,是为了那串冰糖葫芦。不知为什么,每次看到冰糖葫芦都食指大动。后来知道街头巷尾那些流动小贩的多是化工染红的,就专门跑到水门桥附近买“雪花葫芦”。
一堆玩具奖品中,晶莹鲜红的冰糖葫芦格外诱人。不好意思白讨来吃,只好强打精神去猜谜。很多人拿着手机在百度,我笑了。和和和,这些谜语全是民协骆老师等民间文艺家的原创,根本查不到。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真心是逆水行舟。你没几把扫子,就没法在江湖上混。再不像从前传统媒体时代,“一招鲜吃遍天”,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了。
第一个猜的是“与北京奥运羽毛球女单冠军一聚”——两字港台男歌星名。本来就不知道几个港台歌星,把知道的在脑海里翻了个遍,也不知道叫什么。
许是太替我智力焦急了,倪谆谆善诱:你先查出北京奥运会羽毛女单冠军的名字。我一百度,张宁。倪又提示:一聚,宁字加一,是什么字?我以手指当笔,在桌上划着,“宇宙的宇”。倪又笑嘻嘻地问:合在一起呢?我疑疑惑惑地说,张—宇?张宇,就是唱《月亮惹的祸》的歌星。
哈哈哈,终于猜中一个。我刚要拿一串冰糖葫芦,来了一个小朋友,眼巴巴地望着我说,让你拍照有没有礼品送啊?没办法,只好假装大方,让他挑选了一个荧光棒。
不行,为了冰糖葫芦,我得再猜一个。
于是,找了一个简单的“桥东与桥西——植物名”。这是啥?小姚关切地走过来,提醒我:想一想啊,桥东和桥西是什么关系?哦,我突然想起来了。那次骆老师在大讲堂上说过,猜谜界有一个跟地理位置有关的惯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那这个“桥东桥西”一左一右,不就是“乔木”吗?小姚点头夸我:说明骆老师的课没有白听啊。
正准备拿一串冰糖葫芦,一眼看到牛角闪光箍。老妇聊发少女狂,戴上红闪闪的牛角箍,我又投入下一个猜谜行动中去了。
连中三元,还是没吃到冰糖葫芦。倒是得到了如霞的高度评价:哇,你都扫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