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为了进一步发掘、传承及宣传地方文化,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先后七次组织207人次到惠城区、惠阳区及龙门、惠东、博罗等县采风,寻找流传于民间的特色美食,考察古村落文化和地方风情,为当地民间文化的传播出谋献策。 乡间藕脆小吃香,郭氏月饼美名扬 在惠东,采风团走访了与双月湾毗邻的黄埠镇古村落杨厝寨,当采风团进村时,一处别样的风景让会员不由得留住脚步:潺潺流水绕村而过,溪边一溜儿蹲满了戴着草笠在洗藕的村姑,身旁那码得柴垛似的藕堆,像极了婴儿的白胖胳膊, 粉嫩可爱!怪不得人们把杨厝寨的溪水称为观音液,因水质清甜,连那荷塘里的藕也给这水滋润得又脆又嫩。有会员把藕削了皮就生吃,虽然烦人的藕丝在唇间纠缠不清,但它清甜爽脆的口感让人忍不住大快朵颐。想想这年逾二百高龄的古屋为何至今还人声喧腾,试想在一弯新月高悬的夏夜,圆月倒映在荷塘上,引来蛙鸣蝉叫,古色古香的杨厝寨此刻是“更深月色半人家……虫声新透绿窗纱”,在这伴随着天籁一般的静美景致里,谁能不流连? 采风,是诗人激情贲张的时刻,也是摄影师收获的季节。站在盐洲镇海边的滩涂上极目远眺,碧海粼光让人心旷神怡。绿意盎然的红树林上空,优雅的白鹭张开纤长翅膀翩然起舞,民协摄影家们的“长枪短炮”乐此不疲地追逐着它们在浩淼蓝天下的美态。 “郭师傅在吉隆等我们呢,我都闻到饼香啦。” 想起下一站行程,会员里不知谁这么嘀咕了一句。 郭师傅月饼 惠州地区无人不晓“郭师傅月饼”,因此能一窥惠东名食——“郭师傅月饼”的制作过程,采风团的成员们心里特别激动:吃了几十年月饼,可对月饼怎么做,还是“棒子面煮葫芦——糊糊涂涂”。这回,会员们终于有机会现场目睹从馅料的称重、包馅、压制成形再到涂蛋浆、烘烤的流水线操作过程了。 曾是朝廷贡品的郭师傅月饼已有276年历史。它含有核桃仁、杏仁、瓜子仁、榄仁、芝麻仁、猪肉膘、冬瓜条、叉烧肉等38种材料,因此前期配料工作十分繁琐;甚至生产过程也要经过10道工序与18道工艺。会员们听了,吃惊得合不拢嘴:“怪不得这么香,精雕细琢啊!以前我只吃港产月饼,吃过‘郭师傅’后,现在只认郭师傅了,一拆包装就满鼻子喷香。”“看月饼的包装不特别,也就不会觉得它有多好吃。但只要你咬上一口,就想吃掉一只,反正吃完了也不腻人。”会员们大谈食经。 郭氏月饼的包装看起来有些土气,月饼外观也不算漂亮,颜色土黄,饼皮看起来还有些开裂,可一旦入口,皮酥馅香,那味道可真是太棒了。纯粹的平民化风格,也是平民化的价格。“可吃起来是皇帝的口味!”有会员补充了一句,引来了哄堂笑声。离中秋不到半月,郭师傅却再也不接订单、也不办理销售快递业务了,连经销商都要排队至深夜才能拿到月饼。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港商揣十几万元现金来下单,郭师傅还要拒签的原因了。 吉隆小吃 品尝吉隆小吃,别有一番惊喜,一个小镇就有十多种小吃!小吃的原料多以粘米粉和糯米粉为主,一般用蒸熟的方法加热,这是客家人的习惯吃法。其中最特别的一是剪刀粄,圆柱形,两头切得尖尖的,嚼起来特别柔韧有度;二是米茶,它的用料与食法类似潮汕地区的擂茶,配以爆米花、芝麻、蔬菜等等,黑色的汤底咸甜适度;三是碗仔糕,它色如凝脂,吃起来松软嫩滑。采风团有一美女在一一尝遍这些美食后,当即表示要留在惠东不走啦! 惠阳客家文化传神,“九大碗”与汤粉留香 有着浓郁客家文化氛围的惠阳区秋长街道盛产名人:吉隆坡王叶亚来,北伐名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叶挺,革命英雄叶文匡、廖似光等都是秋长人。这里有侨乡之称,也是著名的红色经典旅游胜地。采风团一行走访了古围屋碧滟楼、会水楼和育英堂等,还有经营客家饮食文化的添泉生态园。 纪念园与会水楼 在叶挺将军纪念园,会员们从346张照片、141件实物和5个场景中回顾了叶挺将军一生中的重要经历。“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面对国民党的威逼利诱、软硬兼施,将军用掷地有声的《囚歌》傲然明志,他坚贞不屈的革命信念令人钦佩,在血与火的锤炼中,将军的精神永垂不朽。“叶落归故土,挺身壮中华。”安息吧,英雄! 会水楼是叶挺将军故居,厅堂的墙上挂着将军父母的相片及他的全家福,很是温馨怡人。储物室放置着大小不一的箩筐、锄头、锹铣、镰刀和陈旧的斗笠,再现了叶氏勤劳质朴的精神面貌。将军的居室还有一张旧木床,床上的麻布帐和旧棉被历经岁月的洗涤,早已泛起陈旧的黄斑;将军用过的棕毛箱和墙上的照片,真实地记录着他生活过的痕迹。目睹着这些物品,愰然间将军似乎从历史烽烟中英姿飒爽地向我们走来…… 碧滟楼 碧滟楼与会水楼相距约 添泉生态园 与碧滟楼毗邻的添泉生态文化园,以客家饮食风味为特色,并用“添泉九大碗”为招牌,把农村的有机蔬菜、肉食搬上了餐台,让游客在怡人风光中安然品尝客家风味菜肴。在这里,会员们吃到了软香、爽脆的客家小吃捏糍,这外表像乒乓球一样的小东西太好吃了!不但让人食过返寻味,还把一个个会员变成了“白唇鹿”。摄影家们趁机发挥特长,迅速抓拍吃得满嘴儿狼狈的会员,然后放在民协Q群来个“贪吃大串烧”,把入镜的会员气得顿足捶胸,哈哈! 在“添泉九大碗”布置得蕴含客家礼俗的餐厅,外来媳妇游小丽董事长亲自指挥上菜,还把客家山村特酿“客家黄酒”送上餐台。客家菜讲究“六碗八盒十样”,游董则取了个吉利数字,给我们端上了九大碗——客家薯丝粉、酿豆腐、白切鸡等九道客家菜肴。这时,采风团成员自发走上前台轮番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山歌、民族舞、乐器、谐趣方言,才女贻萍即兴赋诗一首并请电台主持祖厉深情朗诵,会员们为当地民众奉上了一台精彩节目。在这喜气融融的热闹氛围里,游董领着众客家妹子即兴联欢,深情地唱起了客家山歌…… 金龙汤粉 来到平潭镇,就不能不见识一下被央视采访过、学徒分散在广东、上海、湖北、福建、江西等60多处的 “金龙汤粉”。在张金胜的小店才坐下,店员立即为先入座的会员端上色泽诱人的卤猪脚、卤粉肠与卤鸡蛋。朱唇未启鼻先尝,那散发在空气中的香气,把后到会员的馋虫全都勾了出来,盯着碗看的眼神里满是羡慕,害得肚皮里按捺不住的“抗议声”一浪更比一浪高,唉,还不都是美味惹的?金龙汤粉不仅粉条细腻滑口,汤汁味道更好吃,店主自制的肉丸还可当成皮球拍,弹性十足。面对众多会员好奇的目光,张金胜稍稍透露了些美食的秘诀:汤底要用高汤,除了香辛料,当然左口鱼与鱼露这些味道鲜美的辅材必不可少。原来如此! 梅菜独树一帜,“高记”弘扬特色 要数美食,你千万别数横沥,因为横沥的美食你数不过来。有鱼米之乡美称的横沥,也是美食聚焦的地方,它有着响当当的横沥汤粉,东江河仔鱼,更有着其他地方罕见的梅菜;别说稻草肉、黄酒焗虾、生芋荷煲黄角鱼、腌咸蚬这些名菜式,还有冰花糕、紫薯饼、麻驹等等让你品不完的小吃……横沥,正向“广东美食之乡”发起冲剌。 梅菜 梅菜又名“惠州贡菜”,它不仅擦亮了横沥的“小”名,甚至连广东的名菜簿上也有其大名;1995年横沥镇被国务院授予“中国梅菜之乡”称号,来头不小!它色泽棕黄、鲜美清香,口感爽脆。梅菜是“百搭”菜,可蒸可炒,可与鱼、肉配搭,也可清炒解腻。不信?你只管看看饭席,但凡“梅菜肉饼”、“梅菜扣肉”往往是盘盘见底,就该知道它有多么受人欢迎。所以当惠州绿色食品公司的刘总把一箱箱的梅菜赠与采风团成员时,会员们喜不自禁,如获至宝…… 阿嬷叫 从祖辈的祖辈开始,他们就已吃过阿嫲叫,据说有300多年历史,是惠州传统的油炸类风味小吃。它的名字起源于街边的小吃档,每当档主煎炸这种小吃时,总有馋嘴的孩童闻香而来,直至听到阿嬷的催促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它的制法是将粘米粉与面粉按三比一份量,加水及少量油调成稀稠度适中的浆;将腌渍过的以白萝卜丝、虾米、肉粒,和以调好味料的面粉浆,用小网篓舀放进沸油锅中慢火煎炸。品尝它时,会员们把自己童年的“阿嫲叫”故事也娓娓道来…… 高记艾角 用鸡来泡制美食,高记可说是匠心独运,会员们狠狠地品尝了一把他做的三味鸡:盐焗鸡、干锅鸡、腌鸡粥,那可是实实在在地拿了省级美食美誉的。品尝美味固然是一件开心事,但亲手泡制美食,更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在高记风味楼,会员们载歌载舞,享受了一个轻松愉快的下午。而高记老板所提供的做艾角的材料更让大家过了一把亲手做美食的瘾:高记把擀好的、厚薄适度的表皮与制好的馅子送了上来,围在桌前,巧手的会员们手指上下翻飞,很快就把艾角捏得饱满圆润;也有会员对着手中藏头露尾的艾角直抱怨。谈笑风生中,看着一堆堆原料瞬间就变成了手中的美食,哇,这一喜人成果让会员们尝到了自豪的滋味! 欢声笑语聚永汉 盈盈乐趣在龙门 龙门永汉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村民热情好客,听说采风团来访,村里的长老谈起古村的故事如数家珍,雀跃的儿童在会员的镜头前面摆出天真可爱的姿势抢镜头,许多村民不约而同来到祠堂,在充满温馨的老屋里共叙天伦、同进午餐。会员欧阳粤强童心大发,亮出拳脚让大家见识一把李家拳的魅力,赢得了满堂喝采。采风团在感受到古村落魅力的同时,也为这里的小吃而倾倒。 碌堆 如果说惠东小吃清淡可人,而龙门永汉的碌堆就完全是另一种风味。它的做法颇为特别:将糯米粉调稀搓成团,蒸熟;再掺进米粉和白糖,待揉搓成有韧性的粉团后,这时才捏制成空心圆形,留一小洞往里面灌空气并迅速封口,炸至膨胀捞起,冷却后再炸,如此反复三四次才算完工。当会员们看着盆里一只只圆滚滚黄澄澄的碌堆时,眼睛瞪得似乎要与碌堆比大小——这哪里是食品呢?分明是一只只玩具皮球!会员们看着这些“皮球”久久不舍得下手。直至用剪刀把它们剪开,才拈进嘴里品尝:哎,又香又韧,蛮好吃哦! 炒米饼 龙门炒米饼,其制作工艺与其他美食风格迥异。要经过热水洗米,晾干后炒米、磨粉、拌入糖浆和粉、在饼印上压制成模,最后烘焙等复杂程序,成品又酥又粉,很特别。吃炒米饼时有一点最有趣,就是容易把米粉像空气一样吹出来。会员们边尝炒米饼,一边相互忍着不敢肆意说话,生怕一不小心把米粉从嘴里喷了出来。 麒麟舞动龙拳威 重阳踏青九龙峰 观摩麒麟舞与龙形拳 麒麟舞,在惠州至少有300多年历史,是惠州最具特色、最有影响的民间传统舞蹈,其中“中国麒麟文化传承基地”的小金口麒麟舞尤为出名。 在小金口文化站,采风团观摩了麒麟舞的表演,细读那一排排图文并茂的麒麟舞简史后,不禁讶异于它们在民间的深厚根源与广泛影响:从2005年始,小金口麒麟舞获“首届泛珠三角民间艺术节”银奖后,陆续在广东省第二、第三届麒麟舞大赛、广东省传统龙狮麒麟锦标赛、广东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麒麟舞大赛中获金奖;近几年还相继举办5届麒麟文化节,参加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到马来西亚、俄罗斯进行海外文化交流,走出惠州,舞向海外。 而荣获“广东省龙形拳传承基地”称号的小金口街道,龙形拳则是它另一值得骄傲的文化遗产,其弟子遍布全国各地及海内外,英国、美国、加拿大以及东南亚各国及香港、澳门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多名龙形拳弟子,曾组成“寻宗团”到小金口朝拜、切磋。 这些文化遗产虽然珍贵,但随着新型舞蹈元素、健身武术如排山倒海之势涌入新生活后,如何更好地传承呢?民协会员各抒己见,建议充分挖掘麒麟的文化内涵;对麒麟文化的包装、推广要有整体策划,有一个专门的策划班子,从更高的角度、更广的视野、更深的层次,全面、系统、规范地综合打造麒麟文化,以凸显小金口特有的麒麟文化属性和特质。变文化资源为旅游资源,开发麒麟系列纪念品,以麒麟形象为原型,创作卡通麒麟、麒麟漫画、麒麟年画、麒麟音乐等多种麒麟文化产品。加大力度扶持与推广麒麟文化,让其形象与文化价值渗透到民众生活中,举办惠州市麒麟舞大赛,交流并整合本市麒麟文化资源。把麒麟舞的表演性和参与性结合起来,按不同的场合设计不同的表演形式,区分舞台表演、广场表演和上门入户表演的不同特点;注重艺术意境,形体造型的优美及舞台的效果,增教强表演与观众的互动性;突出当地麒麟舞故事性强、憨厚滑稽的特点。鉴于龙形拳后继乏人的情况,可在市区长期设立免费教学点,并制作完整套路的光盘辅助教学,也可借助民协的“惠州民间文化网”发布教学视频,不定期地组织市内外龙形拳爱好者参与比赛进行激励互动,达到推广的目的。 许多会员表示,作为民间艺术珍品,麒麟文化和龙形拳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愿为其创作相关的文学、音乐、工艺美术作品,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把这些红红火火的民间艺术融入生活中去。 踏秋 采风团听取了九龙峰管委会对谭公文化的介绍,兴致勃勃地沿着古木参天的山道步步登高,参观了得道亭、祖庙、龙通寺、文昌宫、古戏台等名胜古迹。沿途秋风送爽,心旷神怡。 在物质文明与精神需求日渐高涨的今天,庙宇文化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如何满足时下人们的精神追求?又如何提高祖庙的文化层次和内涵?下得山来,会员们对弘扬谭公文化纷纷献策:民间广泛流传着谭公爷的传说,这些丰富的传说就是最好资源,何不广为宣传?例如设立画廊,绘刻谭公故事;把谭公故事绘制成连环画印行,把庙会盛况制成光盘;举办谭公书、诗、联、画展;将庙宇的起源、发展与传说结集成册用于文化交流等等。有会员还主动提出,愿为祖庙谱写歌曲。管理者们听后颇受启发:仅有拜祭场所是不够的,塑造谭公文化氛围,揭示谭公文化内涵,是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也是祖庙长盛不竭的信仰之源。 古村保护任重道远,明代诗碑重见天日 考察古村落 2013年采风时,民协会员再度走访了已认定为“广东省古村落”的黄埠镇杨屋村、吉隆镇平政围,横沥镇墨园村,秋长镇周田村,永汉镇马图岗村、鹤湖围与王屋村,同时也考察了5个未申报省古村落的古村。 会员们欣喜地看到,这些古村评为省古村落后,当地村民增强了保护意识,不拆建、不滥建,修缮了部分村道与濒危古屋,在周边地区增建文化设施, 加强安全与卫生的管理,收集整理了部分人文资料,并不断向社会宣传古村落的价值。会员们向当地提出了深入挖掘古村文化内涵,制定保护利用规划等建议。 在龙门和博罗,民协会员还考察了永汉镇合口村,长宁镇祥岗村、园洲镇的铁场村、湖山村、源头村,这些古村落历史悠久,明清建筑群基本保存完整,地方特色鲜明,文化丰富,具有相当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会员们建议当地加强保护措施,详细调查整理古村历史与现状,尽快申报“广东省古村落”,避免故园在日渐衰亡中走向彻底没落。 发现大儒诗碑 赠刘宗信还增城四首 夜宿黄云坞,秋登碧玉楼;归时一片石,见月过罗浮。 山到铁桥西,青天乙角低;送君高处望,天与帽檐齐。 菊花笑我前,梅花撩我后;问花花不言,驻楫增江口。 山人偶出村,送客村南道;江山风日佳,岁月乾坤老。 弘治癸丑十月望前一日古冈病夫陈献章公甫书 陈献章即陈白沙,人称 谙熟地方文化的邹永祥告诉大家,陈献章是明代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及诗人,是广东唯一一位从祀孔庙的明代硕儒。据他所知,碑石上的诗文是陈献章写给马图岗先祖刘宗信的。刘宗信曾被选送国子监读书,他淡薄功名,静养山林,多次与陈献章会见,共住小庐山精舍。得献章写诗相赠后回马图岗建铁汉楼,潜心读书。后任沔阳州判,六十三岁卒于徐州。 诗碑撰于弘治六年(1493年),完美地再现了陈献章行书中“飞白”的书风精髓,诗、书、刻俱佳,是珍贵的明代早期文物,它为惠州的文物研究及收藏添上了重要一宝。消息传开后,江门市博物馆专程到永汉察看,一睹真迹为快。 后记 2013年4月,广东省文联、南方日报社、省民协等单位共同发起了“寻找广东十大传统美食之乡”及评选“百味传统特色小吃”的大型活动。惠州市民协积极响应,在过去两年调研地方美食的基础上,通过今年采风,进一步搜集、整理和推广民间特色小吃,并推举横沥镇和36种传统小吃分别参与“广东美食之乡”和“广东百味传统特色小吃”的评选活动。这些民间美食在惠州饮食舞台秀出了它们的独特风格,这些“饮食大使”将承载着惠州人的情谊与希翼,传播惠州的饮食文化,向省内外的食家一展民间饮食奇葩。 挖掘民间特色,宣传民间瑰宝。作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文化爱心的文化社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不遗余力,一点点揭开了民间文化朦胧的面纱,一边呵护、宣扬民间特色,一边潜心研究、推陈出新。采风成了创作灵感的来源之一,每到一处停留,会员们都把自己创作的字画、工艺品、诗书、曲艺等赠予当地民众;通过采风创作的作品参与了市文联、市民协、东江时报主办的“惠州古村落风情作品大赛”,为弘扬民间文化竭尽所能。民协人的努力赢得了民间的尊重,采风团每到一地,接待方均亮出条幅,甚至以大鼓、炮仗这些隆重的民间礼仪相迎。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不为掌声,不为刻意的征服,只为了所钟爱的民间文化。民协会员在行走中宣传民间文化,从民间文化中获取创作源泉,踏踏实实地用行动去诠释,诠释了一个文化取之于民、文化服务于民的不变真理。 |